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設計上,注重點面結合、科學管用,構建形成以一套考核制度、一個實施辦法、三套指標體系、三個配套辦法為主體的“1+7”制度框架體系,并根據本地實際,單獨設立開發區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實行差異化考核,探索開展“263”“331”行動等重點任務專項考核。考核機制上,突出統分結合、精細精準,構建一體化考核工作機制,并將年終和平時相結合,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對不可量化的先定格次、再賦分值,確保把結果考準考實。結果運用上,堅持獎懲結合、面向基層,將考核結果與等次評定、干部選用、通報獎勵掛鉤,創新設置改革攻堅專項獎,對在重點專項工作或急難險重任務重作出突出貢獻的干部給予鼓勵激勵。
(蘇 軒)
通過“訓前問需”“訓中問計”“訓后問效”三張表,助推高素質干部隊伍建設。一是“訓前問需表”。開班前,向參訓學員發放學習需求調查表,了解學員想學什么、想怎樣學,優化調整課程設置,實現由老師“端菜”到學員“點菜”的轉變。二是“訓中問計表”。培訓期間,發放教學質量評估表,讓學員就授課內容、授課形式、師資水平等內容進行“打分”評估,征求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妙計良方,有效提升課堂培訓質量。三是“訓后問效表”。培訓結束后,向參訓學員和參訓學員所在單位同時發放培訓問效表,同步摸排培訓內容對學員實際工作的貢獻度,評估教育培訓效果。
(常 組)
選樹30個市級黨組織書記工作室示范點,以及4個紅色教育類、4個廉政教育類、6個社會發展類黨員教育實境課堂示范點。將全市44個黨員教育示范點劃分為4個片區。平時,片區各示范點不定期交流學習、取長補短,實現陣地共建、資源共享;每季度,圍繞共同主題開展活動,組織黨員集中學習觀摩,彰顯片區特色、造濃活動氛圍。整合資源,放大“面”上影響。繪制紙質“黨建紅色地圖”,詳細標明各示范點特色簡介、具體地址、開放時間、接待容量等。印發《“黨建紅色地圖”手冊》到4082個基層黨組織,為基層有計劃開展黨員現場學教活動提供參考。
(張華龍)
聚焦“齊”字,會同紀檢監察、民政等部門,及時將121名有違法犯罪記錄的村社干部線索移交,成功整頓轉化軟弱渙散黨組織79個,調整不合格不勝任村黨組織書記136人,勸退村主任辭職19人,黨紀處分17人,誡勉談話20人。聚焦“檢”字,重點梳理換屆選舉時信訪較多、任后違紀違法、劣跡不斷的村社“兩委”正職、村社干部,結合信訪舉報、棚戶區拆遷等工作,深挖徹查村社干部腐敗、涉黑涉惡問題及其“保護傘”,依紀依法處理4名存在涉黑涉惡違法犯罪行為的村社干部。聚焦“治”字,嚴格實行村級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徹底清理村(社區)超職數配備、“兩委”成員“空掛”等現象。嚴格實行“一案雙查”,對有違法前科、涉黑情節、群眾反響較大的在職村社干部,及時依規予以停職免職或黨紀處分。
(張小會)
從退休黨務干部、高年資組工干部、機關支部書記等精通黨員發展工作的群體中,選聘40名黨員發展觀察員,每人結對掛鉤10個基層支部。觀察員注重發揮傳幫帶作用,結合具體案例面對面地講解黨員發展工作要點和注意事項。開展基層走訪座談、與支委會成員個別談話、向培養聯系人征求意見等,了解發展對象思想動態和現實表現,掌握第一手資料,并就個別對象提出發展指導意見。查閱審核黨員發展工作資料,對于備案材料漏填少報、發展程序壓縮刪減等情況及時按下“暫停鍵”,對于培養時間不足、內審材料造假、異地發展等情況及時按下“終止鍵”。
(丁正華)
突出因地制宜,優化硬件布局。定功能,明確5大服務功能,細化10類23個項目配置;定標準,突出黨建園地、黨員風采展示墻和服務群眾場所,明確建設標準;定規模,綜合區位、人口等因素,分類提出要求。突出群眾滿意,優化服務體驗。一張清單,即制定26項村政務服務事項清單;一個模式,即推行“全科政務”服務模式;一套制度,即完善首問負責等辦事制度;一支隊伍,即建立村干部服務規范、輪班值守幫辦、代表服務考核考勤。突出實用節約,優化建設成本。做到不新增財政負擔,不新增村級債務。
(李成飛)
于2018年率先選拔131名本村優秀大學生回本村任職,出臺《回本村任職大學生管理辦法23條》,加強培養考核,明確1名鎮街干部和1名村干部進行結對幫帶,遴選10名優秀村書記、10名農技專家、10名黨課名師定期授課,在秸稈禁燒、文明城鎮和衛生鄉鎮創建等實踐中,增強其熟悉農村工作、處理復雜矛盾能力。對接金融機構、投資平臺設立“農創貸”,為有資金需求的回本村任職大學生爭取最多20萬元的低息創業貸款扶持,搭建9個創業聯盟,打造12個創業實訓基地,聘請19名創業導師結對指導。目前,已啟動第二批回本村任職大學生招考工作,確保全區84個村(涉農社區)均配備不少于2名。
(石 鵬)
“紅先鋒”關愛優秀黨員。組織“七一”受表彰的50名“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到紅色教育基地進行黨性教育,并在電視臺、微信公眾號設置專欄,廣泛宣傳報道。“紅康護”關愛建國前老黨員。為183名建國前老黨員配備“紅色護理員”,通過建立健康檔案、開展醫療咨詢、提供健康保健、定期上門體檢等措施。“紅安險”關愛生活困難黨員。向1000名生活困難黨員贈送量身定制的“紅安險”。“紅創貸”關愛創業黨員。會同農商行推出“紅創貸”,利率在同檔次利率基礎上下浮60%。“紅驛家”關愛流動黨員。在蘇州、杭州兩地建立流動黨員“紅驛家”,打造黨員活動陣地,組建微信群,為630余名外出流動黨員提供生活救助等服務。
(孫 端)
在村居黨組織中推行黨組織書記黨建工作年終“雙向述職”制度。每年歲末年初,村居黨組織負責人圍繞班子建設、黨員隊伍、工作機制、陣地建設和小康業績等重點,對一年來的黨建工作進行總結梳理,形成述職報告,并在鎮區黨工委專題述職會和全村黨員大會上進行兩次述職,現場接受上級黨工委的點評和支部全體黨員的質詢。述職結束后,分別進行打分測評。測評結果納入村居綜合考核的重要指標。測評結果處于末位的,黨工委要對村書記進行提醒談話;連續兩年處于全鎮末位的,對村書記進行崗位調整。
(劉志杰 王 棟)
圖片新聞

常州市武進區在黨員和群眾中大力推廣使用學習強國APP,全區上下掀起學習熱潮。圖為牛塘鎮盧家巷社區黨員干部手把手輔導老黨員學習使用該APP。(龐 云)

揚州市江都區踐行“兩山”理論,支部搭臺,黨員唱戲,開展攜手共植“黨建林”主題黨日活動,目前已種植黨建林5000多畝。圖為該區機關工委開展“共植黨建林”主題黨日活動。 (鐘俊輝)

金湖縣遠教辦、縣法院、白馬湖漁管會聯合開展“遠教送法進湖區不忘初心跟黨走”活動。法官們登上船頭,向漁民們發放法律宣傳材料,現場解答漁民提出的漁業涉法問題,受到了漁民的歡迎。 (趙佳潔 吳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