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錫娟,沙 玲,沈小芳*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神經內科,江蘇 南京 210008)
卒中相關性肺炎(SAP)是指原無肺部感染的卒中患者罹患感染性肺實質炎癥。其發病群體為腦卒中患者,與卒中后機體的功能障礙有極為密切的關系[1]。 “集束化護理”是指一組護理干預措施,每個元素都經臨床證實能提高患者結局,它們的共同實施比單獨執行更能提高患者結局[2],本科室自2017年1月以來,將循證基礎上的集束化護理措施,應用于預防重癥腦卒中患者SAP,收到了顯著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集束化組病人160例,其中男性 82 例,女性78 例,出血性卒中75 例,缺血性卒中 85例;對照組152例,其中男性80 例,女性72例,出血性卒中75 例,缺血性卒中 77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原發病種類評分、意識水平評分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診斷標準
卒中發生后胸部影像學檢測發現新出現或進展性肺部浸潤性病變,同時合并2個以上臨床感染癥狀:(1)發熱≥38℃;(2)新出現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癥狀加重,伴或不伴胸痛;(3)肺實變體征,和(或)濕啰音;(4)外周血白細胞≥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同時排除某些與肺炎臨床表現相近的疾病如肺結核、肺部腫瘤、非感染性肺間質病、肺水腫、肺不張、肺栓塞等[3]。
經檢索相關文獻,結合臨床實踐制定了集束化護理方案。
2.1 集束化護理方案
2.1.1 痰液的濕化
2.1.1.1 經口咽部氣道濕化[4]
用生理鹽水100ml加α-糜蛋白酶2萬單位配制氣道濕化液?;颊呷☆^高位(床頭抬高30~45°)、側臥或頭偏向一側。使用時根據患者痰液粘稠度(表1)用5ml空針抽取適量濕化液,并棄去針頭。濕化液從患者口角上方緩慢滴入口腔,最大面積的濕化氣道門戶,并觀察患者的呼吸、血氧飽和度及面色等,量及頻率評估方法和滴入濕化液的量及頻率見表2。

表2 痰液粘稠度評估、濕化量及頻率
2.1.2 振動排痰儀與人工叩擊相結合的排痰措施
排痰措施采取振動排痰儀與人工叩擊相結合的方式,振動排痰儀對移除肺內部支氣管等小氣道分泌物有明顯作用。本科室使用Thevest清除系統使用的方法是給患者穿上充氣的夾克背心,用兩根管路將夾克背心與脈沖氣體發生器相連接,設置頻率5~10Hz,強度1~5級,時間2~5min,待夾克背心充滿氣后就能產生振動?;颊呙刻旖邮?次振動排痰無力治療。除此之外,在每次為患者翻身時,均實施5分鐘的人工叩擊排痰治療。
2.1.3 改良口腔護理法[5]
在常規口腔護理基礎上,最后一步用止血鉗纏浸有銀離子抗菌液原液的紗布(20cm×30cm)環形擦拭咽峽部,有效擦除口咽部食物殘渣和定植菌。
2.1.4 吞咽功能評估及飲食指導和腸內營養護理
患者入院后,評估吞咽功能,確定經口進食或留置鼻飼管。經口進食患者,從飲食的性狀、種類、進食體位、進食工具等方式指導患者進食。腸內營養患者,指南[6]推薦,床位:床頭持續抬高≥30°(C級推薦)。容量:從少到多,即首日500ml,盡早(2-5天)內達到全量(D級推薦)。速度:從慢到快,即首日腸內營養輸注20-50ml/h,次日起逐漸加至80-100ml/h,約12-24h內輸注完畢。有條件的情況下,可用營養輸注泵控制輸注速度。床頭抬高>30°,患者誤吸率(24.3%)低于床頭抬高小于30°的患者(34.7%),P=0.024[7]。在整個護理過程中,關注手衛生,手衛生是預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2.2 統計學方法采用
SPSS 20.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3.1 SAP集束化預防護理方案的實施效果 集束化組SAP發生率及監護室入住時間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集束化護理前后SAP感染率與監護室入住時間比較
SAP是腦卒中患者的常見并發癥,嚴重影響到卒中患者的健康狀態及康復速度,甚至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臨床研究認為SAP是導致腦卒中患者死亡率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對于腦卒中患者進行SAP的預防成為本類患者發病后需要進行重點干預的一個方面。SAP的病死率為31.7%,影響SAP的危險因素有吞咽障礙、鼻飼治療等[8],因此,做好集束化護理,預防SAP的發生,
本研究的集束化護理方案是在循證護理的基礎上制定的,是將單一的已被證實有一定臨床效果的護理措施進行捆綁,充分發揮了各護理措施預防SAP發生的作用。
集束化護理從痰液濕化、振動體位排痰、改良口腔護理、吞咽功能評估與飲食指導、腸內營養護理、手衛生等一系列措施,減少了卒中相關性肺炎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