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香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ICU危重患者多會出現胃功能失調,易發生反流、誤吸等并發癥。鼻飼法是指經鼻腔將胃管插入到胃內,輸注水分、藥物、流質食物的方法[1]。針對性護理是指護士對于住院患者潛在或現存的護理問題,從影響患者病情的環境因素、心理因素等實施的全面、系統、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本院對于行胃腸內營養的ICU危重患者,采取恒溫恒速鼻飼法,實施針對性護理,以探討其效果,報道分析如下。
選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00例行胃腸內營養的ICU危重患者,患者GCS評分4~9分,數字隨機分為兩組各200例。研究組中,男女比121:79,年齡23~73歲,平均(53.22±3.38)歲。腦出血73例,顱腦損傷65例,多器官衰竭62例。對照組中,男女比114:86,年齡22~74歲,平均(53.27±3.33)歲。腦出血80例,顱腦損傷66例,多器官衰竭5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P>0.05),可進行比較。
所有患者選用統一的胃腸內營養泵,持續滴注營養液,根據總量2O小時持續滴注。選擇瑞代、能全力等腸內營養液,或是魚湯、肉泥糊、米湯、牛奶、菜泥糊等自制勻漿膳,鼻飼液溫度39~41℃。對照組采取恒溫恒速鼻飼法,實施常規護理,選取長度合適的鼻飼管,在進行插管前,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并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插管時應動作輕柔,以免造成對黏膜的損傷;可選擇左側臥位,以確保鼻咽峽的生理弧度,以提高置管成功率。置入胃管后妥善固定,以免脫出。研究組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 皮膚護理
危重癥腸內營養支持患者易發生腹瀉,患者肛周、會陰部皮膚處于潮濕環境,易發生濕疹、壓瘡等。故護士應做好患者皮膚護理,于患者排便后采用清水擦拭肛周皮膚,并涂抹氧化鋅軟膏保護。
1.2.2 口腔護理
ICU患者長期不能經口進食,口腔內可滋生大量細菌,因此腸內營養患者應加強口腔護理。對于意識清醒者,護士可采取口泰漱口液清潔患者口腔,對于昏迷者,可采用口泰棉球擦拭口腔。
1.2.3 預防并發癥
①誤吸和反流:在插胃管時應確保插入到幽門處或是胃體部,可減少反流;鼻飼過程中抬高床頭30°~45°;護士于每次進行鼻飼之前檢查患者胃部的殘余量,4小時回抽一次胃液,并觀察胃內殘余量,及時發現胃潴留;在鼻飼前吸痰可有效預防鼻飼時憋氣、嗆咳造成的反流,但在鼻飼后30min內不可吸痰、翻身,避免反流。②腹瀉:裝置注射器裝入到微量泵中,遵循先慢后快、恒溫勻速原則,依據患者的耐受力、胃內殘余量調節輸注速度,起始速度為80~120ml/h,可逐漸增加劑量至150~200ml/h,加溫器將營養液加溫,維持鼻飼液溫度恒定在39~41℃;護士應當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在操作之前做好手衛生,以免引起腹瀉。③便秘:對于便秘患者,可將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適當加入到鼻飼液中,或是使用開塞露,緩解腹瀉癥狀。④堵管:選取管徑合適的胃管,可預防因管徑過窄所引起的堵管。于每次鼻飼前、后采取采用30ml溫開水沖洗管道。
比較兩組患者胃潴留、反流、誤吸、腹瀉、堵管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使用SPSS20.0,以(n、%)表示數據行x2檢驗。P<0.05為有顯著差異性。
研究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9.52% vs 40.00%,P<0.05)。具體內容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n、%)
恒溫恒速鼻飼法可讓患者能夠逐漸適應鼻飼,且可控制進食量、進食速度,使進入到消化道的營養液處于勻速狀態,營養吸收更加充分[6]。恒溫恒速鼻飼法可使注射器推注鼻飼液法操作時間長致鼻飼液變涼、推注不均而引起的反流、胃潴留、誤吸、腹瀉等。對于使用恒溫恒速泵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可加強腸內營養的安全性、有效性。重視置管前操作技巧、心理護理等,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危重癥患者消瘦、皮膚彈性差、且因行腸內營養支持,容易發生腹瀉,做好皮膚清潔、定時翻身等,可預防壓瘡。加強口腔護理,,可增強患者的生理舒適度,也可減少感染風險。護士注意連接好微量泵和加溫器、調節輸注速度、調整營養液溫度、重視對胃內殘余量的評估、及時處理微量泵報警等情況,可增強恒溫恒速鼻飼法的應用效果,且可減少、預防并發癥。
研究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9.52% vs 40.00%,P<0.05)。綜上所述,對于行胃腸內營養的ICU危重患者,采用恒溫恒速鼻飼法的效果明顯優于傳統鼻飼法,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