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芬

一天中午,我在辦公室批改作業,女生小淇在辦公室門口徘徊,還偷偷往我這瞧了瞧。于是,我把她請進來,溫聲細語地問:“小淇,你是不是有什么事要老師幫忙呢?”
她沉默了一會兒,終于鼓起勇氣說:“老師,我有一個煩惱,不知該怎么辦?我覺得我像‘學習機器人’,一點樂趣都沒有?!?/p>
我很驚訝,等待著她繼續,她說:“每天晚上做完作業后,我還要練書法、彈鋼琴。周末的時候,想要爸爸媽媽帶我出去玩,可媽媽又給我排得滿滿的,有作文輔導班、奧數班、閱讀提高班,有時想要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媽媽又打斷我,安排我做這做那的?!?/p>
“那你和媽媽表達過自己的想法嗎?”我問。
小淇說:“我跟媽媽說過,但媽媽立即反駁我說,是為了我好,說她小時候家里苦,讀到小學畢業就輟學了,她希望我現在能打好基礎,將來考上一個理想的大學,出人頭地,他們臉上也有光……老師,每次聽其他同學說放假去旅游了,或者做了什么他們自己喜歡的事,我就覺得自己活得太累了,老師,我該怎么辦?”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愿,簡簡單單的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很多家長在孩子一歲時報早教班,兩歲開始上幼兒園小小班,三歲上小班學知識。等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家長們又爭先恐后地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課外補習班。美其名曰,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家長們忙忙碌碌,樂此不疲。不用說,這會花掉家長們辛辛苦苦掙來的錢財,而孩子也完全失去了童年的快樂。
聽完小淇的傾訴,我陷入了沉思,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態的驅使下,很多家長確實給過孩子很多強制的“愛”。還有不少家長把自己的夢想強加于孩子,讓孩子為自己圓夢,也有不少家長隨意將壓力、想法、規劃強加于孩子。孩子遵從了父母的安排成為“學習機器人”,但孩子卻變得不善于與人交流,缺乏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其身心健康可想而知。
我們身邊,在“唯成績論”“高考指揮棒”等影響下,這樣的家長層出不窮。
今天,我們該如何正確規劃孩子的未來,督促孩子學習呢?
1.尊重個性,讓孩子快樂成長。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著各自獨有的性格、喜好、優勢和弱點。作為家長,要尊重孩子的個性,發現孩子個性中的閃光點,透過孩子的行為表現,識別他的真實意圖,找到適合孩子個性發展的養育方法,接受、理解、欣賞孩子的個性。同時,要關注孩子的長項和短項,最重要的是找到孩子的興趣和潛能,引導孩子鍛煉發展,這樣才能調動孩子的主觀能動性,進入良性循環。
2.關注需求平衡,讓孩子全面發展。
為培養孩子擁有更多的技能或能力,很多父母似乎做得很好。為了孩子保持成績,給孩子報補習班,還要讓孩子上鋼琴課、游泳課,甚至到了雙休日也不讓孩子閑著。這種負荷過高、過強的活動和學習,會使孩子的成長和個性產生偏差。像有些孩子學習很好,但是與人在相處方面卻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因為父母沒有給孩子與朋友交往的機會;有些孩子考試很厲害,但運動方面卻很弱,因為父母忽略了讓孩子參加一些運動。上述案例就可以看出:小淇按照媽媽的安排做著“學習機器人”,沒有自己的興趣,久而久之,小淇的成長和個性必定會受到影響。
孩子有學習和考試的需要,但也有運動、娛樂、休息的需要,作為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個性在付出和需求上進行平衡,力求讓孩子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都能得到發展。
3.給予信任,讓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不是一顆沒有思想的石頭,他們憑借自己的視覺、聽覺、觸覺和味覺,感受著周圍的環境、事物,并做出積極的反應。遺憾的是,很多家長習慣于用自己的經驗替孩子做決定,剝奪了孩子進行感受和反饋的機會,從而失去判斷能力,無法積累經驗。
案例中的小淇媽媽不顧小淇的意愿,給小淇報了許多培訓班,可小淇卻學得身心疲憊,可想而知,這樣的結果對小淇的身心健康必定會產生影響。良好的家庭教育應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而不是家長的主觀意愿,拔苗助長。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家長應充分相信他們,給予他們思維的空間,思考的時間,耐心等待,讓他們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
家長應多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了解孩子所思所想,并給予正確引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孩子個性的發展和培養。同時,給孩子一片晴空,讓孩子們自由飛翔,還孩子們一個幸福的童年,讓他們成為心靈幸福、健康向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