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晶
摘 要: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對鑄鐵件的質量要求越發嚴格,在鑄鐵件生產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變形、夾渣、鐵包砂等缺陷,由于鑄件結構不盡相同,缺陷發生的位置、類型、大小等也不同,鑄鐵件縮陷缺陷的預防與改進已經成為鑄造工藝的永恒課題。基于此,該文將從變形、夾渣、鐵包砂3個缺陷角度著手,對缺陷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防控措施,極大地提高了該鑄件的合格率。
關鍵詞:灰鑄鐵飛輪件;縮陷缺陷;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TG245 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在現代化工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鑄件的類型由簡單變為復雜,材料種類也越來越多。對于合格的鑄件來說,應該通過多道工序的打磨與人員的緊密配合才能夠獲得。在鑄件生產過程中,由于受多種因素影響,很容易出現變形、夾渣、鐵包砂等缺陷,需要對缺陷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對工藝進行不斷地優化和改進,使產品的合格率與成品率得到顯著提升。
1 灰鑄鐵飛輪件縮陷缺陷產生的原因
1.1 變形缺陷
飛輪鑄件一般壁厚較薄,內腔較大,鑄件結構不連續,在成型、干燥、組裝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變形缺陷,通常變形量在3 mm~8 mm,多體現在窗口橢圓處。在生產過程中,由于變形缺陷而產生的廢品率高達35 %。導致變形缺陷的原因眾多,象成形、干燥、組裝過程中操作方式不當、控制不到位、裝箱中型砂在不同方向為泡沫模施加壓力不同等,都會導致飛輪鑄件出現變形。因此,需要在泡沫膜出模時對操作方式、擺放形式等進行嚴格要求,以此來降低變形缺陷的發生概率。
1.2 夾渣缺陷
該缺陷主要體現在飛輪鑄件的生產初期,由此產生的廢品率達到45 %,導致夾渣缺陷產生的主要原因有2種,一是澆筑時模型中存在大量固相、液相產物,當二者無法及時排出而殘留在鑄件當中時,便會出現夾渣缺陷,且固液產物的數量越多產生的缺陷便會愈發嚴重;二是澆筑時鐵液滲透到模型當中,使涂料與金屬液相融合,在鑄件中鑄件凝固產生夾渣缺陷。該缺陷的具體表現方式為黑色塊,在鑄件的表面與內部不規則地分布。
1.3 鐵包砂缺陷
在造型的過程中,中型砂由于受到體積影響一般不會停留在死角區域,從而降低了型砂的緊密度。在失去充足型砂支撐的情況下,涂層很容易在高溫度的大量鐵液沖刷之下沖破涂層,從而出現滲鐵等缺陷,被稱為鐵包砂缺陷。
2 灰鑄鐵飛輪件縮陷缺陷的控制與消除措施
2.1 變形缺陷的防控
從上文能夠看出,飛輪鑄件對泡沫膜發泡的密度與粒度質量控制十分嚴格,應采用強度較高、密度較低的發泡珠粒促使其成形。對涂料的配制方式進行改進和優化,使涂料的抗變形能力與附著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進而提高泡沫模型的整體強度。將支撐筋加入到模型的殼體上口,借助支撐筋的力量使浸涂、涂料、型砂之間對模型產生強大的作用力,有效避免鑄件出現變形情況。通過上述措施的應用,能夠使變形缺陷得到有效地控制并消除,使因此類缺陷產生的廢品率降低3 %左右。
2.2 夾渣缺陷的防控
對于夾渣缺陷問題,可以采用較高強度、較低密度的泡沫模型、補縮系統進行合理的設計,并利用科學有效的澆注方式,適當提高澆注溫度,使涂層更加透氣,避免涂料與泡沫模型相互接觸等方式進行有效防控。但是,在負壓增加、涂層透氣性提高以后,很可能會出現滲鐵、粘砂等情況,對此可通過加強泡沫模型密度控制、優化補縮系統等方式,使夾渣缺陷得到真正地預防與消除。
2.2.1 合理選擇泡沫模型
在泡沫模型的選擇上應明確一點,模型密度與產生的固、液相產物之間成正比例關系,且模型密度與珠粒密度息息相關。選擇密度較低的模型,所產生的固、液相產物的數量也隨之降低。對于飛輪鑄件來說,其壁厚較薄,一般在6 mm左右,如若預發泡珠粒密度過小,則會對模型的表面質量產生不利影響,涂料與模型的接觸概率也將隨之提高,從而加大了出現夾渣缺陷的概率。在相關實驗中,選擇了3種預發泡珠粒,密度分別為24 g/L~26 g/L、26 g/L~28 g/L、28 g/L~30 g/L,從實驗結果中能夠看出,第2種密度也就是珠粒密度為26 g/L~28 g/L的情況時,各項技術指標相對為最佳狀態,且鑄件的廢品率與被降低到5 %。
