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有效的課堂教學,有效的教學必先具備具體、適切、科學的教學目標,需要有效的教學目標引領。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屬,對師生的教與學起著定向、激勵、調控和評價的作用,它限定著課堂教學的運作,對保證課堂教學、目標有效達成至關重要。我們綜合學科組對教學目標的適切度和達成度的研究正當其時,以期為今后的研究和其他學科的研究做些借鑒。
關鍵詞:綜合學科;教學目標;適切度和達成度
活動時間2016.2~2016.6活動地點高境鎮第三小學
活動主題“教學目標的適切度和達成度”的有效研究參加人數7人
一、 活動背景與意圖
(一) 現實背景
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有效的課堂教學,但在日常的教學中如何扎實地上好每一節日常化的研究課,在教學的達成度上總是會發現一些問題,追根溯源,問題的出現最終還是歸結到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的制訂和落實上存在偏差,具體表現為課堂效率不高,教學目標的制訂缺乏對教材的深度研讀,缺乏站在學生立場上的分析與研究,即使有了較為適切的教學目標,部分老師也因為缺乏適當的方法和策略不能有效落實目標。而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前提。隨著課改的深入,我們越來越感覺到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屬,對師生的教與學起著定向、激勵、調控和評價的作用,它限定著課堂教學的運作,對保證課堂教學、目標有效達成至關重要。
有效的教學必先具備具體、適切、科學的教學目標,需要有效的教學目標引領。同樣,具備了適切的教學目標更需要在課堂內的有效落實,才能真正實現教學的有效性,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因此問題的解決必須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上下功夫,這又勢必取決于教師日常化的課堂教學,取決于教師的每一節課都能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故此,我們綜合學科組對教學目標的適切度和達成度的研究正當其時,以期為今后的研究和其他學科的研究做些借鑒。
(二) 教研重點
本案例以課堂教學為依托,重在研究小學綜合學科教學目標的適切度和達成度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落實。
(三) 期望目標
我們綜合組共有7人,分別擔任音樂、體育、美術、自然、信息的教學任務。依據學校的教研要求,我們綜合學科教研組通過理論學習、課堂教學觀摩、組內聽課評課交流、組內集體再次備課,引導組內教師從課程標準出發,關注本校學生的認知水平,有目的、有意識地將課程標準目標分解到具體的課程內容和教學環節之中,擬定適切的教學目標,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完成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二、 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一) 活動設計
1. 活動主題
教學目標的適切度和達成度的有效研究。
2. 活動方式
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結合,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結合。
3. 基本流程
確定主題——課堂教學——聽課評課——集體備課——再次教學——研討交流——總結提高
(二) 實施過程
1. 準備階段
胡春燕老師(美術)、朱景強老師(體育)兩位教師從不同學科、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進行課堂教學。
胡春燕老師、朱景強老師分別執教二年級的《我喜歡的玩具》、一年級的《1.自然地形的跑。2.保齡球》。
兩位老師依據課程標準目標和學科要求,圍繞活動主題,客觀地分析了學生的現狀,分解、細化了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其認知水平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讓聽課的老師感受到教學目標的適切度和達成度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落實。
2. 研討階段
開展教研活動,根據活動主題進行評課活動,并對兩堂教學的補充完善,獻計獻策。
在隨后的教研活動中,組內老師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踴躍發言:
朱玉明老師(自然):從我們的研究主題出發,針對一年級低齡學生的實際設計教案,并體現了教師自身的特點,教學中各環節銜接自然,教學過程重點突出,對重點內容做重點練習,達成教學目標,學生學得活潑、主動、有效。
宋皆琦老師(體育):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進行學習。自然地形跑中學生初步學會根據地形變化來改變身體姿勢和動作協調的方法。通過目標的設立,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去鍛煉。
鐘敏老師(音樂):這是一個有鉆研精神的老師,從教學目標到教學各環節的設計都進行研究,根據學生的現狀、特點,有的放矢,牢牢抓住學生的身心,設計了適切的教學目標,循序漸進,讓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隨后,各位教師針對兩堂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環節進行完善,獻計獻策,群策群力,依據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各自的觀點和建議,使這兩堂課在集體的智慧中更成熟、更完善,在再次教學中進一步實踐。
3. 整理階段
在再次教學后,綜合組進行本次研究活動的整理和總結。
教研活動中,各位教師對比前后的兩次教學,就研究的主題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明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綜合組教研活動的學科分管劉忠書記進行了歸納總結:
(1)要理解教學目標的適切度和達成度含義。
在我們學校設計的課堂教學評價表中“十個度”里,“教學目標適切度、達成度”被放在了首位。它具體包含三個含義:準確、簡明、系統。
①準確,就是不僅要體現學科本色,符合課程標準對各個年級段的具體要求以及教材編者的意圖,還要尊重孩子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
②簡明,就是不能龐雜細碎,不能節外生枝,也不能旁逸斜出。一堂課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教學目標的數量越多,課堂上“落實”得就越多,每個目標所分配到的時間就越少。這樣,勢必造成水過地皮濕的現象,什么目標都體現了,但什么目標都是浮光掠影。不要把課堂當成一個筐,什么東西都往里裝。
③系統,縱向來講,要居高臨下,站在整個小學階段瞻前顧后地確立前后連貫的教學目標;橫向來講,要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融合。
(2)而如何衡量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呢?
