韓秀玲
(江蘇省宿遷口腔醫院,江蘇 宿遷 223800)
口腔疾病發生率在臨床上呈持續上升趨勢,尤其是老年人群,可對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故此臨床上采用種植牙手術治療,但是在治療過程中可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一定刺激,從而影響治療效果[1];我院為了探究舒適化護理模式在老年患者種植牙手術中的臨床效果,將老年種植牙手術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見正文描述:
本次選取老年種植牙手術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收治時間2016年01月25日至2017年10月04日,分為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舒適化護理模式)。
觀察組老年種植牙手術患者的平均年齡值(74.12±0.44)歲;性別各占例數為男性40例、女性20例。
對照組老年種植牙手術患者的平均年齡值(74.16±0.48)歲;性別各占例數為男性30例、女性30例。
文中兩組老年種植牙手術患者對比的基本資料差異不大,P>0.05,存在一定研究性。
對照組方法--給予常規護理措施。
觀察組方法--給予舒適化護理模式,如下敘述:
(1)術前護理:①基礎護理:首先對患者的口腔進行檢查,查看牙齦是否出現紅腫、口腔黏膜是否出現潰瘍等現象,若存在紅腫、潰瘍應針對進行治療,待消腫后實施手術治療;其次協助患者進行常規檢查,如X線等,繼而確定缺牙位置;最后手術室溫度及濕度適宜,良好通風及采光,從而對患者生理上的舒適度起到提高作用;與此同時指導患者采用替硝唑進行含漱,一天5次,有利于降低術后感染發生率。②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對種植牙手術的不了解,極其容易出現應激反應,故此護理人員應向患者介紹種植牙治療的目的、意義、流程及注意事項,繼而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與此同時邀請接受治療且成功患者現身說法,從而提高其自信心,更加配合治療;除此之外,護理人員應采用溫和、親切的語言與患者進行交流,確保溝通過程中能夠尊重患者,且取得其信任感。
(2)術中護理:手術治療過程中采用肢體撫觸方式安撫患者的負面情緒,且協助患者選擇舒適體位,與此同時密切配合醫生的操作,做好預防術后感染措施,繼而在最大限度下確保手術成功;及時清理口腔滲出物及分泌物,并按照無菌操作原則執行。
(3)術后護理:手術治療結束后采用壓迫止血法為患者進行止血,并囑咐患者術后24小時避免漱口,刷牙,以免發生傷口出血現象;與此同時采用冷敷措施緩解局部腫脹情況;術后6小時告知患者食用流質飲食,術后24小時告知患者食用半流質飲食,術后48小時食用軟食,禁止食用生冷、刺激性強的食物;且做好預防感染措施。
觀察且評估兩組老年種植牙手術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護理滿意度[2]采用本院自制的問卷調查表進行評估,分值0-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滿意度越高。
該次研究數據均輸入電腦內,且采用SPSS20.00進行分析及處理,以P小于0.05表示文中兩組老年種植牙手術患者對比的資料存在一定差異。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
如下文數據可發現兩組患者在護理滿意度對比中存在一定差異,P值小于0.05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n;%)
人工種植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及推廣,不僅可以滿足患者對牙齒美觀性要求,并且還能明顯改善生活質量,但是在實施治療過程中可對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造成一定刺激,繼而對手術治療效果造成不利影響;故此在實施種植牙手術的同時給予護理干預措施尤為重要[3]。
舒適化護理是臨床上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與以往護理模式大不相同,不再是傳統的打針、發藥及疾病干預等模式;而是以患者為中心、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在臨床上具有一定創造性、整體性及個化性,可有效的幫助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與此同時還能明顯提高生理及心理上舒適度;該護理模式不僅要求護理人員必須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并且還需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及理論知識,繼而為患者實施全面、周到的干預措施[4];除此之外,還能有效提高種植牙成功率、且降低術后感染發生率,從而對整體質量效果起到明顯促進作用;從表1中可發現兩組患者在滿意度對比中存在較大差異,即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數據,P值<0.05;由此說明實施舒適化護理模式效果顯著,與白樺[5]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
總而言之,舒適化護理模式在老年患者種植牙手術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不僅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并且還能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