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雯露 楊健 郭維
摘 要 從以物換物時代到紙幣充當貨幣的時代,貨幣充當著我們生活中交換物品的媒介,成為當今社會的必需品。科技逐步發展、互聯網逐漸普及,方便快捷的無紙支付正逐步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每一處,人們線上支付方式的頻率越來越高,解決了紙幣不便捷,效率低、成本高等問題。
關鍵詞 無紙支付 觀念轉變 建議
一、前言
貨幣起源于商品,在現實生活中,商品交換與勞務活動會引發一系列的債權債務關系,支付活動就是為了清償此類債權債務關系。在漫長的人類經濟生活的不斷變化過程中,大概經歷如下幾個階段:原始社會的以物換物階段、自耕農經濟時代的實體貨幣階段、現代銀行卡與支付工具的無紙化支付時代。
二、無紙化支付的演變及問題
在原始社會,隨著交換的不斷發生貨幣產生了,貨幣形式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不斷改變。從以物換物的時代,到以某種特定金屬換物的時代,再到現在的紙幣等,我們能夠得出的是:貨幣是為了滿足商品交換而產生的,它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貨幣發展的最終形式不會是紙幣,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紙幣會逐漸被其他貨幣替代。隨著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無紙化貨幣與互聯網技術一同發展成為一種趨勢。一個嶄新的時代即將到來,電子貨幣也應運產生。支付寶等無紙支付方式的普及,使這個支付時代正在無紙化,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處。而討論近現代的無紙化支付時代現狀,首先我們需要意識到的是無紙化支付僅僅是財富的數據化,而不是意味著財富的消失,無紙化支付的實質還是紙幣在各個銀行中的流動,只是使用者不再使用紙幣作為媒介,而是使用各類支付工具(例如Alipay、WeChat、云閃付等第三方軟件)。據2017年數據顯示: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的流通規模約100萬億元。2017年共21,608.78億筆非現金支付業務被處理,比去年同期增加28.59%。可見,支付市場正處于高速無紙化階段。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國無紙支付市場的科學技術現階段還不是很成熟,產品與提供的服務同質化越來越嚴重也是這個市場所面臨的問題,面對這樣一個競爭市場,如何提高支付安全,突破技術壁壘,擺脫與其他企業間的同質化,是目前支持無紙支付企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三、無紙化支付的現狀
這里的無紙化支付行業主要指以信用卡為代表的支付工具和第三方支付工具。
(一)銀行卡規模繼續增長,移動支付仍然無法完全取代
有數據表明,在2017—2018年度,我國的銀行卡發行量在75.97億張,同比去年上漲13.51%。在發行的銀行卡中,有借記卡69.11億張,信用卡和貸款發卡6.86億張,年同比增長13.2%、16.73%,借記卡使用率90.97%,比上年下降。中國人平均持有卡量上漲12.91%,達到人均5.46張銀行卡。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和貸款卡比去年同期增長16.11%,達到0.49張。
(二)第三方移動支付業務快速增長
2017—2018年,有超過1751億筆電子支付業務(含第三方支付業務)被銀行金融機構處理,金額高達2,539.70萬億元。網上支付同比增長17.36%,達到570.13億筆。網上支付金額同比增長2.47%,達到2126.30萬億元。移動支付業務同比增長61.19%,達到605.31億元,金額增長36.69%,達到277.39萬億元。電話支付業務下降0.99%,為1.58億筆,金額下降12.54%,為7.68億元。
四、人民消費觀念的轉變
在以前,人們的消費觀念側重于貨物的價值是否與所需貨幣的數量相稱;而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開始注重消費的便利性和靈活性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漸漸為無紙支付市場打開。以往人們出門,時不時會遇到這樣尷尬的處境:忘記隨身攜帶錢包,即使有很強烈的消費意愿,可能也會因為沒有足夠的現金而放棄,而第三方支付則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人們避免了類似情形的發生,支付時只需要一部手機,便可完成交易。生活中也難免遇到消費時需要結算零錢的情況,由于其面值小金額少,交易起來很不方便,而在手機上進行無紙化交易時,只需要輸入相應的金額即可,大大增加了交易的靈活性。當然,在平常很多地方,無紙化支付也在悄無聲息地改變當今人們的生活方式,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生活繳費、轉賬、個人理財、紅包、打車等,無紙支付的出現給人們提供了另一種生活的可能,它的便利性和高效性滿足了人們快節奏的生活要求,人們的消費觀念正在改變。
五、無紙化支付時代的趨勢及建議
(一)無紙支付趨勢
無紙支付的行業格局,呈現出“雙寡頭交易”,即互聯網支付與移動支付,可以預見的是,由于無紙支付的特殊性,未來很長的時間這種行業格局都將持續。同時,第三方交易的趨勢,也呈現出以下幾種趨勢:一是智能收款工具;二是線下場景的爭奪繼續;三是跨境支付等。在信息時代的發展下,支付還會繼續朝著無紙化發展,無紙支付還會有更廣的發展平臺,但無論是哪種趨勢,無紙化支付的發展前景,可謂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益處與弊端共生。
(二)處于無紙化支付時代的建議
身處于無紙化支付時代的人們,首先既要順應于時代發展,充分利用好無紙支付帶來的便利,也要時刻警醒自己,充分評估好其可能存在的風險與弊端,在進行交易之前或者儲存財富時,需充分判斷它的安全性是否足夠,不要被無紙支付便利性、快捷性以及新鮮感沖昏了頭腦。其次要理智運用無紙支付,不能被無紙支付的新鮮感、便捷感沖昏了頭腦,更充分認知自己的財富余額,不要讓線上支付成為沖動消費的理由。然后支持無紙支付的平臺、商家應保護數據的真實性、隱蔽性、可靠性應積極建設更好的網上防護系統,加強數據的監控,提高公民使用的安全性。最后在支付到達無紙化之前,要考慮好如何處理沒網、沒信號等一系列問題對無紙支付帶來的影響。
(作者單位為西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