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江西省某市若干農村小學初任教師的深入訪談和調研,從搖擺不定的職業選擇、大強度的工作壓力以及與農村文化的隔離等,呈現出當代農村小學初任教師職業認同的歷程和現狀。初任教師入職階段被認為是教師專業化生涯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而職業認同作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在動力從各個維度影響著初任教師。因此,有必要從國家政策、學校管理及初任教師自身等方面對教師職業認同進行干預,提高農村小學初任教師職業認同水平。
關鍵詞:農村初任教師;職業認同;現狀及對策
一、 引言
初任教師是指完成了師范教育課程,被引入教師專業崗位,尚未完全適應、勝任教學的新教師。不同的國家對初任教師界定的年限從1~5年不等。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本文將農村小學初任教師定義為完成了職前的教師教育,獲得了教師資格證書,并在農村小學從事教學工作一至五年的教師,從調查數量和規模上,農村教育都是中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 對農村小學初任教師職業認同現狀的思考
農村小學教師職業認同的現狀疊加初任教師入職適應期困境,讓農村小學初任教師這一特殊群體的職業認同問題顯得格外突出。首先,農村小學教師待遇水平偏低、社會地位不高、職業晉升機會小、工作環境較差等現狀造成了目前職業認同的問題,導致優秀人才不愿來,農村教師隊伍流動性大。其次,入職適應期是初任教師適應教師角色,學習教學技能以勝任職業要求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形成良好的教師職業認同和專業發展的孕育期。農村小學初任教師在這一階段會面臨諸多問題,例如教學工作上的困難、管理能力差、工作任務分配方面的困難、人際環境的困惑等問題,需要教育管理部門、學校和社會給予更多的關注。
在與這些初任教師訪談的對話中,可以生動地感受他們每個人的努力、奉獻、彷徨和期望。每個教師由于各種原因綜合影響所呈現的職業認同狀態都不盡相同。有研究者就把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把職業認同水平從低到高分為“生存關注”水平、“任務關注”水平和“自我更新”水平。按這種分類標準,C教師可以歸類到“生存關注”水平、G教師處于“任務關注”水平、而B教師處于“自我更新”水平。蒲陽認為這三種水平之間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各水平之間在個體層面可能會有重疊和交叉,更重要的是去探究造成不同職業認同水平的原因,從而能夠有針對性地去研究提高職業認同水平的策略。
三、 提高農村小學初任教師職業認同對策的思考
(一) 國家應從宏觀層面采取相應措施
1. 提高農村教師待遇,采取補償機制來縮小城鄉教師工資差距,提高他們的工資滿意度。工資是影響職業滿意度一個非常重要的外部因素,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做過問卷調查,發現74.2%的農村教師最在意工資水平,遠遠高出排在第二位的“承認與尊重”50.8個百分點,同時師范生選擇不去農村任教排名第一的因素就是“工資待遇低”。
2.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也強調,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建好建強鄉村教師隊伍,提高農村教師收入水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做法,比如推行艱苦環境工作津貼制度,根據具體環境條件和工作任務適當發放各種經濟補貼,提高教師的工資滿意度。
3. 形成全社會尊師重教的社會環境。包括樹立教師職業的專業性、權威性和讓社會認識到農村教師職業真實和艱辛的一面。如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為在農村長期奉獻的教師進行表彰和激勵。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基金制度,采取財政撥款、社會資金等途徑籌集資金鼓勵獲獎教師參加各種有益活動來喚醒社會對農村教育的重視。
(二) 學校層面從中觀層面采取相應措施
1. 構建以教師為本的學校文化,提高教師的歸屬感,加強對初任教師的人文關懷。加強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設。在績效分配、職稱評定等與教師利益息息相關的工作中堅持開放、民主、科學和健全的管理制度,體現對教師的尊重、自主權、參與決策權。
2. 提供教師專業化成長機會、增強職業發展規劃和渠道,構建符合實際的教師專業成長激勵機制,同時也要提供形式多樣、具有操作性和實用性的職業培訓。尤其是對農村小學初任教師,采取師徒制幫助他們盡快成長,同時在平時工作中加強各種激勵和肯定,提供自我效能感。在職培訓要將教育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有機融合,尤其是針對農村小學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實踐教育。
(三) 個人層面從微觀采取相應措施
1. 提升自身專業化發展。促使自身的學科理論知識、專業能力在本學科的專業知識,了解本專業領域的應用與拓寬,充分服務于學生。
2. 樹立積極的職業價值觀、端正心態,增強抗壓能力。農村教師要建構一個清晰的自我概念,這樣才能在自我受到挑戰、能力遭受質疑時,不至于自我迷失,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17年公布的全國范圍內《各級各類學校女教師、女教職工數》[EB/OL].
[2]劉剛,蔡辰梅.“出成績”與“培養學生”——教師的價值選擇困境與自我認同危機[J].教育學術月刊,2010(4):76-78+102.
[3]洪瑕,蘇有邦,劉紹芳.農村中小學初任教師專業發展的思考[J].文學教育(上),2017(5):118-120.
[4]蒲陽.不同職業認同水平的教師專業發展特點——基于北京市部分中小學教師職業認同現狀的研究[J].當代教師教育,2013,6(4):36-42.
[5]張曉文,張旭.從頒布到落地:32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文本分析[J].現代教育管理,2017(2):69-78.
[6]付衛東,范先佐.《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的成效、問題及對策——基于中西部6省12縣(區)120余所農村中小學的調查[N].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57(1):163-173.
作者簡介:
江建民,江西省九江市,九江職業大學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