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蕉果上有黑點,很多種植戶第一反應是黑星病為害,其實不然,要結合黑點的大小和凹凸情況判斷,很有可能是薊馬作怪。
1形態特征
香蕉花薊馬成蟲體形微小而細長,橙黃色至淺褐色。復眼發達,在頭頂上排列三角形,有觸角6-9節,念珠狀或棍棒狀,口器為銼吸式。前胸能活動,中后胸愈合,翅膜質,前后翅較窄長,翅脈退化,翅邊緣密生纓狀長毛,靜止時4翅沿背平置,足跗節1~2節,跗節端部有泡囊,行走時腹端不時往上翹。
2病害癥狀
薊馬躲藏在香蕉花蕾內隱蔽生活,主要銼吸子房和小果汁液,在被害部位產生淡紅色傷痕小點,以后漸變成黑色,很像香蕉黑星病的病斑,但花薊馬銼傷形成的黑點向上突起,而黑星病的病斑是向下凹陷。隨著蕉果的膨大,黑斑點也逐漸增大,影響果實外觀質量及商品價值。同時由于造成傷口,蕉果極易感染炭疽病和黑星病,成熟果實不耐貯藏,變質變腐,損失甚大。
3生活習性
香蕉花薊馬1年多代,世代重疊,在1年中任何時候抽生的蕉蕾花苞內為害,香蕉花蕾一旦抽出,該蟲立刻成群聚集,由花苞肩部裂縫侵入,苞片未完全打開時,已侵入苞片內層的果房中,銼吸香蕉子房及小果汁液,每當花蕾苞片張開后,花薊馬即轉移和遷入到未張開苞片的花蕾內隱蔽生活,繼續為害。
4為害情況
花薊馬在香蕉抽蕾期危害幼果,影響蕉果外觀品質,近年來薊馬對香蕉的危害日趨嚴重,已成為香蕉的重要害蟲。薊馬的若蟲、成蟲主要刺吸香蕉花子房及幼果的汁液。雌蟲在幼果的表皮組織中產卵,蟲卵周圍的植物細胞因受刺激,而引起幼果表皮組織增生。
果皮受害部位初期出現水漬狀斑點,其后漸變為紅色或紅褐色小點,最后變為粗糙黑褐色突起斑點,似香蕉黑星病斑。但黑星病斑點是向內凹隱,無粗糙感。花薊馬生活于香蕉花蕾內隱蔽生活。香蕉花蕾一旦抽出,該蟲有聚集快、侵入快的特點,花苞片尚未展開時,已經侵入花苞片內危害。每當花苞片張開時,花薊馬即轉移到未張開的花苞片內,繼續為害。
5防治方法
加強肥水管理,促使花蕾苞片迅速張開,縮短受害期,減少為害程度。
防治時,應掌握在蕉蕾抽出后,用35%吡蟲啉SC 2000倍噴霧,統一用藥均勻噴灑一次蕉株的葉片、葉柄、假莖及蕉蕾。花蕾苞片開始張開時,每隔5~7d噴藥1次,直至香蕉斷蕾。藥劑還可用20%甲氰菊酯乳油、4%阿維·啶蟲脒乳油,任選一種噴殺,交替輪用,提高防效。
斷蕾后結合噴施30%醚菌酯懸浮劑、10%丙硫唑懸浮劑等殺菌劑防治黑星病、炭疽病,噴藥后用香蕉專用藍色套袋,將果穗套好,有兼防薊馬的效果。
對花蕾已打開苞片的小果,噴藥時要做到霧點細,里外噴布均勻周到,且可結合噴施赤霉素等生長調節劑,以利小果生長,增強抗性,防效更為明顯。至于尚未開放的花序,可試行用內吸性的殺蟲劑注射花軸。
(摘自《南方農村報》,2019-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