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興連 孟澤山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跨媒介閱讀”應運而生。看待并且掌握這一新型的閱讀模式,是擺在一線教師面前一項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在有效完成語文學科素養以及整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原則目標下,讓我們把“跨媒介閱讀”這一新型的閱讀模式引入教學,筆者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希望通過我們拋磚引玉可以讓“跨媒介閱讀”這一新型事物盡快開花結果!
關鍵詞:跨媒介閱讀;學生;載體;科技;教師;閱讀教學;知識;工具性
一、 跨媒介閱讀出現的歷史意義及特點要求
革命領袖毛澤東曾經說過:“飯不可一日不吃,覺不可一日不睡,書不可一日不讀”。由此可知,閱讀成為了千百年來人類一直遵守的習慣和向前進步的助推器。隨著時代變遷、科技進步,人類的閱讀腳步從未停止,閱讀方式也日新月異。跨媒介閱讀是一種基于信息時代下的新型閱讀方式。它是一種“年輕”“時尚”的存在。它的誕生緊隨科技、時代的腳步,適用于不同年齡、種族、職業的社會人,日益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與推廣,“跨媒介閱讀”的展開有其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跨媒介閱讀具有以下特點:
(一) 跨媒介閱讀具有工具性
讀者要閱讀就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即工具。如書、優盤、互聯網、電視、電話、電子閱讀器等輔助平臺。媒介平臺是存儲信息的載體,也是讀者獲取知識的“本源”。
(二) 跨媒介閱讀具有隨意性
跨媒介閱讀的展開不拘泥于時間、地點、環境的限制,只要有人的存在、有時間的空閑,跨媒介閱讀就可以展開。行為實施者(讀者)主動、有意識地進行無明確目標的閱讀,只要閱讀行為、動作發生,即可評定為閱讀方式的存在和產生。
(三) 信息容量的包容性
跨媒介閱讀載體借助、依托強大的互聯網。因而,它的信息量和信息來源是很廣大和多元的。這就需要我們在面對如此多的信息時,認真、仔細地刪選、甄別、吸收。
二、 農村中學跨媒介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我校處于落后的西北農村地區,傳統閱讀媒介本就薄弱、稀缺。如何解決面臨的應試要求和現實不足之間的尷尬問題,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也進行了積極的努力和探索。過去我們進行了行之有效的整本書閱讀探究,現在我們也要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跨媒介閱讀的展開。本地區、本校的現實條件和情況卻制約著這一新型閱讀教學的展開。首先,我校網絡教室配備不足。以我校為例:全校46個教學班,只有三間可容納50人左右的多媒體教室和兩間網絡計算機室。多媒體平臺資源的短缺,制約著本校、本地區跨媒介閱讀的展開。其次,我校4000余名學生中住校生占多數。學校公寓沒有配備多媒體資源。而且大多數學生缺乏自控能力,加上農村家庭經濟能力也有限,因而學生們也不能夠攜帶手機、電腦、電子閱讀器等媒介。基于學校、社會、地區等外部環境和學生、家庭等內部環境的影響,我校跨媒介閱讀教學的實施舉步維艱。雖然現實有諸多制約和局限,但我們還是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積極解決、落實跨媒介閱讀教學展開中遇到的難題、讓跨媒介閱讀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展開。
三、 關于實施跨媒介閱讀的幾點建議和設想
如何實施有效的跨媒介閱讀、指導與訓練,是好多一線教師困惑和探索的問題之一。
(一) 跨媒介閱讀教學實施的策略
在進行跨媒介閱讀教學時,我們首先要分清媒介與存儲信息的區別,這樣才能更好地實施。在語文教學中,媒介是傳播、存儲、承載信息的工具。信息指我們可以從各種媒介中獲取的知識。跨媒介閱讀實施中,我們探索、實施六步教學法:載體選擇——信息輸出——互動吸收——主動探索——信息擴展——體系構建。
“載體選擇”指老師要選擇合適、有效的媒介,如廣播、電視、新聞網站、視頻網站、電子閱讀器等平臺。教師通過課前篩選、確定內容、目標布置,讓學生掌握知識結構類型、目標。
“信息輸出”指學生在明確內容、目標和載體方式的基礎上,尋找、利用身邊可利用的現有資源、信息從媒介上通過視頻、聲音、圖片、文字等不同的媒介樣式直觀地呈現出來。
“主動探索”指學生在直觀獲取閱讀知識的基礎上,對知識的獲取產生興趣和不滿足感,在這樣的條件下,學生主動體用現代媒介擴大、拓寬知識量,獲取更全面、更完備的知識內容。
“信息擴展”指學生在獲取原先小范圍信息的基礎上,把他腦海中的疑難點進行逐一的解決和分析。就像“暈輪效應”一樣,只不過在這時候學生的頭腦中形成的是整個知識點的光環輻射。
“體系構建”指學生在前面環節的影響和帶動下,在大腦中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體系,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關注,讓學生關注知識點的同時也關注相關知識,在自己的腦海中建立完整的知識儲備體系。“舉一反三”“一斑窺豹”學會知識的遷移和整合。
(二) 關于開展農村中學跨媒介閱讀的幾點建議和思考
基于以上問題的了解和認識,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改善農村中學,尤其是農村高中跨媒介閱讀的實施。
第一,及時關注學生的閱讀生理和心理變化。為何越來越多的學生看不下去《紅樓夢》?因為現在學生的成長環境不一樣。現在的學生是玩著游戲、看著動畫片成長的一代,動畫片和文字不一樣,背后的蘊含的思維方式也不一樣。學生愛看電視,卻未必看得懂文字、喜歡看文字,所以這也是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原因。
第二,要關注閱讀媒介的變化導致閱讀內容的“游離”。跨媒介閱讀是以文字、音頻、圖片、動畫、視頻等于一體的超文本載體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對媒介的關注會讓學生對閱讀內容主體產生一種“游離”。因而媒介的變化雖然可以使我們隨時隨地隨時閱讀,但卻使我們面臨準確篩選有效信息的難題,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信息價值判斷的審辯思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對于媒介的正確解讀。
參考文獻:
[1]孫偉.無可取代——論文學媒介與電影媒介的特性[J].學理論,2013(6).
[2]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
[3]教育科學研究,2017(10).
作者簡介:
沈興連,孟澤山,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