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加快新經濟發展的核心能力構建研究

2019-05-17 10:12:28張其仔
財經問題研究 2019年2期

摘 要:發展新經濟、不斷擴大新經濟的規模、推動新經濟對傳統經濟的改造是全球和中國進行新舊動能轉換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國化解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來自全球產業分工格局變化所產生的結構性壓力的根本出路。但中國的新經濟發展在全球并不處于領先地位,其新經濟指數僅為美國的1/2,新經濟發展水平大大低于美國。將構成新經濟指數的6大類指標進行比較可以發現,中國在創新能力上的劣勢極其明顯,不僅與美國差距巨大 ,而且與日本、德國、韓國等亦差距甚遠,在評估的22國中位居第17位。筆者認為,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根本區別在于,它是一種終身學習型經濟。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構成推動新經濟發展的核心能力,在競爭中具有壓倒性作用。為此,中國在加快新經濟的發展中需遵循這一規律,制定出能夠促進學習和學習溢出效應的經濟策略及經濟結構政策。

關鍵詞:新經濟;新經濟指數;全球產業分工;終身學習型經濟

中圖分類號:F120.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19)02-0003-09

全球經濟發展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期,經濟結構處于深刻的變革期,其轉換和變革的總體方向是新經濟所起作用越來越大、所占比重越來越高。2016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中國發展正處于一個關鍵時期,必須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中國產業競爭力的總體狀況是傳統比較優勢在弱化,而新的競爭優勢仍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因而處于新舊比較優勢和新舊動能的轉換期。比較優勢和新舊動能的轉換能否成功、其轉換期的長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新經濟發展的好壞。若新經濟發展順利,基礎越來越穩固,中國就能成功地從傳統比較優勢轉至新的競爭優勢,新動能就能順利地替代舊動能。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要為新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企業要在新經濟領域的國際競爭中贏得優勢,需透徹地理解新經濟的發展規律和運行邏輯。只有對新經濟發展規律和基本邏輯進行科學把握,并據此構建新經濟發展的核心能力,中國才可能在新經濟的競爭中贏得優勢。

一、何為新經濟及新經濟發展的測度

全球的新經濟仍處于成長和變革期,對全球的新經濟發展狀況進行評估并不容易[1],對中國新經濟發展狀況進行準確判斷的難度更大、復雜度更高。因為與先進國家相比,在新經濟的不同領域,中國所處位次不同,有的仍處于追趕階段,有的已處于并跑階段,甚至有的已進入到領跑階段。如果在局部領域、從不同層面進行評估,會得出迥然不同的結論。因此,要準確評估中國在全球新經濟發展中所處位次,就需要構建一種整體性的測度方法,并用其將新經濟的整體發展狀況測度出來。對此,已經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思路:一種是沿用GDP核算的思路測算新經濟的規模。這種方法的難點在于,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新經濟與傳統經濟是糾纏在一起的,將兩者剝離開來很困難。由于存在這個困難,已有的用此方法測度新經濟規模的研究結果并不準確,總體傾向是夸大了中國的新經濟規模;另一種思路是采用指數的方法評估新經濟發展的狀況及走勢。這個方法的優點是不用糾纏于新經濟與舊經濟如何剝離這樣的難題,缺點則是無法測度出新經濟的實際規模,從而也無法明確給出新經濟在中國GDP中所占比重這樣問題的答案。因為本文研究的目的不在于測度新經濟的規模,而在于把握中國新經濟的走勢和在全球中的地位,以期為中國加快新經濟發展的核心能力構建提供背景支持,因此,在測度新經濟的發展時,本文采用了第二種方法,即指數法。

