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埃及、伊朗特派特約記者 張夢旭 黃培昭 白飛 ●任重
一枚落在巴格達美國大使館附近的火箭彈,給在波斯灣對峙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與美國航母作戰群之間劍拔弩張的局勢又添了一把火。美國總統特朗普19日在推特上嚴厲警告伊朗稱,如果伊朗想攻擊美國的話,將是它的“終結之日”。伊朗外長扎里夫20日則發推文回應稱,“伊朗人已經在這里站了好幾千年,而侵略者都已離開。經濟恐怖主義和種族滅絕的威脅不會‘終結伊朗”。20日晚更傳出消息稱,伊朗已經開始大幅增加低濃縮鈾的產量。“現在人們越來越擔心美伊之間可能發生軍事對抗”。據科威特媒體報道,科威特已完成一年的糧
食庫存,準備應對霍爾木茲海峽可能被關閉的風險,“人們都在等待第一顆子彈的發出、第一枚炮彈的響起”。
特朗普推特引發擔憂
特朗普19日在推特上嚴厲警告伊朗,“如果伊朗想要攻擊美國,這將意味著伊朗的正式終結。(它將)永遠不會再威脅美國了!”
就在特朗普發布這條推特幾個小時前,一枚火箭彈落在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附近,這是自去年9月以來第一次發生這樣的襲擊。美聯社稱,火箭彈落在巴格達“綠區”無名烈士雕像附近,距美國大使館不到一英里。伊拉克軍方稱,火箭彈似乎發射自巴格達東部,那里有數個受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民兵組織。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如果襲擊是由伊朗的代理人武裝組織發動,美國“會讓伊朗負責”。
英國廣播公司(BBC)20日評論說,特朗普的推特是對伊朗的嚴厲警告。美國近日增派戰艦和戰機到海灣。特朗普近日曾試圖淡化與伊朗發生軍事沖突的可能,但這個推特標志著他語氣發生改變。
這一推特也在美國國內引發爭議。美國民主黨參議員墨菲19日在推特上寫道:“特朗普反伊朗的推特是一種幼稚的威脅。如果我四年級的孩子是總司令的話,他也會寫下這些東西。”民主黨2020年總統參選人加伯德則對美國廣播公司表示,特朗普要帶著美國走上對伊戰爭的危險道路。
但在19日晚間播出的福克斯新聞采訪中,特朗普的語氣似乎變得柔和起來。“我只是不想讓他們(伊朗)擁有核武器,他們也不能威脅我們。發生了這么多事情,你知道我不是那種想要打仗的人,因為戰爭破壞經濟并帶來死亡。到目前為止最重要的是,我不想戰斗。但是像伊朗這樣的國家,你不能讓他們擁有核武器,你不能讓這種情況發生。”
據福克斯新聞報道,在伊拉克具有影響力的什葉派宗教領袖薩德爾20日警告稱,伊拉克可能再次陷入美國與伊朗的戰爭,他說,伊拉克需要和平和重建,任何將伊拉克拖入戰爭的人都將“成為伊拉克人民的敵人”。
伊朗開始增產濃縮鈾
20日,伊朗外長扎里夫發推文駁斥說,亞歷山大和成吉思汗那樣的“侵略者”未能做到的,特朗普卻想做到。“我們不想要戰爭,但也不懼怕戰爭”,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薩拉米19日在一次軍人集會上講話稱,相反地,伊朗的敵人們懼怕戰爭。他說,美國害怕來自中東地區抵抗團體的襲擊,也對于中東地區伊斯蘭國家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地愿意參與到反美和反以色列斗爭中的趨勢感到擔憂,因為這些可以讓中東地區變成“美國的火海”。薩拉米表示,美國的邏輯就是掠奪其他國家,為現代奴役制和單方面占領其他國家鋪平道路,伊朗正密切監視敵人的動向,已經做好全面自衛戰爭的準備。
