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冬霞
摘 要:《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應當通過游戲將全面發展教育加以展開。近些年以來,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游戲化的教學得以廣泛的推廣及采用,同時,幼兒園的集體教學也隨之變得更為有趣生動。在幼兒園中實踐游戲化教學,既是教學模式的創新,同時也是對教學觀念的一種變革。我們要充分挖掘游戲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讓游戲同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使幼兒“玩中有學,學中有玩 ”,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關鍵詞:幼兒園,集體教學,游戲化
《綱要》明確了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的重要形式”,在集體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注重以游戲化的方法組織開展活動,寓教于樂,使幼兒得到體、智、德、美全面發展。在開展集體教學活動時,將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充分調動幼兒的主體積極性有機結合起來,設置情景,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及創造力,合理地進行指導,提高幼兒對游戲的興趣,使集體教學活動更加豐富、生動、有趣。使幼兒在愉悅的教學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知識,不僅使知識掌握更加牢固,而且促進了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對幼兒在小學及初中階段的學習建立良好的基礎。
一、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游戲化的定義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游戲化是指把教育目標、內容、要求融于各種游戲中。它的實質是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在幼兒園里游戲就是基本活動,首先,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其次,游戲是符合幼兒身心特點的一種活動;再者,幼兒的身心發展是在游戲中實現的。
二、游戲在幼兒集體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
幼兒正處在大腦發育時期,對一切新事物都具有好奇心,但由于年齡幼小,耐力差,不適合長期坐在一處學習,根據這種特點,幼兒教師應當將游戲和教學聯系起來,在游戲中學習。根據幼兒的天性,他們喜歡和同齡人交往,和同齡人一起游戲是他們最開心的事情。根據心理學規律,幼兒和同齡人在一起,可以培養他們的人際交流能力,使他們學會分享,學會忍讓,學會關心,還能學會競爭,這樣對于他們人格的形成有積極作用。
三、正確認識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游戲化
1.游戲是兒童主動的自愿的活動。游戲內容和形式應豐富多彩,靈活多變,要讓幼兒樂于游戲,并易于接受游戲教育。
2.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游戲化教學中教師要適當選取素材,讓游戲適應幼兒的需要及身心發展水平,從而使幼兒感到滿足和愉快。
3.游戲包含著積極的約束。在游戲化教學中,還可讓幼兒對自己的注意力和動作進行不斷的調節和控制,養成堅持性,在游戲學習中不斷克服困難,并嘗試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等。
四、合理運用游戲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根據教育內容,恰當地選用游戲化教學策略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如何進行“游戲化教學”呢?
1.選擇恰當的游戲形式
(1)制定目的與任務:西菲爾茲和巴伯指出:“你可以根據所教兒童的本性、周圍社區的價值觀以及你自己的價值觀來確定目的。”如在一次畫春天時,老師將游戲“到春姑娘家做客”巧妙地與游戲結合起來,幼兒在游戲中參觀了“春姑娘的家”,知道“春姑娘的家”有漂亮的鮮花、嫩草、綠樹、蝴蝶寶寶等。作畫時因為有了游戲中豐富的實物印象,幼兒自然而然畫出了生動活潑的圖畫,教學目標也自然地體現在游戲中。
(2)目的與任務應涉及發展適宜的、個體適宜的、創造適宜的教育實踐,并且應考慮到幼兒的身體、智力、社會性和情感等方面的發展。
(3)根據不同的活動靈活地采用不同的游戲形式,語言主要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說”的較多,可根據教學要求適當選擇自編自玩的角色游戲、表演游戲、智力游戲;音樂活動可選擇角色游戲、音樂游戲;體育活動可采用角色游戲和體育游戲相結合;數學活動則可用角色游戲、結構游戲、智力游戲等;美術活動也可采用角色游戲的形式。同時,在一個教學活動中不僅可以是單個游戲,也可以是多個游戲穿插進行,從而使整個教學活動生動起來,使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學到知識,以達到最終實現教學活動的目的。
2.創設輕松的游戲環境。為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環境的創設也是非常必要的。
(1)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幼兒的游戲主要還是依據他們的現實生活,只要有“典型情景”,幼兒就會進入游戲的世界。
(2)提供玩具和材料:要提供給幼兒適量的色彩鮮艷的教玩具,充分利用頭飾品、木偶、玩具、自制教具等,讓幼兒在寬松的氛圍中進入角色,從而進入教師的教學范疇中,真正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3)提供輕松的游戲氛圍:設計一個生動、形象的游戲場景,可以搬出彩色的泡沫墊子拼成漂亮的各種圖形,幼兒和教師坐在一起,既拉近了幼兒與教師的距離,又不會使幼兒一定要“小腳并并攏、小手放放好”的坐得端端正正,使幼兒以放松的身體、自然的神態參加到教學活動中。如科學教育活動“認識螞蟻”,除了觀察圖片,還可以直接帶幼兒到戶外,提供白糖與放大鏡,讓幼兒自由結伴,具體真實的觀察、了解螞蟻的特征與喜好、觸角的功能、以及搬食時成群結隊的習慣等等。然后結合游戲“螞蟻搬豆”讓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進一步加深并接受對螞蟻知識的認識。
3.加以靈活的編制指導。根據幼兒教育的內容和要求,創編和改編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有趣的游戲,使幼兒積極、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在游戲化教學中,以不同形式的身份去引導孩子,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在幼兒單獨玩游戲時,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幼兒的游戲,當幼兒需要幫助時,作一些間接的指導,以不干預幼兒的游戲為前提。在幼兒結伴玩的游戲中,主要以觀察為主,并以參與者的身份或以游戲角色的語言提出建議,進行間接指導,在合作進行的小組游戲中,以組織者或評判者的身份進行與教學要求有關的指導,并組織幼兒議論、交流,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隨著新課改步伐的不斷推進,學前教育開始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重視,幼兒園教學作為孩子步入小學階段學習前的基礎教學,不僅要充分培養幼兒對學習這一活動的主觀參與性,而且要從各方面的能力培養上加強教學,游戲化教學正是迎合了這一學前教育思想,從發揮幼兒主觀能動性出發培養幼兒在學前階段的各項能力為主要內容,不僅有效培養了幼兒學習的興趣,而且為小學階段的學習打下了良好基礎。 而在幼兒教育中,寓游戲于其中是非常必要的。教師應精心編制教學游戲,而這些游戲應是與社會、與孩子切身利益相關的。另外,游戲要與教育有機結合,不可分離,要摒除為了游戲而游戲的情況,畢竟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要讓孩子學到知識,孩子的身心發展離不開游戲,游戲是一直伴隨著孩子的成長。當前社會的城市化進程發展很快,我們可能無法避諱“童年消逝”的這種情況,但我們需要讓孩子在幼兒園找回最純真的童年,這就要將游戲化教育落實。因此,教師要以幼兒為本,繼續對游戲化教育進行探索,讓孩子能夠在游戲中成長,在快樂中成長。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2]《幼兒園工作規程》 .
[3]羅穎琳.整合課程背景下幼兒園游戲開展的新視野――幼兒園游戲與教學整合的實踐研究[J]. 學前課程研究.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