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丁兆威
AI賦能百業,在眾多行業綻放。作為最適合AI落地的安防市場,已經成為AI初創企業變現的“米糧倉”。
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動下,安防行業創新步伐和技術迭代速度大大加快,企業壓力與動力同在,挑戰與機遇并存。隨著AI安防在各領域應用市場的爆發,安防行業或將迎來又一個黃金十年。
這幾年,AI一直處于“風口”之上,其風頭已經蓋過了“互聯網+”。AI賦能百業,將為眾多傳統行業帶來變革和新機遇。但是AI是一個高投入的行業,對于靠技術和融資起家的AI企業而言,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最佳著陸點讓技術落地,是企業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
AI初創企業很快發現,安防市場就是他們要找的最佳著陸點。于是,AI企業紛紛涌向安防行業。目前包括AI獨角獸商湯、依圖、云從、曠視、云天勵飛在內的許多AI初創企業,排在第一位的業務都是安防。
安防的本質與AI的技術邏輯高度一致,事前預防、事中響應、事后追查。對安防應用而言,人工智能的最大作用就在于能夠對“海量視頻進行智能分析并實現事前預警”,這正符合安防智能化的需求和發展趨勢。圖像識別、人臉識別、生物識別以及視頻識別等與圖像有關聯的識別技術廣泛應用于安防、交通、司法等各個行業和領域,尤為突出的視頻識別應用于各城市及公共場所等安防領域。因此這兩年,人工智能在安防行業的落地速度不斷加快,超過任何一個行業。
AI的成熟應用,不斷催生出新的安防需求。據艾瑞咨詢統計,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賦能實體經濟各產業的份額中,“AI+安防”占比超過50%。安防龍頭企業AI業務在總營收中占比從4%提升至到了8%以上。據筆者對部分AI初創公司的采訪和調查,許多AI初創企業安防業務已經占到其總體業務近一半的份額。也就是說,安防已經成為他們變現的“米糧倉”。
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AI安防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寬。AI以優異的場景應用體驗,在智慧警務、智慧交通、智慧司法、智慧養老、智慧新零售、智慧社區、智慧校園、智慧機場、智慧口岸、智慧金融、智慧工廠等眾多行業和領域綻放出異彩。我們以智慧警務為例,近年全國各地公安機關都在深化社會治安動態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和應用,安防監控數字化、網絡化、高清化,較好地滿足了公安應用需求。但是,數以百萬、千萬計的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產生的視頻數據既是重要的資源,同時也成為沉重的“負擔”。因為許多圖像數據都是無用的、冗余的,有用的數據可能只有5%甚至1%。有時為調閱查看存儲的視頻圖像,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造成警力和資源的浪費。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讓系統智能化,可以對圖像進行智能檢索、分析和處理,在海量的視頻數據中,檢索出需要的數據。這種大海撈針的工作,只有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才能完成。

我國平安城市和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已經有近十五年,早期部署的系統基本都是非智能系統,近幾年才逐步更換升級為AI攝像機。就拿上海和深圳來說,目前社會治安動態視頻監控系統都在全面更換AI系統,而在建的雪亮工程視頻監控系統,也在大規模采購使用AI系統。
AI場景應用尤其是人臉識別系統的應用,已經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如今,辦理電信業務實名制、乘坐火車實名制、入住酒店實名制、網吧上網實名制……隨著國家對實名制的要求越來越高,提供“人證合一”認證的AI技術,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青睞。而這些,許多都是源于公安對人口的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從中可以看出,AI安防應用已經成為安防應用的主流。AI在諸多領域的應用,都開始進入市場井噴。
我們再以智慧機場為例。眾所周知,機場一直都是安防技術應用的引領者。隨著科技的發展,機場安防升級發展速度不斷加快,AI應用就成為必然選擇。備受關注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9月25日正式通航。大興機場被稱為“世界新七大奇跡”,其自助設備覆蓋率達80%,智能出行系統、智能停車系統、人臉識別安檢、RFID行李追蹤系統、機器人服務……黑科技遍地開花,大興機場堪稱“智慧機場”的杰出代表。大興機場全面采用了RFID行李追蹤系統,旅客可以通過手機App實時掌握行李狀態,全流程跟蹤。旅客可以直接刷臉過安檢、登機,不用出示任何證件、紙質登機牌或者電子登機牌。采用人臉識別新技術,每小時能讓260人通過安檢,每人安檢時間不超過5分鐘,而傳統的安檢通道每小時只能讓180人過檢。使用人臉識別后,將大大提高安檢效率,減輕工作人員的工作量,而且還為旅客們提供更好的安檢體驗。
目前東航、南航、國航、聯航等其他航空公司也在大興國際機場設置了“刷臉”值機設備,旅客均可按照設備提示,便捷地完成值機手續。以東航CUSS自助值機設備為例,購買東航機票的旅客通過設備完成人臉識別后,站在顯示航班信息的大屏幕前,將被自動抓取人臉信息,屏顯將顯示該旅客的航班信息,如航班號、機型、登機口、目的地天氣、登機口關閉時間、步行至登機口的大致時間等。
