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借助集體教學運用觀察工具對幼兒進行有目的性的持續(xù)觀察,并在工具的使用中,不斷探索,生成有效的觀察載體——觀察表格,通過集體教學中的觀察工具幫助教師掌握住打開幼兒世界大門的鑰匙。
關鍵詞:觀察工具;集體教學;外在行為表現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唯有通過觀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在需要和個別差異,以決定如何協(xié)調環(huán)境,并采取應有的態(tài)度來配合兒童成長的需要。”
觀察是讀懂孩子的基礎,而集體教學是教師比較能掌握其發(fā)展趨勢的一種教育方式,相對于游戲等其他教育內容,它有明確的目標和過程,預期的效果也比較能把握。可以說,在集體教學中的設計與運用觀察對于老師來說比較容易上手。
幼兒園的幼兒分小、中、大三個不同年齡階段,老師要根據不同幼兒發(fā)展的規(guī)律去設計觀察工具,運用工具對其有目的進行觀察,觀察幼兒在集體教學中的發(fā)展需求。借助這個觀察工具,在甄別幼兒外在行為表現的過程,提高教師的觀察能力。同時,實踐、總結出適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觀察工具。那么如何去實現這些目的呢?
一、 觀察工具的明確性
老師根據集體教學的目標并結合不同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幼兒自身的發(fā)展來對獲取的內容進行分析并解決相應的問題。比如:在美術教學中,觀察小班幼兒能否用最簡單的點、線、涂染等方式繪畫出小樹、小草等;在中班年齡段,觀察其能借助輔助物進行簡單的構圖,在畫面中表現出簡單的情節(jié);到了大班,則更加追求自主,觀察幼兒能否根據自己的生活或故事,自己進行創(chuàng)作畫面。從目標的指引,老師就能確定觀察工具的內容框架。
明確觀察的目的是幫助教師在眾多雜亂無序的信息中用有限的時間選擇更恰當的觀察工具,如果沒有目的,那么觀察工具也就居于形式、流域表面,更是失去了觀察的有效性了。
二、 觀察工具要有持續(xù)性
教師的觀察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如果僅僅只看重結果,那往往會錯過很多有價值的瞬間。因此,工具的設計能體現這些價值。工具內容的設計要有持續(xù)性、連貫性,能讓教師從觀察工具中了解幼兒的發(fā)展,從而讓幼兒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
比如:在一次大班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學目標是要求幼兒能單腳連續(xù)向前跳8米。有一名幼兒只能單腳連續(xù)跳5米。單從結果來看,不管從教學目標還是大班年齡的發(fā)展來看該幼兒沒有完成目標。如果我們倒回去,從一開始來觀察該幼兒,就會發(fā)現在他第一次嘗試單腳跳時只跳了2米,他是在練習了3~4次后才有這樣的結果,從這個過程來說該幼兒其實有了很大的進步。而且結合與家長的溝通,了解到該幼兒從小平衡能力就發(fā)展不均衡。所以老師不要只看到了結果就斷章取義,我們要注重過程,更要關注孩子遞進性的發(fā)展。因此,在設計這種連續(xù)性的觀察記錄,我可以使用連續(xù)觀察記錄表,這樣不僅能讓教師對孩子有更全面的了解,還能幫助教師收集材料,因人施教,從而對幼兒做出正確的評價。
在相同的教學方式下,教師觀察記錄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我們要根據觀察要求、觀察對象、觀察內容來選擇恰當的方式進行記錄。
一般的記錄方式有:描述、表格、技術。每一種記錄方式都有其有相應的要求,對于老師來說操作簡單且能及時反饋的記錄方式,莫過于表格記錄。
在集體教學中,每個年齡段幼兒在不同領域中的表現也是不同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我們要在設計觀察記錄表格的基礎上進行操作,才能檢驗出最為適宜的表格記錄方式。
通過觀察不同年齡段幼兒在集體教學(包括課堂觀察、一課三研、同題異構)中的表現,我們設計了多種觀察表格,針對觀察中發(fā)現的問題,分析出揭示不同形式集體教學優(yōu)缺點的表格,從而了解幼兒在集體教學的發(fā)展特點以及需求,總結出有效縮短教師與孩子之間的距離的措施,提高教師的觀察能力,讓教師真正走進幼兒的世界。
研究內容:設計觀察表,同一領域活動內容,不同活動方式,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行為進行對比觀察(附表2)通過三個年齡段幼兒在不同組織形式中的外在行為表象,分析、總結出不同年齡段適用的組織形式,在觀察中總結、提升教師的觀察分析能。
從幼兒的專注力出發(fā),揭示不同年段幼兒在不同領域的集體教學中的教學需求,從而了解了不同年齡段幼兒在不同領域中需求與發(fā)展也是有所不同的,幫助教師及時、有效地發(fā)現教學中的問題,提高教學效果,最終提升教師專業(yè)技能。
總結分析該形式適合哪個年齡段,為什么?
總之,觀察是走進幼兒世界的方式方法,在觀察工具的設計過程中,不能盲目,要考慮周全,要有具體的目標、連續(xù)與延續(xù)的過程以及恰當的觀察工具,用文字表格等的具體形式是觀察幼兒發(fā)展,提升教師專業(yè)技能的最為恰當的載體。讓觀察不僅從教師眼里出發(fā),更要從心里出發(fā),用心看、認真記,孩子的世界之門已為你打開。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S].中國教育部,2012.
[2]段云波.蒙臺梭利幼兒教育法[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
姚龍妹,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山湖花園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