用指數法對新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評估,先要給新經濟以準確的定義。 美國自1991 年 3 月走出衰退期之后,直至2000年3月之前,經濟長期保持持續增長,且通貨膨脹率、失業率和財政赤字都控制在較低水平。當時美國的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的這一態勢超出了主流經濟學的預測力,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故將其稱之為“新經濟”[2]。發生于美國20世紀90年代、被美國經濟學家冠以新經濟名稱的“新經濟”也引起過國內學術界的短暫興趣,但隨著2000年3月美國納斯達克指數狂跌,“新經濟”很快就淡出了中國學術界的視野。但自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新經濟”這一概念后,新經濟再次受到了學術界和實踐部門的關注。此時的新經濟雖然名稱與20世紀90年代的“新經濟”相同,但其內涵卻發生了根本變化。這種根本變化,概而言之,就是前者以第三次工業革命為支撐,后者以第四次工業革命為支撐。因此,現階段對中國新經濟發展狀況的評估,就需要充分考慮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所設計的指標要能充分體現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特征。

對于新一輪的工業革命,因為其正在進行過程中,故有著多種不同的解讀[3]。通過對新經濟、第四次工業革命、新工業革命文獻進行文本分析和專家討論等方法,本文構建了一個測度新經濟發展的新經濟指數,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這一新經濟指數由創新能力、全球化、綠色化、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等6個一級指標和38個二級指標構成。創新能力是新經濟發展的動力源,主要從全社會R&D投入強度、研發人員數量、專利授權數量、人力資本、企業創新能力的全球競爭力、大學的全球競爭力、科技論文發表數量等方面進行考察,通過專家打分法賦予其23%的權重。全球化是反映經濟主體之間開放程度的重要指標,反映的是國家或地區參與國際交往和貿易的頻繁程度,主要從資金、貿易和人才的跨國流動方面考察,通過專家打分法賦予其12%的權重。綠色化用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資源生產率、節能環保水平以及新能源的發展情況加以反映,通過專家打分法賦予其13%的權重。數字化反映的是國家或地區信息技術的發展水平和處理大數據的能力,通過專家打分法賦予其15%的權重。網絡化主要從網絡基礎設施水平、網絡的普及程度和互聯網企業的競爭力等方面考察,通過專家打分法賦予其15%的權重。智能化反映的是一個國家利用人工智能和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主要從人工智能產品生產能力和高技術核心部件生產能力方面考察,通過專家打分法賦予其22%的權重。

根據表1所列指標對一國的新經濟指數進行測算時,依賴的數據主要來源于官方統計機構。全社會R&D投入強度、研發人員數量、外國直接投資、對外直接投資、貨物和服務貿易進出口、新能源消費占比、能源生產率、碳生產率、手機網民規模等數據來自世界銀行網站;專利授權數量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衡量人力資本多寡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來自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網站;留學生人口流動來自UNESCO 數據庫;互聯網普及率來自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數據庫;寬帶通信用戶數量來自國際電信聯盟網站;通信衛星的數量來自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網站;人工智能專利數來自OECD數據庫;科技論文發表數量來自Scimago Journal & Country Rank網站;企業創新能力的全球競爭力排名來自Clarivate Analytics網站;大學的全球競爭力排名來自Times Higher Education網站;環保設備的制造企業的競爭力排名來自ENR(Engineering News-Recoard);用于測度軟件產業競爭力的軟件企業競爭力排名來自PWC網站;機器人企業的競爭力排名來自Robotics Business Review網站;超級計算能力排名來自TOP 500網;用以衡量高端芯片制造、半導體制造能力的高端芯片制造企業競爭力和半導體制造企業競爭力排名來自市場研究機構IC Insights;用于衡量無人機產業的無人機制造企業競爭力排名來自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智能手機生產企業的競爭力和集成電路制造能力數據來自市場研究公司Trend Force;用于衡量云計算能力的云計算企業競爭力排名來自《福布斯》;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的競爭力排名來自中商情報網和電動汽車資源網;電子商務企業競爭力數據來自中商情報網和人民網;虛擬現實企業的競爭力數據來自《福布斯》和《快公司》;大數據公司的競爭力數據來自36大數據網和美國《大數據季刊》;3D打印機制造企業的競爭力數據來自硅谷動力網和3D虎網;互聯網企業的競爭力數據來自景安網和中商情報網;無人駕駛企業的競爭力數據來自汽車投訴網和優概念網。對于2015、2016年度缺失的數據,本文采用趨勢法進行推斷。

