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櫻菲
摘 要:幼兒階段的教學活動采取集體教學的形式,在這種形式中,幼兒的主導學習模式是各類有趣的教學活動。由于幼兒的基本認知能力不高,對于外界的事物存在盲目感,在參加教學活動的時候很容易出現較多疑惑,并迅速地向周圍的大人詢問為什么。如果教師不能及時做出最切實有效的回答,很容易降低集體教學活動的可行性。探討在現階段的集體教學活動中,回應幼兒疑問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集體教學;教師;回應;幼兒
當前的幼兒園教育十分強調師幼互動的重要性,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幼兒加強交流與互動,以更好地促進孩子健康發展。集體教學活動是現階段幼兒教育的主導模式,主要通過各種學習、游戲活動開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成為教學的主體,可以開心地在集體教學活動中交流、玩樂,但是,他們的認知水平是十分低的,在活動過程中很容易產生較多疑問。而他們自己往往不能進行解決,這個時候,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切實地體現出來。這樣的教學回應行為也是影響幼兒成長的主導方式之一,在幼兒產生疑問時,他們會迅速產生較高的探索心理,渴望解決內心的疑惑,但他們又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只能求助于幼兒教師。如果幼兒教師不能給予有效的回答,幼兒對于未知的探索興趣也會逐步降低,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現階段的教師回應行為,存在太多的問題,實際的教育效用并不高,亟待進行合理的引導和解決。幼兒教師應該逐步完善自身的回應行為和技巧,才能更好地解決幼兒的疑惑,并有效地培育幼兒良好的學習思想,實現優質的集體活動教育。
一、集體教學中教師回應行為存在的問題
1.回應的話語過于簡單乏味
在幼兒階段的互動活動中,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對話:
教師:大家有哪些愛好呢?
幼兒:游戲、畫畫。
教師:還有嗎?
幼兒:看動畫片。
教師:動畫片好看嗎?
幼兒:好看。
然后就沒了。教師的本意是通過提問引出本節課的教育內容,但是由于沒有考慮到幼兒的實際狀況,話語簡單乏味,導致這段互動交流失去了原來的意義。在集體教學活動中,也很容易出現這樣的狀況。幼兒會經常地詢問為什么,教師則進行簡單的回應,未曾留給幼兒思考的時間,給予的回答也不利于幼兒認可和接受,導致回應行為的實質作用并不大。此外,有時候教師對幼兒進行回應,會采取反問的引導行為,這類行為本身是正確的,能夠合理調動幼兒的探究興趣,但是,很多教師在幼兒答不上或說到一半說不下去時,會擔心幼兒為難,急切地講出了答案,不利于幼兒自主思考能力的培養。
2.教師主導集體教學活動
在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下,幼兒教育已然變成以幼兒為主導的教育模式,要求把幼兒作為一切教學內容開展的核心。但是,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的教師回應行為中,還是習慣性地以教師作為了主體。幼兒的自主想象力是十分豐富的,他們總是能想到一些天馬行空的事物,雖然幼兒教師應有教育意識,但是也不能完全地限制幼兒的想象力,主導整個集體活動中的互動行為。對于幼兒在集體活動中產生的疑問,教師應該進行簡單地提示,幫助幼兒進行積極的思考和探索,進而促使他們找到正確的答案。現階段的幼兒教師始終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很容易對幼兒的思想進行左右,始終把回應的語言和內容控制在自己的思想范圍內,沒有留給孩子們充分的思考時間和想象空間。
二、提升教師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有效回應的策略
1.對集體教學活動進行精心設計,確保各個階段的合理性
集體教學活動本身是一種以幼兒為主、教師為輔的教育模式,它需要教師在課前進行積極的創設與準備,并充分考慮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精心設想,選取最為科學有效的回答方式,便于幼兒進行理解和接受。
2.在活動中加強與幼兒的交流溝通,發現他們的問題
幼兒集體教學活動雖然是以幼兒為教學核心的,但是,教師應該在其中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幫助幼兒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很多幼兒在集體教學活動中遇到問題時,并不會主動地提出來,他們會把這份疑惑保留在內心里,不敢向教師提出。這種狀況十分常見,而且十分不利于幼兒的成長,教師必須積極有效地解決,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觀察,積極發現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他們的疑惑進行引導式的解決,還可以在解決幼兒疑問的基礎上進行同類問題的追問,便于幼兒進行深層次的探索和思考,以達到最佳效果。
總而言之,在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完善自身的回應行為,采取全面科學的回應技巧,及時解決幼兒的各種疑惑,更好地完成幼兒教學活動,從而產生最為切實的教育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麗玲.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結束環節的功能和組織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2]王寧云.大班數學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回應行為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