國內人工智能獨角獸商湯和云從的人臉識別技術在大興國際機場多個場景得到應用。云從科技聯合東方航空、華為、中國聯通推出的“東航智慧出行集成服務系統”,通過“5G+人工智能”技術,云從科技為大興機場提供了關鍵核心技術算法的“刷臉”登機一體機設備、AR眼鏡旅客識別、智慧航顯等。云從科技以人工智能技術與人機協同平臺為基礎,關鍵核心算法識別速率從20秒減少為1秒,大大加快了安檢速率。以大興機場預估旅客吞吐量計算,預計每年將為大興機場完成1億人次刷臉。由商湯科技AI技術支持的58套遍布于“智能旅客安檢系統”,也在大興機場航站樓投入使用,系統以商湯人臉識別機為核心,能夠自動快速完成旅客的“人、票、證”三合一核驗。同時,結合物聯網和自動分揀技術,借助人臉識別,系統還能將旅客信息與旅客物品做到“人包綁定”,實現同步過檢。使用“智能旅客安檢系統”后,旅客信息識別與綁定成功率大于99.9%,人證對比準確率達到100%,單通道旅客過檢效率由傳統人工方式的180人/小時提高到約260人/小時,行李過檢效率達到792件/小時,各項數值較傳統人工通道大幅提升,極大提高了安檢效率和安全等級,大大節約了旅客過檢等候時間。
此外我們熟悉的一些安防、智能交通企業,其技術和產品也都不同程度地在大興機場得到應用,如宇視科技為大興機場提供了AIoT智慧機場解決方案,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實現了全球機場最大規模AI部署。其中,宇視安防視頻管理系統整合包括航站樓視頻監控報警、圍界入侵、貨運區監控、停車樓在內等6大視頻監控子系統,對超過1W路前端設備進行統一管理;瑞為技術為大興機場上百個安檢口部署了瑞為人臉識別一體機;同方威視為大興機場部署了先進的智能人體安檢設備——毫米波門,以非接觸方式對旅客進行快速查驗,2秒鐘內自動識別危險品并且安全無輻射。此外,機場的各個離島全部安裝了三維圖像人工智能識別和自動報警的CT安檢設備;合眾思壯將UWB室內定位技術與基于北斗的衛星定位技術相結合,為大興機場提供了UWB高精度室內定位系統,確保行李有跡可循;千方科技旗下千方捷通采用“6+1”系統框架,通過設備整合、數據融合、系統關聯、業務聯動,為大興機場打造一站式道路交通管控業務體系——新機場智慧高速管控平臺;易華錄為大興機場部署了集監測、預警、管理于一體的了樞紐運行管理系統;立方為大興機場提供了集停車誘導、反向尋車、多元支付系統以及值守機器人等多項功能集成一體智慧停車系統,大大提高了停車場通道通行效率、管理效率,保證智能停車場穩定高效運轉。尤其是自動導引(AGV)停車機器人,旅客將車開進交接站即可離開,停車、取車等工作將由機器人“代勞”。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AI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將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一波智慧機場建設熱潮,智慧機場將成為未來機場建設和發展的方向。
從企業的角度看,許多AI初創企業安防業務已經占到其總體業務的40%甚至50%以上。
由于許多AI初創公司因為財務數據不公開,所以難以從簡單的數據來剖析和判斷。近日,國內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曠視科技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IPO招股說明書,從曠視科技提交的招股書來看,其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營業收入分別達到人民幣6780萬元、3.13億元和14.27億元,2017年和2018年的增長速度分別為462%和456%,增長率十分驚人。
商湯科技在2017年已實現全面盈利,業務營收連續三年保持400%左右的同比增長,2018年主營業務合同收入同比增長10多倍。
商湯目前的營業收入主要來自四個方向:安防、汽車、手機以及新型業務,其中,最大的一塊收入來自智能安防領域,占整體營收的30%。
隨著AI在各垂直應用領域大規模部署,一個以AI和loT技術應用為核心的萬物互聯時代向我們走來,催生出萬億級市場,扎根垂直行業應用的安防和AI企業將會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人工智能為安防產業打開一扇窗,在通往未來的道路上,還有諸多障礙和困難需要克服,需求個性化、市場碎片化即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安防是一個巨大的非常專業的市場,但是也是一個碎片化的市場。幾乎每個行業的應用,都有不同的應用需求和場景要求。每個行業、每個地方、每個場景的需求都不盡相同,安防行業應用場景碎片化,需要定制化方案,這勢必會大幅增加企業的成本。這就是安防之于其他行業不同的特點。目前人工智能處于落地初期,許多AI技術只適用于確定、有約束的場景任務,不適合大規模應用。
碎片化市場應用,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從而使人工智能企業的研發和投入成本居高不上。這對AI企業來說,是一個有待破解的難題。
借助著人工智能及物聯網技術,安防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的變革發展。目前整個行業已從以產品為中心轉向以客戶需求和服務為中心。大力挖掘每個細分行業、每個細分客戶群的需求和應用,將是未來AI安防價值創新的核心。
眾多巨頭和行業獨角獸都看到AI在安防領域應用所蘊含的巨大機遇。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動下,安防行業創新步伐和技術迭代速度將會大大加快,企業壓力與動力同在,挑戰與機遇并存。
過去是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現在是一流企業做平臺、二流企業做產品、三流企業做服務。
近年,安防市場的競爭也將會由過去的單一競爭演變為全方位競爭,單打獨斗時代結束,各種“朋友圈”、“生態圈”的建立,折射出行業合縱連橫的發展趨勢。不同行業企業之間互相滲透、兼并、聯合,從而構成新的生態。
隨著AI安防在各領域應用市場的爆發,安防行業或將迎來又一個黃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