依據新經濟指數和相關數據進行計算并進行標準化處理后的22國新經濟指數,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22國的新經濟發展水平可以分四個陣營加以考察:第一陣營為美國,美國在新經濟發展領域具有超強的實力,其新經濟指數大大高于其他國家。屬于第二陣營的國家最多,包括日本、瑞士、韓國、德國、瑞典、荷蘭、丹麥、以色列、英國、法國、挪威、比利時、奧地利等。第二陣營的新經濟發展水平與美國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其新經濟指數相當于美國的1/2或1/3。加拿大、澳大利亞、意大利、西班牙、俄羅斯等屬于第三陣營,其新經濟指數大體為美國的1/4左右。土耳其、印度等屬于第四陣營,其中,印度的新經濟指數約為美國的1/30。中國雖然在部分新興產業的關鍵領域、關鍵環節與日本、德國等相比發展嚴重落后,但總體而言,仍可位列第二陣營,其新經濟指數約為美國的1/2。可見,中國新經濟發展的總體狀況是,有一定基礎,但與美國相比差距仍十分明顯。

分項考察,中國的新經濟發展并不平衡。分指標考察,美國的創新能力、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在這22國中是最具有競爭力的,是新經濟發展比較均衡的國家。將中國的新經濟發展各類指標進行比較可知,綠色化和創新能力表現較差,尤以創新能力最弱。中國的新經濟指數在22國中排第3位,數字化和智能化在22國中排第2位,全球化位列第4位,綠色化位列第14位,而創新能力則位列22國中的第17位。可見,新經濟指數略高于中國的日本、工業4.0的首倡國德國以及電子信息產業表現突出的韓國,其創新能力都要大大強于中國。

二、加快新經濟發展的緊迫性

中國要實現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需采取的重要措施就是推動產業發展邁向中高端,但在產業發展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的過程中,必將面臨國際競爭格局調整所帶來的結構性壓力,這種結構性壓力增強了中國加快發展新經濟的緊迫性。

(一)美國追求制造業的本土化和持續的領導力,將使美國與發展中國家在制造業上的競爭更趨激烈,并呈現出全面性和系統性的特征

中美之間未來的競爭將是一次寬領域、多環節的持續競爭,不僅涉及先進制造業,也將涉及傳統制造業;不僅涉及產業鏈的高端環節,也將涉及產業鏈的其他各環節;不僅涉及硬實力的競爭,而且還會涉及到設立軟性壁壘和反軟性壁壘的較量。

早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美國就認識到其制造業將面臨的挑戰,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制造業復興計劃,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其力度更是有增無減。但實施效果并不理想,支撐其競爭優勢的制造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不僅沒有提高,反而出現了下降。美國勞工統計局網站公布的資料顯示,1992—2004年美國制造業的全要素生產率年均增長2.40%,2004—2016年年均增長率則下降至0.30%。

特朗普總統上臺后,提出“美國制造、美國就業”的口號,將振興美國制造業與讓美國再次偉大以及國家安全掛鉤。其振興美國制造業的目標不僅涉及先進制造業,甚至包括了傳統制造業,如鋼鐵、鋁、汽車產業等。特朗普政府通過減稅等措施,雖然在短期內確實刺激了制造業就業增長,但并沒有帶來勞動生產率的全面提升。據美國勞工部的統計,2017年美國86個制造業行業(基于四位碼分類)中,有54個行業的勞動生產率出現下降,有73個行業單位勞動力成本出現上漲。2018年第一季度,美國制造業產出環比增長1.70%,勞動生產率雖同比增長0.50%,但環比增長卻為-1.20%。由此可見,在美國制造業競爭力下降的大背景下,美國僅通過國內經濟改革,難以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全面振興制造業這一目標。美國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就是其很難再通過公平競爭的方式實現全面復興其制造業的這一宏大目標的反映,其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在未來與中國的新經濟競爭中維持其持久的優勢。可以預見的是,美國將以威脅退出或退出各種國際協議、國際組織的方式,強行推動有利于美國的國際經貿規則重建,以最終止住美國制造業國際競爭力下滑的勢頭。

