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生產性服務業是服務業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類別,近年來,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迅猛,本文就國有企業如何促進地方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出工作設想和建議。
關鍵詞 生產性服務業 國有企業 地方經濟發展
一、生產性服務業的內涵及外延
(一)生產性服務業的定義
生產性服務業最早是1966年美國經濟學家H.Greenfield在研究服務業及其分類時提出來的,在這之后,國內外許多學者與機構都不同時期地從服務活動、服務功能等角度對生產性服務業進行了定義,雖然目前為止沒有一個通用的定義,但是眾學說對生產性服務業定義的核心思想卻是基本一致的。普遍認為:生產性服務業是指為保持工業生產過程的連續性、促進工業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提高生產效率提供保障服務的服務行業。它是與制造業直接相關的配套服務業,是從制造業內部生產服務部門獨立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它依附于制造業企業而存在,貫穿于企業生產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諸環節中;它以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作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專業化的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引進制造業,是二、三產業加速融合的關鍵環節。
生產性服務業并只不單純地具有服務業的基本特性,還具有與制造業和其他產業發展共融的其他特征。可概括為產業關聯性、高度專業性、知識創新性。
(二)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關系
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關系可謂是密不可分,表現為一種相互融合依存、相互促進發展的共生關系。生產性服務業主要是從制造業生產過程中的服務環節剝離而來,再加上一些服務性的新興行業,形成一種新業態服務于制造業乃至于其他產業。一方面,制造業的發展,能夠增大對于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從而帶動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不僅能夠為制造業減負,而且能夠利用先進科技、專業知識等服務,促進制造業的發展升級。
(三)國內外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生產性服務業是西方發達國家經濟中增長幅度最快的行業之一,甚至成為許多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其工業生產性服務業的增長遠遠超出服務業的平均增長水平,發展速度非常引人注目,在經合組織的國家中,金融、保險、房地產及經營服務等生產性服務行業的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均超過了三分之一。發展中國家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速度也呈上升趨勢,尤以服務外包化的發展較為明顯。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層次和水平還相對偏低,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的輻射效應還未完全釋放,尚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亟待挖掘。
從西方發達國家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成果來看,未來全球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將呈現四點趨勢:一是新的服務種類和模式不斷涌現,二是二、三產業的融合度必將提高,三是服務外包的范圍繼續擴大,四是生產的集聚化、層級化更加明顯。
二、國有企業與生產性服務業共融發展的優劣勢分析
(一)二者都具有政策優勢
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和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這兩項工作都是國家當前所主力推動和倡導的,從國家到地方也都出臺了相應的指導性意見,今后配套政策也會跟進,這就有利于生產性服務業行業和國有企業改變現狀,在自身發展與共融發展中有所突破。
(二)二者具有相互促進的條件
國有企業擁有生產性服務業亟須的人才和技術優勢。國有企業就像一個生態系統,除去最基礎的供、產、銷之外,還擁有運輸、設計研發、法務、人力資源等眾多的輔助部門以及對口從事專業工作的員工,這些都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壯大亟須的有生力量,是國有企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一個巨大優勢。
生產性服務業對國有企業向產業高端發展有推動作用。生產性服務業可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交易成本,可以通過創新,為企業的有形產品創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和增值源泉,使國有企業形成效能更強、效率更高的生產經營體系,進而促進其向產業高端轉型升級。
(三)二者間共融還有很多障礙
要實現二者的融合,還有很多障礙需要跨越。例如:第一,有的地方國有企業存在經濟總量不大,分散管理資源整合度不高等現狀,制約了其在生產性服務業中的有效投入。第二,國有企業輔助部門全部剝離還不具備條件。第三,有的地方生產性服務業的基礎還很薄弱,還無法承接國有企業所有的輔助功能。第四,有的地方經濟整體的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僅依靠自身,難以快速發展。第五,二者雙向共融的具體配套政策還不到位。
三、國有企業如何服務地方生產性服務業的對策及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對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重視程度
