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輝
(太倉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太倉 215400)
帕金森作為一種神經系統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運動癥狀,近年來,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其中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在帕金森患者中有很高的發生率,自主神經系統癥狀如OH是臨床表現的重要部分,若不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可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1]。本次的研究中將分析在帕金森OH患者的血壓管理中應用個體化護理管理的價值,報道如下:
選取醫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帕金森OH患者80例,以Excel軟件產生隨機數字表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齡55-88歲,平均(68.5±5.5)歲,帕金森病程1-10年,平均(4.3±1.2)年。試驗組男21例,女19例,患者年齡56-89歲,平均(68.6±6.0)歲,帕金森病程2-10年,平均(4.5±1.3)年。兩組的上述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的血壓管理。
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個體化護理管理,詳細了解患者的病史資料,患者對OH的認知能力及生活方式等內容,根據所了解情況制定詳細個體化護理措施,內容如下:
(1)認知干預:制定針對性的個體化認知干預方案,首先由護士為患者講解帕金森OH的相關知識。護理人員需做好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工作,幫助患者樹立起積極的心態與自信;在心理上給予患者最大的安慰及不良心理的疏導工作,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的需求,讓患者感覺到醫護人員的溫暖,使其全身心地接受相關的治療與護理工作。
(2)體位管理:夜間睡眠時床頭抬高10~15 cm,可降低平臥位血壓,避免清晨OH的發生。日常可進行床頭抬高練習,每次抬高10-30°,并在抬高時監測患者的血壓變化。告知患者體位變換時要緩慢,不要用力過猛的進行體位轉換[2],并指導患者練習起床步驟:起床先床上坐30s,然后床邊坐30s,再站30s,若未出現頭暈、視物模糊等癥狀,無不適方可活動。
(3)運動管理:OH患者,通過雙腿交叉、身體向前躬、下蹲等動作,收縮身體局部肌肉組織,壓迫臨近血管,提升外周阻力,對抗重力導致的容量床,可以達到增加回心血量和維持心輸出量的目的。應指導患者,一旦體位改變后出現頭暈、黑蒙、心悸、疲乏等表現,則立即實施以上動作,可起到短暫的升高血壓的作用。
(1)對比兩組護理前后對OH的認知水平。設計OH知識問卷,評價患者對OH的認知情況,主要內容涉及OH與帕金森的關系,OH的癥狀表現和OH造成的后果,最高分10分,分數越高為對OH的認知水平越高。
(2)護理前后OH相關癥狀的出現頻率。主要統計兩組護理前后7d內OH相關癥狀的出現頻率。
以SPSS19.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和計數資料分別以(±s),數據比較為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的OH知識問卷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的評分均升高(P<0.05),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OH認知情況比較( ±s;分)

表1 OH認知情況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試驗組 40 5.44±1.50 9.02±0.30對照組 40 5.20±1.45 7.01±1.50 t值 0.728 8.310 P值 0.469 0.000
試驗組護理前OH相關癥狀的出現頻率為(8.01±1.20)次/7d,與對照組的(8.00±1.32)次/7d,兩組差異不顯著(t=0.035,P=0.972),護理后試驗組的OH相關癥狀出現頻率為(1.20±0.23)次/7d,對照組為(2.55±0.50)次/7d,兩組與護理前比較均降低(t=35.250、24.420,P=0.000、0.000),試驗組低于對照組(t=15.541,P=0.000)。
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3],發現帕金森患者的非運動癥狀可造成植物神經的紊亂,使小動脈收縮功能失調,引起OH,OH發生時不僅可使患者出現視物模糊、頭暈目眩等表現,嚴重者可引起暈厥,造成跌倒、骨折等不良事件,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如何做好帕金森患者的血壓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中顯示護理后兩組的OH知識問卷評分均提高,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兩組護理后OH相關癥狀的出現頻率均降低,試驗組低于對照組,提示在帕金森OH患者中應用個體化管理可提高患者對OH的認知水平,降低OH相關癥狀的發生頻率。個體化護理管理的原則是尊重患者的個體差異,滿足患者不同的護理需求。另外做好患者的情緒管理,使患者保持積極正面的情緒狀態,更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4]。綜上所述,將個體化護理管理應用在帕金森病OH患者的血壓管理中,對于提高患者對OH的認知水平,預防OH相關癥狀的發生有顯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