隨著國際競爭格局的變化,國際經濟治理體制與機制做出必要的調整勢在必行。但美國批評現有國際經貿易規則對其不公平,力圖讓所有國家采用同美國一樣的經濟發展模式改革現有規則,這實質上是要建立一種新的壁壘,即一種以體制、機制及意識形態為借口的軟性壁壘。這是一種危害最大的不公平競爭和貿易保護主義形式,是一種阻止后來競爭者進入的不公平競爭戰略。美國之所以能采取此種不公平競爭戰略,關鍵在于美國在全球經濟中有較大的話語權,特別是其在新經濟發展的關鍵領域具有全球控制力,對此,中國只有通過加快構建新經濟發展的核心能力才可以從根本上加以化解。

(二)隨著中國產業發展邁向中高端,中國與發達國家在傳統高端領域的競爭將加劇,需要開拓新的合作空間

如表3所示,根據WIOD提供的數據計算,2014年中國提供的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的13.12%,比2000年提高了近十個百分點,以增加值計算的占全球出口增加值的比重雖然仍低于以出口額計算的份額,但兩者的差距在經過一段時期擴大之后,于2012年之后開始呈縮小之勢。美國以增加值計算的占全球出口增加值的比重長期以來高于以出口額計算的份額,但其增加值的優勢于2011年之后開始明顯縮小。中國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于2012年首超美國。根據商務部的計算,中美進出口增加值的差額在2010年為188億美元,2015年為1 429億美元,2016年略有下降,為1 394億美元。在全球產業分工中,中國的不少產業雖仍處于價值鏈的低端,但中國產業鏈升級的趨勢明顯,然而在產業邁向中高端的過程中,中國面臨著發達國家在全球產業分工中地位變化所產生的結構性壓力。

2008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后,不少發達國家也提出了重振制造業的計劃,紛紛推進再工業化改革,但成效并不明顯,主要發達國家高技術產品占全球出口的份額沒有出現明顯反彈。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全球產業分工的轉移以及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發達國家制造業的競爭力受到挑戰,發達國家工業品占全球出口的份額日趨下降。1995年發達國家制成品出口占全球的份額為70%左右,2000年下降至65%左右,2008年下降至57%左右,2017降至約52%,在全球出口中所占份額已降至與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大致相同的水平。發達國家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額的下降,不僅表現在勞動密集型和技術水平含量較低的領域,二者分別從1995年的57%、70%左右降到2017年的40%、51%左右,而且中高端領域占比也出現明顯下降,中端領域從1995年的83%下降至2017年的64%,高端領域從1995年的73%下降至2017年的51%左右。發達國家在全球產業分工中地位的變化,增加了中國與發達國家合作的難度,為中國的產業轉型升級帶來了結構性壓力,也增加了中國與發達國家開拓合作空間的緊迫性。從后文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發現,新經濟具有實現全球經濟合作共贏的潛力,中國加快新經濟發展的核心能力構建有利于擴大與發達國家的共同利益,化解與其他國家的利益沖突。

三、新經濟的基本邏輯

中國的新經濟發展水平在全球處于第二陣營,與美國差距較大,要進一步推動新經濟的發展,則需把握新經濟的基本邏輯,分析其發展的決定因素。經典的經濟增長理論一般將經濟增長的源泉歸結為資本、勞動、技術等因素,經濟學中分析經濟增長的這一思路對于分析新經濟的基本邏輯及其發展的決定因素具有指導作用。本文借鑒了這一思路,力圖通過分析影響新經濟發展的資本、勞動、技術等因素的新特點,從根本上把握影響新經濟發展的因素以及與傳統經濟的差異性、決定其發展的核心能力以及與傳統經濟的差異所在。

