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冷空氣影響,廣東降溫明顯。荔枝果農對于這次降溫可謂充滿期待。據了解,不少果園的荔枝露了“白點”,這算是2019年大自然贈予的第一份禮物。
不過,荔枝樹還沒有露“白點”的果農也不要著急。俗話說“小寒小來,大寒大來”(小寒時節部分荔枝樹現“白點”,大寒時節普遍現“白點”)。行業人士普遍認為,樹勢和品種不同,荔枝現“白點”的時間也稍有差異。
1花芽分化需要低溫誘導
花芽分化過程表現明顯的階段性和節奏性。一般而言,荔枝必須具備完全成熟的末端枝梢,在停止生長狀態下接受為時相當長的冬季低溫成花誘導,之后在冬末或初春氣溫回升和解除水分脅迫時發生花發端,在暖和而不酷熱(表現為晝溫高而夜溫低)的天氣下才能完成花穗與花的分化。
“花誘導”(又稱花芽生理分化)是荔枝成花的第一步,“花誘導”完成后才能順利達到“白點”(呈小米粒狀、滿披白色茸毛的幼芽)階段,也是抽生花穗的最初狀態。
荔枝花芽分化對低溫條件的要求極其嚴格,熱帶氣候條件下只有營養生長,不能成花:而高緯度地區低溫霜凍可引致冬春季花穗或植株受害。成花不穩定導致的低產和不穩產是世界荔枝生產中的突出現象。
(1)不同品種對低溫要求不一致
荔枝早熟品種如三月紅、白糖罌、妃子笑、大造等可在日最高溫20℃以下完成花誘導。中、晚熟品種如糯米糍、桂味、懷枝等則要求日最低溫10℃以下。
不同品種荔枝成花誘導要求的低溫強度雖有差異,但低溫持續時間都在6-8周,短于4周的不成花或帶葉花序比例高。
(2)科學管理減緩不穩定因素影響
結果齡荔枝樹采后培育枝梢次數,依品種、地區、修剪程度、溫度、光照、樹齡、營養、降水或灌溉等條件而異,其中養分、水分管理尤為重要。果農在某些年份常為培育多少次梢而猶豫。事實上,在確保足夠光合葉面積和能控制住“冬梢”前提下,應盡量減少采后梢次。
在秋冬季溫暖、多雨條件下,控水、控氮、環切(環剝、螺旋環剝)及施用生長抑制劑和殺梢劑等都是常用的荔枝控梢措施。
在中國,一些果農會對生長期不夠的末端枝梢進行短截處理,即所謂培育末端“半次梢”,以促使末端梢成熟,確保足夠的成花誘導時間。
所有的措施都是保證枝梢生長和成熟,以達到具備接受成花誘導能力。
(摘自《南方農村報》,201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