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蕾
(迭部縣尼傲鄉衛生院,甘肅 甘南 747400)
高血壓是內科一種常見的神經中樞對血壓調節紊亂的慢性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患者多見于老年人,若治療和護理不當可引發心絞痛、動脈硬化、腦出血及心力衰竭等,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1]。鄉鎮衛生院收治的高血壓患者多為農村患者,對血壓升高產生的危害認識不足,對他們在治療的基礎上進行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并確診的高血壓患者80例,比較患者護理前后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水平及生活質量。研究結果如下:
選本研究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并確診的高血壓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齡43-72歲,平均(49.87±15.24)歲。病程3-12年,平均(6.73±3.51)年。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壓防治指南2015診斷標準[2],由我院確診為高血壓,即收縮壓≥140mmHg 和(或)舒張壓≥90mmHg。血壓采用歐姆龍HEM-7071電子血壓計測量。測量前要求患者避免劇烈運動、進食、吸煙、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囑患者放松、排空膀胱、休息5分鐘后測量,間隔時間≥1分鐘后測量第2次,取兩次的平均值。排除惡性高血壓、合并其他基礎病、有意識障礙無法溝通的患者等。
1.2.1 心理護理
高血壓患者的緊張、易怒、情緒不穩可誘發血壓升高,危害患者健康,因此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至關重要。鄉鎮衛生院的高血壓患者多身在農村,文化程度不高,對高血壓的危害認識不足,理解力有限,護理人員應根據實際采取患者能接受的方式與之溝通,態度溫和、語言親切,對患者的負面情緒進行合理疏導,以便患者能保持良好的狀態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1.2.2 飲食及患者的生活習慣護理
甘南地屬高原地區,且患者飲食上多以高鹽、高脂、高熱量為主,喜飲青稞酒,這些飲食習慣均可導致血壓升高,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合理搭配優質飲食,多食新鮮水果、蔬菜、菌類及豆類食品,控制熱量、食鹽及脂肪攝入。抽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是誘發高血壓的高危因素,根據患者情況指導其逐漸減少攝入量到完全戒除[3]。指導患者進行適度的鍛煉、切忌過度運動或短時間劇烈運動。
1.2.3 藥物控制
高血壓常用藥種類較多,有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氨酶抑制劑、鈣拮抗劑和α受體阻滯劑。而高血壓疾病的長期性致使患者需要遵醫囑長期服藥,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講解藥物的種類、療效,指導患者具有自主按時按量服藥意識、禁止隨意停服或隨意改變藥量。幫助患者選擇副作用小、藥效溫和的藥物,使其遵醫囑合理用藥[3]。一旦出現副反應請患者及時隨診。
1.2.4 健康教育
鑒于高血壓患者對疾病認知較少,影響臨床上患者血壓控制效果。護理人員應通過舉辦高血壓健康講座、健康咨詢、健康手冊、短視頻等手段積極向患者宣傳高血壓知識,增強患者對高血壓的預防意識及對血壓控制的重視程度,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
1.2.5 隨訪
一年至少四次面對面隨訪,記錄患者血壓變化、心理、飲食、鍛煉及用藥等情況;根據血壓情況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并及時整理記錄。
觀察比較護理前后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水平及生活質量。生活質量評分參考文獻。
用SPSSl9.0進行統計學處理,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護理前后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水平的比較(mmHg,±s)

表1 護理前后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水平的比較(mmHg,±s)
▲:P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組別 例數 收縮壓 舒張壓護理前 80 158.74±12.55 109.26±10.49護理后 80 122.36±9.81▲ 76.12±8.62▲
表2 護理前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 (±s)分

表2 護理前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 (±s)分
▲:P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組別 例數 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 特殊模塊 總分護理前 80 63.12±4.25 45.42±3.54 61.27±4.36 57.11±5.24 227.59±21.71護理后 80 75.61±3.93 65.27±4.37 73.32±4.58 71.81±6.73 283.45±23.82▲
由于地域環境、生活習性、飲食習慣的特殊性,加之文化水平較低、對自身健康狀況關心不夠,對高血壓的危害認識不清,常不能遵醫囑按時服藥,血壓控制情況較差。在治療的基礎上對鄉鎮衛生院的高血壓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全面監控患者血壓值變化及生活質量以及并發癥的發生,做到早期預防和治療。
本研究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并確診的高血壓患者76例,比較患者護理前后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水平及生活質量。護理后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護理后患者的生存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文獻[4]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對鄉鎮衛生院高血壓患者進行對癥護理可有效控制血壓水平,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存質量,應在臨床積極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