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芒果種植戶來電咨詢,芒果葉片邊緣突然焦枯,是怎么回事?
筆者采訪專家了解到,該病通常稱葉焦病,又稱生理性葉緣枯病。它是云南芒果新種植區常見的生理性病害,其它芒果產區也有發生。葉焦病多出現在種植3年以下的幼樹上。病樹常大量落葉,嚴重影響樹冠生長速度。
新梢發病時,葉尖或葉緣出現水漬狀褐色波紋帶病斑,病斑從邊緣向中脈擴展,由褐色變為淺褐色,葉緣逐漸變枯。病梢上多片葉片常同時發病、葉片逐漸脫落,剩下禿枝,一般不枯死,翌年還能長出新梢,但是長勢較弱。
挖開這些樹的根部,會發現局部須根、側根顏色暗淡或變黑死亡,新根量少,嚴重影響樹勢的營養吸收,也會造成坐果率低,直接影響果農的收益。
該病的發生程度與根系活力、氣候環境條件、管理水平等有關。1~3齡幼樹發病率高,4齡樹以上較少發病。
在云南芒果產區,該病發生期主要在每年10月至翌年1月,北坡或坡頂迎風地帶發生較多。春夏季病株可以重新長出新梢。
幼齡樹根系不發達,在秋冬季干旱、強光的情況下,根系吸收水分的速度慢于樹冠蒸騰作用所需要的水分速度,植株地上部水分和地下部水分供需不平衡,導致地上部分出現葉焦病。
營養失調也可引起葉焦病,若營養失調的病葉中含鉀量較高,容易引起葉緣干枯。
防治該病應以加強果園管理為主。新植區應選擇土層深厚、疏松的地方建園,種植坑規格為長、寬、深各1m,并注意培肥地力,改良土壤。
對于幼樹果園,多施用有機肥,盡量少施化肥,讓土壤的營養元素平衡。旱季施肥應采用水施的方式,促進根系生長,使根群發達。秋冬干旱季節要注意適當淋水,并用草覆蓋樹盤,保持濕潤,滿足樹體對水分的需求。
(摘自《南方農村報》,2019-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