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翠芹
(鹽城市婦幼保健院,江蘇 鹽城 224000)
產時和產后出血是分娩中常見的分娩并發癥之一,一般來說,在分娩時和產后出血的發生和宮縮乏力、胎盤異常、羊水栓塞等有關,且剖宮產也是增加出血的原因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醫療保健和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剖宮產產婦的綜合護理已成為大勢所趨[1]。在產婦分娩和產后出血期間,輔以良好的綜合護理,對于產婦來說,可有效消除產婦的壓力和焦慮,減少失血,促進正常分娩。本研究分析了產時及產后出血護理中綜合護理干預在產婦護理中的干預結果,報告如下。
將2017年1月-2018年3月30例產婦隨機分組,實驗組初產婦、經產婦分別是31和14例。年齡21-37歲,平均(28.11±2.02)歲。孕齡37~42周,平均(39.13±2.35)周;對照組初產婦、經產婦分別是32和13例。年齡21-37歲,平均(28.66±2.15)歲。孕齡36~42周,平均(39.55±2.31)周;兩組一般資料相似。
對照組遵循常規護理,實驗組落實產時及產后出血護理中綜合護理干預。第一,孕產婦由一名護理人員陪同進行全程分娩,孕婦對產婦解釋有關分娩的知識,告知產婦和分娩的技巧以及可用于分娩的情緒調節方法,通過心理護理,減輕緊張和焦慮。第二,子宮的產婦按摩。將手放在產婦的下腹部,用左右側壁用五指按摩產婦的子宮,放松子宮,用手掌按摩子宮前壁,按摩時間30次/分鐘,胎兒娩出后,還可分開手指將其放在恥骨上,推動子宮,握住臍帶,并向外拉,使胎盤能及時分娩。第三,密切觀察孕產婦情況的變化。護理人員應為孕產婦開放靜脈通路,及時提供孕婦血容量補充,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進行產婦陰道檢查,了解產后出血原因,為孕產婦進行相關護理。第四,預防產婦感染。產婦感染可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并可能導致失血過多。因此,在手術過程中,護士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并保持會陰清潔,合理使用會陰消毒墊。第五,產后給予乳房護理,促進產后泌乳和減少惡露不斷的發生。注意創造安靜的休息環境保證術后良好睡眠質量[2]。
比較兩組產婦滿意水平;護理前后焦慮心理積分情況、抑郁心理積分情況;產后尿潴留、產后出血等產婦并發癥發生率。
計量資料t檢驗,計數資料則落實x2檢驗,采取SPSS19.0統計,P<0.05顯示差異顯著。
實驗組產婦滿意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

表1 兩組產婦滿意水平相比較[例數(%)]
護理前兩組積分情況相似,P>0.05;護理后實驗組焦慮心理積分情況、抑郁心理積分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2.
表2 護理前后焦慮心理積分情況、抑郁心理積分情況相比較(±s)

表2 護理前后焦慮心理積分情況、抑郁心理積分情況相比較(±s)
組別 例數 時期 焦慮積分 抑郁積分實驗組 15 護理前 59.91±0.25 59.44±0.21護理后 21.24±0.13 25.44±0.11對照組 15 護理前 59.43±0.28 59.11±0.21護理后 41.01±0.12 42.01±0.15
實驗組產后尿潴留、產后出血等產婦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3.

表3 兩組產后尿潴留、產后出血等產婦并發癥發生率相比較[例數(%)]
產時和產后出血是產婦分娩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孕產婦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護理,生命安全可能受到威脅。綜合護理包括心理護理,產前指導、子宮按摩、急救護理和產后預防感染等的護理[3-5]。胎盤和胎膜分娩后,會出現大量出血。因此,第三產程需要借助有效按摩、遵醫用藥等方法控制出血。另外,心理也影響出血,孕產婦往往會有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從而導致肌肉緊張,抑制宮頸擴張,從而不利于順利分娩而引起產后出血,需要加強心理疏導,緩解產婦的負面心理,增強對醫務人員的信任[6-8]。
本研究顯示,實驗組產婦滿意水平、護理后焦慮心理積分情況、抑郁心理積分情況、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產時及產后出血護理中綜合護理干預在產婦護理中的干預結果確切,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減少產時和產后出血的發生,滿意水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