新經濟條件下的資本與傳統經濟條件下的資本相比,具有了新的特性。在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背景下,資本表現為勞動工具,為被支配的對象。第三次工業革命雖然實現了數字化制造和整個生產過程的信息化管理,但并沒有實現全過程、全領域的智能化,也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資本為“被動之物”的特性。第四次工業革命會實現全過程、全領域的智能化,不僅包括機器設備,而且還包括被加工的材料、被組裝的零部件等。何謂智能化?智能化不等于自動化,其與自動化的區別在于,前者有學習能力,其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都被賦予了自主學習能力。資本一旦具有了自主學習能力,傳統經濟條件下資本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將為資本邊際報酬遞增規律所替代,此時,企業與企業的競爭成敗就不僅取決于資本數量的多寡,更取決于資本具有何種類型的智能和何種水平的學習能力。

正是因為新經濟條件下資本具有了新特性,勞動者的地位因而也隨之發生根本性變化。

在勞動工具與勞動對象被賦予智能之后,勞動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就不僅表現為人力資本與人力資本的競爭,而且還會表現為人力資本與智能機器人的競爭。人與機器的競爭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但彼時,人與機器的競爭僅表現在體力勞動上,這一競爭表面上雖然表現為人與機器的競爭,但其實質仍為人與人的競爭,因為機器并不具有學習能力,機器并不能自己設計自身。機器,無論其硬體或軟體,都是由人設計和制造的,故其所具備的知識水平不可能超過人類自身。第四次工業革命使人與機器的競爭性質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種變化表現為人與機器的競爭不僅體現在體力勞動上,而且體現在腦力勞動中。

沙納漢[4]在其所著的《技術奇點:當機器擁有人性,我們將面對怎樣的世界》中設想了一個具體的場景。假設一家知名的摩托車公司要為新興市場設計一款高性能的摩托車,它同時與兩家公司簽訂獎勵合同,哪家公司設計得好,其產品就將被投入生產,并獲得高額的設計費。被委托的一家公司雇傭了傳統的人類設計師,另一家公司則為由人工智能組成的創業公司,這些人工智能生活在一個虛擬的社區中。設計一款摩托車需要很多專業知識,假設從概念設計到制造樣車,傳統的優秀人類設計師需花兩年時間,那么在項目啟動時,人工智能公司將處于劣勢,但其在接到訂單后,就開始購買人工智能,組建一個人工智能社區。這些人工智能接受的教育和訓練相當于人類的研究生水平,他們想要追上由人類優秀設計師組成的另一家設計公司,必須獲得與其同樣的知識和經驗。如果都在現實中進行,由人工智能組成的公司肯定永遠處于劣勢,也不可能贏得競賽,但人工智能可以在其虛擬社區進行高速學習。假定在虛擬社區中,人工智能的時間比現實時間快10倍,那么,人類需花10年時間才能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在虛擬社區中只需12個月即可完成。由于虛擬社區中的時間比現實中快10倍,人工智能公司在第2年開始時就可追上人類小組,但他們還有10年時間去設計更完美的摩托車。到第2年結束時,人工智能設計的摩托車的性能和技術含量都會遠遠超出人類的想像,他們設計的摩托車比人類超前了9年[4]。當然,沙納漢描述的這個例子是假想的,但其生動地闡釋了人類與機器的競賽過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人與機器的競賽中,學習能力起到了關鍵作用。