2.2.2 優化澆注系統
在模型鑄造過程中,澆注系統是其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初步確定系統中各部分的截面大小以后,通過優化工藝技術的方式使其變得更加合理。現階段,大部分澆注系統所使用的材料為EPS泡沫板材,在手工切割后粘接起來,此種方式在使用中存在較大的不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利用電阻絲對泡沫板材進行切割,切割面摩擦力較大,預發泡的密度較小,一般在18 g/L左右,在成型過程中珠粒的間隙較大,容易使涂料滲入其中;二是澆筑系統中心為正方體,棱角分明,在澆筑鐵液的過程中受沖刷作用影響,使高溫鐵液無法直接與底部相接觸,且鐵液降溫較大,在起初開始澆筑時很容易出現反噴情況。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采用以下措施進行解決。首先,對澆道的形狀進行改變,打破以往垂直形式,改成中空圓柱形,并設置相應的模具,利用成形機成形。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圓形表面積較小且光滑,能夠有效防止出現夾渣現象,同時在剛開始澆筑時,能夠使鐵液直接與底部接觸,減少鐵液溫度的損耗。在澆筑系統運行的過程中,完成泡沫模型的制作,通過調整預發泡密度的方式對表面的粗糙度進行有效掌控。為了確保鐵液溫度不變,降低鐵液對涂層產生的沖刷力,可根據消失膜鑄造理論,在澆筑時借助高溫鐵液將EPS泡沫氣化處理,以此來減少對鐵液溫度造成的損失。另外,在確保強度不變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減少EPS泡沫的使用量。
2.3 鐵包砂缺陷的防控
在以往經驗的基礎上對振動頻率進行調整,利用三維振實臺,將加速度控制在1 g~2 g,對于不同鑄件來說,可以對振實時間與頻率進行調整,如若振實的時間不足、頻率較低,則會影響最終的振實效果;如若振實時間較長、頻率較高,則會使型砂自身變得松散。通過大量實驗研究能夠得出,最佳振實時間為20 s,頻率在45 Hz~50 Hz,振幅為1 mm~1.5 mm,操作方式為首先將底砂加入其中,振實以后再埋砂,分兩次對泡沫模樣填砂。對于不易進砂之處,可加入人工力量作為輔助,將型砂填滿、振實,確保每個死角位置都能夠有充足的砂。另外,也可以采用樹脂砂預埋填實法,使泡沫模型中不易進砂的位置變得更加緊實。在第一次填砂時,應保持砂的高度與箱體持平,在第二次填砂時,要起到覆砂的作用,確保充足的吃砂量,采用此種方式能夠使鐵包砂缺陷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目前在飛輪鑄件生產過程中,由于該缺陷導致的廢品率已經被控制在1 %~2 %。
3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得出,在鑄造工業中對飛輪鑄件進行生產時,由于其壁厚較薄、內腔較大,一旦在操作中方式不當很可能出現夾渣、變形、鐵包砂等缺陷問題。通過許多研究證明,采用支撐筋的方式能夠有效克服變形缺陷;采用密度在26 g/L~28 g/L的預發泡,在澆筑中將直澆道轉變為圓柱形澆道,使鐵液的溫度損耗降到最低,使夾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對于鐵包砂缺陷,通過調整振實參數、人工輔助埋砂等方式能夠使模樣中各個角落都得到充足的砂,從而使鐵包砂缺陷得到良好的彌補和解決,鑄件的合理率與成品率得到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聶爽,靳丹有.灰鑄鐵機床滑架縮陷缺陷的防止措施[J].現代鑄鐵,2013,33(5):74-77.
[2]史鑒開,史小雨.灰鑄鐵件表面縮陷和縮孔的產生及防止[J].現代鑄鐵,2015,25(1):55-56.
[3]梅桂清,趙東山,趙增禮.薄壁球鐵件縮陷缺陷的原因及防止[J].現代鑄鐵,2013(1):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