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射陽縣解放路小學 陳文俊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學生的性格、興趣、能力在這一階段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大,小學語文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教學科目之一,承擔著教導學生認識文字、了解傳統文化、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培養學生高尚情操等重要任務。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各國的經濟文化都在劇烈地碰撞交融,只有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有著足夠的了解和認可,才能使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永遠傳承下去。同時,社會的飛速發展對人才有了更高的需求,學生只有具有健康的性格、較強的綜合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競爭。小學語文教育極大地影響著學生的性格和愛好,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行業應對小學語文給予足夠的重視,主動發現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采取相關對策進行解決。
部分教師過于依賴以往的教學經驗和課本,在安排教學任務時缺乏思考和教學內容的更新,導致所教授的課程脫離實際,較為落后。在授課方式上,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直接將考點、重點教授給學生,這樣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發展,同時也使課堂變得較為枯燥乏味。小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難以集中,枯燥的課堂會使學生出現注意力分散等情況,不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部分教師只注重學生的分數,課堂上單純地進行授課,在完成教學任務時缺乏與學生的互動,忽視了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不能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學生的興趣愛好也沒有充分的了解,這樣會導致教師不能針對性地安排教學任務,使得事倍功半。同時學生與教師不熟悉會使得學生對本科目較為抵觸,缺乏學習興趣。
目前,部分教師有著錯誤的教學觀念,認為布置更多的作業會使學生的成績得到顯著的提高,但事實卻與老師的想法相反。調查研究表明,學生成績與作業量之間的聯系為拋物線的形式,過多的作業反而會使學生的學習成績降低。這是因為,過多的作業使得學生注重做作業的效率而忽視了作業的質量,以抵觸的心理去完成作業,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沒有自己的思考,沒有達到教師預想的效果。作業形式的單一也會使得學生感到乏味,缺乏積極性。
與數學不同,小學語文的教學涉及較多的古詩詞等內容,這些內容需要學生進行背誦和默寫,部分教師在教學時會直接把課文需要注意的重點告訴學生,例如古詩詞的釋義、思想感情等可能考試的內容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背誦,這樣會導致學生缺乏獨立的思考,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
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就要積極探尋合適的教學模式,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從灌輸式教學轉變為引導性教學,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教師發揮更多的引導和指導作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1)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理解課文,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2)開展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和周圍的同學探討自己的疑問和所學知識。(3)多形式教學。除了教師講述外,采用話劇等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答案。
綜上所述,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采取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先獨立閱讀思考,后進行小組討論,小組代表發言給出答案,最后老師評價總結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這樣能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自主學習,能夠極大地提高課堂氛圍,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采用這種方式教學,教師要把握課堂節奏,保證教學質量。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等設備也進入了課堂,教師應結合教學任務,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例如,在講解《龜兔賽跑》等寓言故事時,可以從網上搜索相關的動畫,用畫面來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在講解古詩詞時,可以播放名家精彩的朗誦,在潛移默化中熏陶學生。教師也可以增加課堂的活動,如根據所學內容舉辦演講比賽、朗誦比賽、辯論賽、話劇等,讓學生能更深入、更真切地感悟課文,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對學生形成健康的性格有很大的幫助。
思維能力的提高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應該將教學和生活結合到一起,幫助學生發現語文之美,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例如,鼓勵學生用詩詞去描繪生活中的常見事物。同時也要脫離課本,根據生活中的常見事物教導學生,例如,根據天氣和氣候變化教導學生節氣知識,告訴學生有關春節的來歷和習俗等,這些富有趣味性且與生活緊密結合的語文知識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教導學生語文學習,還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教會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語文,自主學習。
教師應注意和學生的互動,通過提問、討論等形式增加與學生的交流,這樣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關系,讓學習變得更有趣。增加課堂互動也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后期教學計劃的制訂提供一些參考。生活是語文的根源,教師應關注學生,在課堂和生活中與學生積極互動,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和學生成為朋友。教師不但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展開針對性教學。
教師應明確作業的目的,作業發揮的是查漏補缺的作用,真正的教學要放到課堂上進行,因此既不能過分夸大作業的作用,也不能忽視作業對教學的幫助。教師應根據教學任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合理地布置作業。語文是一門與生活緊密結合的學科,語文作業的布置形式多樣,除了書面作業外,還可以是背誦、朗讀等,教師還可以利用作業來鼓勵學生去感悟生活,發現生活中蘊含的情感,例如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做家務并寫一篇相應的作文;節假日鼓勵學生外出賞景,在課堂上講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等。同時,教師也應注意作業的合理性。小學生年齡較小,能力還未完全開發,無法完成過重的任務,太多的作業會擠占學生的玩耍和休息時間,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長遠來看,過多的作業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之間水平和層次的差異,他們的知識儲備、心理和技能特點以及各自的學習需求,都會對學習結果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明確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符合學生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學目標,增強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針對性。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不但有利于教師教學,還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以此來達到小學語文教學的真正目的。小學是學生開展聽、說、讀、寫的基礎時期,學生的語文能力也是這個時期建立起來的,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首先對學生進行識字和寫字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識字和寫字的能力。
語文是我國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在學生心理和身體迅速發展的小學階段,小學語文教育更是對學生的未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積極探索教學方法,改變教學理念,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任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習知識,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