伊朗的半官方媒體20日報道稱,由于美伊緊張局勢,伊朗已將低濃縮鈾產量翻了兩番,這意味著可能已超過2015年伊核協議規定的庫存限制。
據美聯社19日報道,他們近期到伊朗采訪了不少當地人,多數人表示,自己愿意為國家而戰,認為伊朗應該與美國對話,即便特朗普是“古怪和不值得信任的敵人”。35歲的辦公室文員伊扎達潘娜說:“如果有人一直恐嚇你,這意味著這個人還沒做好準備。如果有人真的要發動戰爭,會立即動手。就像當年伊拉克攻打我們,突然之間炸彈就丟過來了。但現在美國只是說‘我們要來了,這是在嚇唬伊朗。”62歲的退休會計馬利基說,與美國談判放松制裁有助于改善伊朗經濟,“我們應該拿出勇氣和膽識與美國談,我們可以做得到。我們可以讓步,贏得美國讓步。我們別無選擇”。不過,51歲的公務員雷扎認為,談判會很艱難,“如果有人不履行承諾,你可以忍受幾次,但不能永遠這樣”。
美國在中東的幾個鐵桿盟友則主張給伊朗一點顏色看。沙特外交大臣朱拜爾19日在記者會上警告稱,“沙特將竭盡所能防止這場戰爭發生”,但如果伊朗選擇開戰,沙特“將以一切力量與決心加以回應”。沙特“阿拉伯新聞網”19日發表社論呼吁美國對伊朗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稱伊朗對沙特、對中東、對世界來說都是危險。巴林《天天報》發表題為《伊朗在戰爭和政治自殺之間》的署名評論稱,過去40年中伊朗在波斯灣失去朋友,皆因它“公然干涉阿拉伯國家的事務”。評論稱,“今天伊朗只有兩個選擇:軍事打擊或政治自殺,這將在德黑蘭和庫姆的街道上得到驗證”。
輿論批評美“極限施壓”
美國海軍第五艦隊19日發布的一份聲明稱,奉命前往阿拉伯海應對來自伊朗不明威脅的美軍航母戰斗群,于17日和18日在該海域進行了軍事演習。演習由“林肯”號航空母艦戰斗群和海軍陸戰隊協同完成,目的是提高美國“應對致命威脅的敏捷性”。
4艘油輪在阿聯酋海域遇襲后,以巴林為基地的美國海軍第五艦隊19日稱,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成員國軍隊從18日起已開始在海灣水域“加強安全巡邏”。另據科威特《阿爾卡貝斯報》報道,美國將在科威特部署新的軍隊。
“在過去兩周里,海灣地區的戰鼓越敲越響”,科威特《輿論報》20日稱,來自美國大規模的軍事集結,以及伊朗加緊備戰,現在連科威特都已經聽到“回蕩在海灣水域上空的戰鼓聲”。這一情形與1991年初科威特戰爭開始前的氣氛相類似。人們憂心,最終的結局不但是聲聲戰鼓,而且會演變成硝煙彌漫的戰爭,最終遭殃的還是海灣國家和老百姓。
美國輿論也反對政府對伊朗開戰。CNN20日稱,我們正在進行很多場戰爭,從貿易戰到信息戰,再到核戰爭威脅,每天這些問題耗費總統越來越多的精力,也分裂著國家安全團隊,“這些挑戰很多都是美國自找的。特朗普因為對華貿易戰、退出伊核協議、退出軍控協議,等等,加劇了全球緊張局勢”。文章稱,特朗普“一貫喊打喊殺”,盡管他公開表示不希望對伊開戰,但他要為美伊關系緊張負責。
“別打伊朗”,《紐約時報》18日稱,特朗普政府目前已進入對德黑蘭制裁的“極限施壓”階段,顯示特朗普政策的連貫性已經破裂。美國總統不是宣稱其戰略重點已經從中東轉向亞洲了嗎?為何此時又回到前兩屆美國政府的中東野心上來了呢?評論稱,特朗普這么做的原因,可能是在想象所有這些壓力會成為一個戲劇性中東和平協議的前奏;而博爾頓和蓬佩奧在制造第二個假設,他們在想象伊朗政權會像1991年蘇聯一樣突然屈服。“但無論是哪一種假設,極限施壓都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戰爭的風險”。▲
環球時報201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