沙納漢設想的上述場景若要成為現實,當然需以假設人工智能可替代人類的一切勞動為前提。在人與機器的競爭中,一個較為普遍的共識是,常規性的人類體力和腦力勞動均可為智能機器人所替代,但對于人類的創造性勞動能否為智能機器人所替代卻仍存爭議。雖然如此,但從人類進行決策和判斷機制的形成上完全可以證明,只要機器具備了學習能力,其替代人類進行創新性活動就是完全可能的。卡尼曼[5]在其所著的《思考,快與慢》一書中構建出了兩個虛擬的角色,即系統一和系統二。系統一與直覺相關,自動快速運作;系統二緩慢、有意識,把注意力分配去執行需費力的心智活動,包括復雜的計算。人類是依靠雙系統進行判斷與決策的,人類的腦力活動包括創新性的勞動,正是由這兩類系統相互作用實現的。但無論是系統一或系統一都可以通過學習而獲得,系統一可通過不斷的生活經驗累積和學習大量案例得到提升,系統二則借助邏輯或邏輯課程可得到不斷提升。只要智能機器具備了學習能力,它就可以與人一樣,構建與作為人類決策與判斷基礎的系統一和系統二。只要能構建出系統一和系統二,智能機器就可以替代人類的所有類型的勞動,包括創造性勞動。因此,新經濟條件下,人與機器的競爭不僅會體現在簡單的腦力勞動上,而且還會體現在復雜的創新性勞動中。在機器具有學習能力之后,如果其學習能力超過人類自身,則機器所具有的知識水平就會超過人類,從而在與人類的競賽中勝出。

以第四次工業革命為支撐的新經濟有其特有的技術進步和創新的邏輯。引領新一輪技術與產業革命的創新是重組式創新,它將完全打破傳統全球創新的格局、推動全球創新由串聯式創新向并行式創新轉變,并呈現出多點、多處、多國、多層次的分布式創新特征。在新的創新方式下,全球創新的速度必將大幅度提高,新技術的產生、擴散、拓展速度將空前提升,對技術進步的方向預測的難度也將空前增加。這不僅為全球共同做大“蛋糕”提供了可能性,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學習和創新能力在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性。

綜上,新經濟條件下,資本、勞動以及技術進步與創新的特性決定了新經濟是一種終身學習型經濟。在這樣一種經濟形態下,學習比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是任何以前的經濟形態都難以比擬的。在此條件下,一個企業、一個經濟體、一個社會的學習能力將構成其發展和競爭的核心能力。因此,如何形成一個終身學習型經濟體或社會,也就成為提升新經濟發展水平和競爭能力的關鍵。

四、提升新經濟發展核心能力的關鍵

新經濟是一種終身學習型經濟,學習能力構成了推動新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影響學習的因素很多,但無外乎兩種因素:一是知識的存量,包括規模與質量;二是學習的激勵。影響知識存量以及學習激勵的因素很復雜,但在現階段,中國應著力解決好經濟結構學習效應弱化和美國實施的貿易保護主義帶來的學習效應弱化問題。

(一)避免早熟型的去工業化,強化服務業的學習與創新效應

知識可分為顯性和隱性知識,人類進行決策和判斷的系統一所需知識主要屬于隱性知識。顯性的知識是可轉移和可交換的,隱性知識則需在實踐中積累,難以言傳,只能“身教”,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隱性知識存量主要由其經濟結構決定。

不同的產業具有不同的創新與學習效應,故不同的經濟結構會產生不同的學習與創新效應。相對于農業和服務業,斯蒂格里茨和格林沃爾德[6]發現,工業具有較強的學習與創新效應,原因在于,大規模企業承擔風險的能力較強,融資能力也較強,可以承擔更大的由創新帶來的風險。較大的工業企業,其組織具有穩定性和持續性。如果知識可累計,則其學習的能力提升會很快,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組織的穩定性,在于組織能否持續穩定地保存與傳播知識;學習收益具有長期性,存續時間長的企業會珍惜這種長期收益,愿意為知識和人力資本積累進行投資。正是因為工業具有較強的學習和創新效應,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工業比重的快速提升才使中國經濟保持了幾十年的高速增長。

