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苗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輸液室,江蘇 徐州 221000)
隨著人們飲食習慣與飲食環境的改變,導致我國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病率都在逐年攀升,而靜脈輸液作為臨床治療中最主要的治療方式之一,在各科室的應用極為廣泛[1]。而在靜脈輸液當中,靜脈穿刺屬于非常重要的操作,且隨著靜脈輸液技術的不斷進步,輸液工具的多樣化,都對靜脈輸液患者的護理提出了新的要求[2]。為了探討護理管理干預在靜脈輸液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本次調查特選取了80例在我院進行靜脈輸液的患者進行分析研究,詳情如下。
隨機選取80例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進行靜脈輸液的患者進行調查研究,并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40例,其中研究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4:16,患者年齡為15歲-72歲,中位年齡為(48.64±8.09)歲;參照組患者男女比例為12:18,患者年齡為12歲-69歲,中位年齡(63.5±3.5)kg。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上述基本資料,兩組無巨大差異(P>0.05),不具有比較價值。兩組患者均已簽署知情通知書,且本次調查已取得我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治療,方法為:做好藥物配置工作好,并選擇合適的輸液器、針頭對患者進行皮試及靜脈輸液。
研究組患者在參照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方法為:(1)對護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考核,內容包括:護理管理制度、輸液方法與護理、不良反應處理等,使護理人員能夠熟練掌握護理職責與方法;(2)健康教育,在輸液前向患者講解所用藥物、療效、輸液次數與時間等相關知識,使患者對于輸液有清晰的了解,做到安全輸液;(3)心理護理,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緩解患者對于輸液及靜脈穿刺的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4)藥物護理,對其對藥物就行檢查,避免出現過期或濃度、劑量錯誤等問題,并對特殊藥物采取彩色粘貼標記,查看輸液器包裝是否破損,不使用污染或未消毒設備,避免患者出現感染:(5)輸液前對患者血管情況進行評估,選擇合適的穿刺位置,觀察患者的表情、癥狀,如出現不適立即停止輸液,可對患者輸液藥物進行保溫,降低患者的不適感,輸液結束拔除穿刺針后按壓2分鐘。
比較兩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情況及護理滿意率,采用我院自制調查評分表進行調查,滿分100分,80-100分為滿意,60-79分為一般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護理滿意率=(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版本為SPSS20.0的軟件進行分析。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s”,采用x2檢驗計數資料“[n,%]”。當P<0.05,說明對比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對比后發現,研究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為90.0%,參照組患者穿刺成功率為72.50%,研究組由于參照組,組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對比后發現,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高于參照組,組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對比(n,%)
隨著醫學水平和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健康觀念及健康需求日益增長,人們對于臨床護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護理工作從單純的照顧病人身體發展到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健康教育、生理護理、心理疏導、康復訓練等全方面護理工作。而在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療中,有效的臨床護理能夠對于患者的預后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還能夠提高患者的康復速度[3]。
靜脈輸液是一種利用大氣壓和液體靜壓原理將藥液由靜脈注入人體的一種方法,同時根據輸液部位的不同又分為中心靜脈輸液、周靜脈輸液、高營養輸液及輸血等[4]。靜脈輸液最早的是在17世紀就被使用,直至20世紀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進步被廣泛應用。靜脈輸液作為當前臨床中最主要的治療方式,具有以下優點:(1)快速補充體液;(2)能將藥物濃度達到療效濃度,且濃度和療效恒定;(3)對于某些對肌肉及皮下組織有刺激的藥物可采用靜脈輸液;(4)可通過此方式補充營養液[5]。基于上述優勢使得靜脈輸液在臨床治療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但是由于患者對于穿刺的緊張及護理人員的操作水平對于穿刺成功都會產生影響,因此對于靜脈輸液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對于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率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選取了80例在我院進行靜脈輸液的患者進行分析,采用護理管理干預的研究組相比于常規護理的參照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護理滿意率要更高,再一次驗證了護理管理干預對于靜脈輸液患者護理的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應用護理管理干預在靜脈輸液患者護理中,可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和護理滿意率,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