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少婉,劉桂鳳,周 莉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婦科,廣東 廣州 510655)
宮頸癌在婦科腫瘤的發生率逐年升高,僅次于乳腺癌[1],其主要治療方式是根治性手術,但手術造成的創傷會增加患者身心痛苦和精神壓力,且容易導致尿路感染尿潴留等并發癥,進而對其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術后護理,可以有效緩解宮頸癌患者焦慮情緒,提高治療效果。因此,對宮頸癌術后患者實施有效的系統化綜合護理尤為重要。本研究主要探討系統化綜合護理在宮頸癌患者術后恢復過程中的價值,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行手術治療的宮頸癌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中華醫學會宮頸癌診斷標準并行手術治療;(2)宮頸癌FIGO分期為Ⅰ-Ⅱ期[2];(3)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嚴重盆腔炎性疾病;(2)存在認知、行為等功能障礙。共納入9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49例)和對照組(49例),觀察組,平均年齡50.3±4.6歲,平均病程5.3±2.1年,宮頸癌FIGO分期Ⅰ期23人,Ⅱ期26人,對照組,平均年齡49.9±4.5歲,平均病程5.1±1.9年,宮頸癌FIGO分期Ⅰ期28人,Ⅱ期21人,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本研究已充分告知患者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主要以口述完成健康宣教,告知患者術后飲食注意事項,并進行常規的生命體征監測以及生活護理。
1.2.2 觀察組:實施系統化綜合護理。(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針對宮頸癌患者“談癌色變”的情況,耐心地與患者溝通,列舉成功案例,對其緊張心理進行疏導,緩解其焦慮;(2)生理護理:在術后護理過程中,合理安排患者的飲食,鼓勵并協助其盡早下床活動,利于恢復,并營造安靜的休息環境;(3)健康教育:采用發放宣傳手冊,集體授課等方式,宣講宮頸癌知識,并告知患者術后并發癥及臨床護理方法。
(1)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QLQ-C30評分[3],SAS評分量表包含20個提問,每個提問有四個選項,采用四級評分法,每項得分1-4分,得分超過50分即考慮有焦慮傾向,分值越高提示越嚴重,QLQ-C30評分量表包含30個提問,前28個提問有四個選項,采用四級評分法,每項得分1-4分,最后兩個提問有7個選項,每項得分1-7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高;(2)統計術后并發癥發生人數,常見并發癥包括:尿潴留,術后感染,尿路感染,下肢靜脈血栓等。
軟件采用SPSS 23.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 表示,行t檢驗比較組間差異;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x2檢驗比較組間差異。當P<0.05時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0.2%,對照組為26.5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系統化綜合護理前,兩組患者SAS,QLQ-C30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系統化綜合護理三個月后,兩組患者上述指標較護理前有顯著改善(P<0.05),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低于對照組,QLQ-C30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QLQ-C30評分的對比(分, ±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QLQ-C30評分的對比(分, ±s)
注:*表示與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SAS評分 QLQ-C30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49 53.13±12.5 36.28±9.46* 57.24±14.23 78.45±14.87*對照組 49 52.98±11.42 45.74±9.69* 56.65±14.35 60.78±14.97*t值 0.062 -4.890 0.204 5.862 P值 0.951 <0.001 0.839 <0.001
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宮頸癌可以通過手術及化療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后期做好系統化綜合護理,可以有效緩解患者心理上的焦慮、恐懼,減輕化療過程中產生的惡性嘔吐、焦慮不安、疼痛等各種不適,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4]。
本研究提示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其可能的原因為,護理人員在術后健康教育中,詳細講解了宮頸癌術后并發癥相關知識,同時加強了術后并發癥的臨床護理,有效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
同時,觀察組術后焦慮程度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考慮原因為:護理人員通過加強心理干預和溝通交流,講授宮頸癌相關知識,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可以極大緩解患者心理上的焦慮、不安,使其保持樂觀的心態,在后續的化療中,可以有效降低藥物帶來身心上的不適。同時,可以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促進病情恢復,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系統化綜合護理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宮頸癌術后患者焦慮的心態,提高其生活質量,臨床上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