從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看,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變化的總體趨勢是,服務業占GDP的比重會超過工業,一個經濟體隨著其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服務業的比重會越來越大。中國服務業占GDP已經超過了50%,這個比重在未來仍會不斷提高。在邁向服務型經濟的過程中,避免經濟結構的學習效應的弱化,是中國加快新經濟發展所面臨的重大挑戰。

服務業的比重提升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但Rodrik[7]發現,一些發展中國出現了早熟型去工業化,即與發達國家的經驗相比,這些國家在收入水平較低的時候,就耗盡了工業化的機會。中國也出現了類似的苗頭[8]。出現此種苗頭的原因有主觀上的,即為了追求所謂的結構高級化,不適當地加快去工業化的進程,但即便排除人為的對去工業化的強化因素,忽視制造業的學習效應,也會導致早熟型去工業化現象的產生。因為學習具有外部性,這種外部性會使個人、企業等在學習上的投資不足。因此,如果缺乏適當的政策調整,早熟型去工業化在中國也就會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為此,中國應在避免人為地過早去工業化的同時,制定能夠促進學習和學習溢出效應的結構政策。

知識越密集的產業,學習的復利就越大。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一次知識密集型的革命,在第四次工業革命背景下,中國可以積極推進“新經濟+”的發展。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發展新經濟的優勢是市場潛力大且成長性好,傳統產業基礎較好,新經濟雖然與美國相比有一定差距,但已有基礎,因此,可將兩者充分結合起來,通過對現有的各種發展新經濟的要素進行整合,推動“新經濟+”的發展,通過新舊經濟的融合,培育融合型世界一流企業,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和關鍵能力的提升。

服務業可分為學習效應強和學習效應弱的服務業。在邁向服務經濟的過程中,大力加強學習效應強的服務業的發展具有更加特殊的意義。在服務業比重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也只有通過加強此類行業的發展,才可避免經濟出現整體學習效應下滑,從而造成經濟失速情況的發生。

中國當前服務業內部各行業的競爭力狀況是,服務業中各行業出口的市場占有率,以與商品直接相關的服務出口和建筑業出口所占比重最大;與第四次工業革命關系密切的電信、計算機與信息服務的市場占有率雖然不斷提升,已從不具比較優勢的行業發展成為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但國際市場占有率仍較低;反映一國前沿創新能力的知識產權使用費的國際市場占有率極低,不足1%;金融、知識產權使用等行業比較優勢仍然沒有明顯提升,仍屬于極度缺乏比較優勢的行業。這表明,中國服務業總體發展狀況是,知識創造型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競爭力不強,競爭優勢并不明顯。中國的服務業發展雖然出現了有利于提升學習與創新效應的力量,但強化服務業的學習與創新效應的任務仍然艱巨。與第四次工業革命相關的服務業,其學習效應強,需要通過加強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以增強其學習與創新效應。教育、研發等知識創造性行業是學習的“基礎性軟設施”,要特別重視增加對其投資的激勵;在研發投資中,要特別重視基礎研究,因為基礎研究是對學習方法的學習,對其它類型的學習具有杠桿效應。

(二)以雙向開放應對美國實施的貿易保護主義,通過雙向開放拓展可利用的知識資本存量

2018年4月3日,美國貿易代表處以所謂的301調查為借口,發布擬對從中國進口產品加征關稅的商品清單,發起了對中國的貿易戰。美國挑起貿易戰后,中國出現了大量評估其影響的研究,但這類研究的共同特點是,評估的都是短期影響[9],沒有考慮全球正在經歷深刻的產業與技術變革這個大背景。對于這次美國對中國挑起的貿易戰,美國方面給出的理由是,中國對產品采取不合理補貼政策、干預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經營活動、強制美國企業轉讓技術等等。但全面評估美國所謂的301調查的結果,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美國啟動所謂的310條款調查,對中國商品征稅,采取投資限制、出口技術管制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其最終目的不在于解決中美雙方之間的貿易不平衡問題,而在于扼制中國新經濟的發展勢頭,使美國在國際前沿技術領域始終處于領導者地位。