①從課堂觀察學生的學習結果來看,所制訂的教學目標哪些達成度較高?哪些屬于失效目標(未達成或達成度不高)?
②教學環節是否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設計?
③課堂是否有無效教學環節?是否有精彩生成環節?
④能否緊扣教學目標設計訓練點與作業?
⑤教師是如何處理好統一的目標與學生個體的差異,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
(3)倡導的方向
①這次朱景強老師和胡春燕老師的兩次課堂教學是對“教學目標的適切度和達成度”的有效研究的一些嘗試,試圖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達到研究的效果,對整個教研組拋磚引玉,希望激發各位教師對研究主題的關注和思考,在教學中不斷進行實踐。
②本次活動體現了集體的智慧,大家群策群力,獻計獻策,奉獻了兩堂高質量的教學實踐課,這是一個方向,一個有效的教研活動方法,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要不斷嘗試,堅定地走下去。
三、 活動分析及啟示
(一) 活動成效
本次教研活動主題研究力求解決教學目標的適切度和達成度的有效性,兩位老師的前后四堂課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教學目標設定與實施的操作性,使教師們意識到適切的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有效的教學環節教學目標的達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集體研討環節中各位教師展現了不同的視角思考,使教研活動走出一個嶄新的思維路徑:集體備課的思想方法和研究實踐,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和嘗試;集中組內教師的集思廣益,給教學實踐者更多的思路與選擇;引領活動主題,濃厚教研氛圍,形成良性循環的教研環境。
(二) 主要經驗
1. 開展教研活動要有明確的主題
這次教研活動主題明確,以“教學目標的適切度和達成度”的有效研究作為研究主題,使組內每一位教師清楚地知道教研活動的內容,再通過理論學習,了解主題的內涵,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能迅速投入教研活動之中。
2. 教研活動要以教學實踐為載體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前后兩次四堂課的教學實踐,組內每一位教師對教學目標的適切度和達成度有了初步的認知。直觀的聽課評課讓組內教師能各抒己見,就課堂教學出現的問題提出完善建議,切中時弊,從而圍繞主題把研討的內容推陳出新,讓教學實踐更上一個臺階。
3. 教研質量決定于教師投入程度
在本次的主題活動中,每一位教師踴躍發言,積極闡述自己的見解,形成了濃厚的教研氛圍,也讓教研的質量達到新的高度。這主要是每一位教師積極投入到教學研究中,從理論學習到出謀劃策,都在圍繞著活動主題而努力。故此可以說教研質量決定于教師投入程度。
(三) 后續思考
1. “教學目標的適切度和達成度”的有效研究僅僅是一個開始,許多問題還需要組內教師通過教學實踐逐步解決,如所采用的哪些教學策略促進了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如教師是怎么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的等等。
2. 針對教學教研中的“軟肋”問題去確定研討主題,形成良性循環,固定集體備課的教研模式還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梁向東,劉志國.有效的課堂教學始于適切的目標預設——兼論體育課堂有效性教學[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3(3):38-40.
[2]姜海慶.小學科學課教學目標有效性研究[J].河北教育(教學版),2013(10).
[3]李嵐,田妍.優化教學策略 培育政治認同——以“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的教學改進為例[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7(9):13-16.
[4]周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與教學時間關系“非生態”問題的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1(11):138-139.
[5]李志厚.關于有效教學研究的新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4(5):24-28.
作者簡介:
朱景強,上海市,上海市寶山區高境鎮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