1.加強生產性服務業政策引導。生產性服務業是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但是國內大多數人對于生產性服務業的認識不深,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國有企業都有必要深入了解生產性服務業的相關知識。政府層面應在宣傳國家政策的同時,制訂地方配套政策,吸引國有和民營力量的進入;國有企業層面則應當在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中發揮先鋒隊和主力軍的作用。可以說,地方政府在生產性服務業的政策引導力度大,國有企業的力量就會向生產性服務業聚集,對生產性服務業的貢獻也會越大。
2.加大生產性服務業投資力度。加大投資力度是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主要手段。地方政府在投資重大工程項目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在生產性服務業中的投資比重,引導和帶動國有企業乃至民營經濟向生產性服務業投資,為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提供強大的資金后盾。另外,還要充分發揮招商引資大平臺的作用,有針對性地對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加大招商力度,引進大型的、高科技的、高專業水平的生產性服務企業,帶動地方生產性服務業行業層次的提升,加快發展步伐。
3.加速生產性服務業結構優化。多數地方存在生產性服務業產業價值低端行業比重較大、產業價值高端行業比重較輕的現狀,要在生產性服務業的結構優化上下功夫。在鞏固傳統行業的同時,要重點發展金融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等附加值高的行業,充分發揮高科技、高專業技術行業對地方經濟發展的輻射和放大功能,優化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結構,實現傳統和現代、低端和高端平衡發展的局面。
(二)進一步推動國有企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
1.推動國有企業在鞏固生產性服務業傳統行業中有所作為。對地方GDP貢獻大的多是國有生產制造型企業,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共生關系,決定了制造業的發展必定會帶動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因此,生產制造型國有企業要不斷地加快自身發展的步伐,企業發展了,產、供、銷的體量就會增大,運輸業、裝卸搬運和其他運輸服務業、倉儲業、批發業等生產性服務業的作業量就更大了,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自然就有了沃土,傳統的生產性服務業就能夠得到鞏固。
2.推動國有企業在完善生產性服務業產業結構中有所作為。近年來,國際、國內制造業的增速有所放緩,依靠制造業發展帶動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空間是有限的,而且,多數地方生產性服務業的內部發展結構也不平衡,高科技、高專業技術的行業發展不夠快。在此經濟環境下,應該鼓勵制造業企業將經營范圍中的設計研發、運輸、包裝、職業教育、售后服務等非核心的輔助性業務從其主營業務中分離出來,推向市場,整合進生產性服務業。這樣一來,輔助性業務通過市場化運作之后再向制造企業提供服務,必定能降低制造企業的總成本,而生產性服務業通過接納這些輔助性業務,在不斷完善產業結構的過程中,實現發展壯大。
3.推動國有企業在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的創新中有所作為。技術創新。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的技術創新日益活躍,國有企業在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的技術創新中是有優勢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雖然多數地方生產性服務業中高技術行業發展較弱,但是國有企業可以依托自身的優勢,嘗試進入生產性服務業中高科技、高專業技術的領域,待其發展成熟后,再將生產輔助性行業剝離,從而助推生產性服務業向產業高端延伸。商業模式創新。生產性服務業與傳統制造業不同,其商業模式創新的步伐非常快,往往一種新興業態模式出現后,便極速推廣,并帶來幾何倍速的經濟增長。百度的搜索引擎競價排名模式、新浪和搜狐的門戶網站模式、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模式、慧聰的IT資訊和商情信息服務提供商模式等都是商業模式創新的典范,也帶動了許多生產性服務企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國有企業要站在潮流的前沿,敏銳地捕捉新業態模式,可以采取引進、靠大、聯強等方式引入新的商業模式,帶動新商業模式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的創新應用,從而促進自身以及地方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4.推動國有企業在打造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集群中有所作為。生產性服務業集群化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如硅谷的信息服務業集群、華爾街的金融業集群、印度班加羅爾的軟件產業集群,以及我國中關村信息產業集群、上海陸家嘴金融服務業集群等等,這些產業集群為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打造產業集群是發展地方生產性服務業的一條重要路徑,應當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的融資優勢、平臺優勢、規模優勢等資源優勢,打造地方生產性服務業產業集群,同時吸引外資、民營資本等多種經濟類型的加入,不斷做實、做強、做大產業集群,為地方經濟發展做貢獻。
(作者單位為景德鎮市國資委國資管理中心、景德鎮市古鎮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謝瑋,碩士研究生,經濟師,景德鎮市國資委國資管理中心干部,景德鎮市古鎮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高管,有多年國有企業工作及管理經驗,熱衷于國有經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