新經濟的發展是由一系顛覆式技術所引領、所支撐的[10]。美國企圖通過貿易保護主義完全扼制中國新經濟的蓬勃發展,則需對引領新經濟發展的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趨勢有準確的判斷。要做出這類判斷,不僅中國政府難以做到,美國政府同樣難以做到。因而從長期看,美國政府是不可能通過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完全抑制中國新經濟發展勢頭的。但由于美國的新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創新能力強,其知識資本在全球知識資本存量中所占比重較大,在關鍵知識資本上有相當的控制權,因而美國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從全球知識池中抽走部分知識資本甚至是關鍵知識資本,會大大減弱美國對中國的學習溢出效應,減少中國可利用的知識資本存量,對中國學習能力的提升會起到延緩作用,短期內甚至會造成比較大的沖擊,對中國新經濟的發展造成較大影響。

針對美國實施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產生的學習效應弱化問題,中國應通過雙向開放政策加以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將重塑全球產業分工格局,全球產業分工將從產業鏈式分工向產業網絡式分工轉化,多層次的網絡化制造格局將由此形成。傳統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腦體分工將會被逐步打破,發展中國家依靠低勞動力成本進行國際競爭的優勢將會大大弱化,發達國家在全球創新中的領導力、引領力將會被削減。中國應充分利用這一變化,遵循這一規律,堅持雙向開放戰略,同時利用好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知識資源,提升學習的比較優勢。在與發達國家的合作中,可重點集中在共同推動“新經濟+”的發展上,這是中國與德國、日本、韓國、法國、英國等的最大利益交叉點。這些國家在新經濟的發展上,與美國也有很大差距,在美國實行所謂美國優先的態勢下,其新經濟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受到美國的遏制,因而有著與中國開展合作、共同提高新經濟競爭力的意愿。在發展中國家的陣營中,中國的新經濟發展處于領先地位,可通過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建立第四次工業革命伙伴關系的方式,惠及廣大發展中國家,提升其參與的積極性。中國以“新經濟+”為平臺加強國際合作,可開創合作新空間,避免因產業升級帶來的貿易摩擦強度的升級,也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為中國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的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參考文獻:

[1] 許憲春.新經濟的作用及其給政府統計工作帶來的挑戰[J].經濟縱橫,2016,(9):1-5.

[2] 張其仔,林大建,羅仲偉,等.新經濟與中國無緣?[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3] 張其仔.第四次工業革命與產業政策的轉型[J].天津社會科學,2018,(1):96-104.

[4] 默里·沙納漢.技術奇點:當機器擁有人性,我們將面對怎樣的世界[M].霍斯亮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92-93.

[5] 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M].胡曉姣,李愛民,何夢瑩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3,2015.

[6] 約瑟夫·斯蒂格里茨,布魯斯·格林沃爾德.增長的方法:學習型社會與經濟增長的新引擎[M].陳宇欣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268-269.

[7] Rodrik,D.Premature Deindustrialization[R].NBER Working Paper,NO.20935,2016.

[8] 黃群慧.論新時期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J].中國工業經濟,2017,(9):5-24.

[9] 李春頂,何傳添,林創偉.中美貿易摩擦應對政策的效果評估[J].中國工業經濟,2018,(10):137-156.

[10] 李曉華.“新經濟”與產業的顛覆性變革[J].財經問題研究,2018,(3):3-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女熟高潮视频| 综合亚洲网|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夜夜操天天摸|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 99色亚洲国产精品11p| 污视频日本| 免费看a级毛片|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99re精彩视频| 国内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免费在线a视频|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蜜芽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狠狠干欧美|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国产理论| 天天色综合4|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波多野结衣一级毛片|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日韩av无码DVD| 色成人综合|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欧美午夜精品|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青青青国产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欧美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成人|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秋霞午夜国产精品成人片|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色综合久久88|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不卡永久免费| 久久公开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国产网站免费看| 欧美一级一级做性视频|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国产成人你懂的在线观看|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