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學習論的廣域視野,論述了世界遺產兒童畫信社團活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同時提供了可操作范例,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探索出了一條世界遺產青少年教育的新路子,可供中小學教師借鑒。論文分三部分:一是理性思考,二是實踐探索,三是現狀反思。兒童畫信活動是一種教育載體;世界遺產的文化內涵是教育內容和核心。兩者結合,就會產生新的教育效果,充分體現出素質教育的真諦。
關鍵詞:世界遺產;兒童;畫信;教育
審視走向21世紀的學校教育,并不僅僅滿足于學生獲得嚴格的學科學業成績,而是讓學生在人類多元文化的浸潤中獲得道德、情感和智力技能的綜合性發展。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筆者致力于畫信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期望通過教育兒童,構建起屬于他們自己的社會化認知結構,成為高素質的一代新人。
一、 世界遺產兒童畫信活動的理論思考
任何一種理論探索和理論建構,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瑕的。世界遺產兒童畫信活動的理論思考從世界遺產的文化內涵和畫信的心理過程兩個視角進行探討。
(一) 世界遺產是人類進化的百庫全書
保護世界遺產必須關注世界遺產的青少年教育。讓下一代在人類多元文化的浸潤下,吸納傳統文化的精髓,承接前輩的智慧和信念,賦予未來社會新的意義,促進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世界遺產是人類多元文化的百庫全書,也是兒童非指導教育的唯一最佳課程。
世界遺產青少年教育是一種社會性大教育。既要依靠廣大青少年的積極參與,又要依靠學校、家庭、社區相互合作。政府應該培育一批文化傳播的中介組織,鼓勵廣大群眾成為世界遺產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志愿者。廣泛開展社會性主題活動,使保護和傳承世界遺產變成每一個公民的自覺行為。
(二) 畫信是兒童接受世界遺產教育的特殊形式
兒童由于年齡特征的制約,形象思維占優勢。當個體接受某個事物以后,很難抽象成符號概念,更不容易用文字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畫信是一種基于形象思維的智力活動形式,通過美術語言,讓個體認識世界、理解世界,并表達自己的情感。畫信并不是追求繪畫技術的完美,追求的是個人對世界事物的認識、態度和價值取向。以世界遺產為核心主題的畫信活動,符合兒童心理特征的需求,是兒童接受世界遺產教育的最好形式。
兒童的世界遺產教育不是強制兒童背誦什么文章,熟記什么條文,而是讓兒童積極參與世界遺產的各種社會文化活動。在活動中體驗世界遺產的文化內涵,順應文化遺產的道德價值觀。畫信活動是一種兒童認知世界、學習知識的極佳方式,是一種構建主義非指導教育的實證性模式。
二、 世界遺產兒童畫信活動的實踐探索
“印心畫信社”組織兒童參加了藝圃寫生、水墨山塘、長卷畫信等多次大型社會活動。通過“世界遺產在我手中”、蘇州第二十八屆世界遺產大會、“西安你好,奈良你好”等一系列以世界遺產為主題的兒童畫信活動,畫信社的每一個學員都成了宣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志愿者。他們都能從世界文化的視野,領悟世界遺產的精華,吸納多元文化精髓,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一) 兒童世界遺產畫信活動的設計和組織
畫信活動是一種學習過程,教師要設計和組織好活動方案。我一般把方案分成以下幾部分:活動的目標與要求、活動的步驟和方法、活動的情景和條件提供、活動的時序和注意事項。在活動設計中充分注意兒童的年齡特征,積極主動要求家長配合,同時提供各種展示兒童繪畫才能的機會,提升每個學員的綜合素養。
在組織兒童世界遺產畫信活動時,做到“一個原則”“兩個保障”“三個結合”:一個原則是:堅持“自愿、平等、民主”原則。“印心畫信社”是兒童自治性學術團體,學員完全在自愿的狀態下,自己管理自己;兩個保障是:絕對保障兒童活動的安全,決不加重兒童的學業負擔。活動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各個活動環節設計得周到一些,安全是有保障的。三個結合是:結合學校教育的課程,結合社會教育的主題,結合學生學習的需求,使學生的畫信活動變成一種自主性學習。
(二) 兒童世界遺產畫信活動的交流與評價
兒童世界遺產畫信活動是一種合作型學習,交流與評價是學習中的重要環節。教師采取兩種評價方式,獲得了極好的效果。一是鼓勵學員參加各種社會比賽和展覽。獲獎是一種最好的鼓勵方式,兒童在獲獎以后,自己的人生價值就凸現出來,學習就會主動和自律。“印心畫信社”在山塘街開展活動時,我們的作品被索取一空,這使每個學員都感受到畫信藝術的魅力,體驗到人類文化遺產的價值。另一個是積極鼓勵兒童對外交流。畫信是書信的一種特殊形式,所以一定得寄出去和人交流。我們每一次畫信活動都要進行校際交流,有的寄往外省市,有的寄往國外。通過交流和評價,逐漸使兒童的思想情感豐富和成熟起來。
(三) 世界遺產兒童畫信活動的現狀反思
盡管世界遺產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越來越引起政府的重視和社會公眾的關注,但是跟世界經濟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有一定的距離。就我們“印心畫信社”來說,今后開展世界遺產兒童畫信活動,還面臨著許多問題和困難,主要反映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畫信活動的社團基礎建設。雖然我們“印心畫信社”已經有了專用室場,活動時間也得到了保障,但是社會現狀仍然處于升學壓力的環境下,“印心畫信社”生存和發展處于十分艱難的困境。第二畫信活動的基地建設。我校嘗試與博物館建立合作基地。我們學校是博物館開展大眾教育的基地;博物館是我們“印心畫信社”開展世界遺產教育的活動基地,相互合作,共建文明。第三畫信活動的課程建設。既然畫信活動是一種學習,世界遺產青少年教育是一種社會教育,那么一定要研究課程問題。課程是教育的軌道,沒有目標的教育一定是低效的或無效的教育。我建議相關領導部門組織專家研究和解決這個問題,在理論和操作的結合點上,提升我們世界遺產青少年教育的實效。
世界遺產青少年教育是一種廣域的非指導性體驗教育,有形式社會性、知識綜合性特征。兒童畫信活動是學校學科教育的課外延伸和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兒童畫信活動與世界遺產教育主題相結合,一定會提升兒童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李雁冰.課程設計基礎[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M].鄭州:海燕出版社.
作者簡介:
劉凌,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市金閶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