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強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的需求,我市花生種植面積越來越大,面積近百萬畝,成為農民家庭收入的重要來源。因此,應用花生高產高效管理技術,是我市花生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1合理選用品種
根據土壤、氣候、市場等條件,選擇具有市場優勢的高產優質花生品種。如:油用型(花育23、花育34等)、食品加工型(白沙1016、花育20、鄭農花14等)、出口型(花育22、海花一號等)以及高油酸等專用品種。我地區花生栽培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因此應選擇結果集中、成熟一致性好、適宜機械化收獲的品種,如高產抗病的小花生品種花育34。
2適時搶墑播種
2.1播種時期
我地區以小花生為主,春播要求5cm地溫穩定在12℃以上開始播種,土壤相對含水量以70%~75%為宜,務必做到足墑播種。
2.2種子處理
播前要帶殼曬種,選晴天上午,攤厚10cm左右,每隔1~2小時翻動一次,曬2~3天。提前10~15天進行剝殼。選種仁整齊、籽粒飽滿、色澤好,沒有機械損傷種子,按籽粒大小分級妥善保存,同時注意防潮。
2.3種衣劑拌種
花生播種前要進行提前拌種,一般使用噻蟲嗪20%、嘧菌酯6%、咪鮮胺銅鹽4%、60%吡蟲啉種衣劑等殺蟲劑,可以有效預防土根腐病、莖腐病、冠腐病等土傳病,以及地下害蟲。
2.4播種
裸地栽培5月1日至5月10日。畝保苗18000~20000株,播深3~4cm。高油酸花生在5月15日至20日播種為宜。覆膜花生可提前7~10天左右播種。宜采用起壟、開溝、施肥、播種、覆土、噴除草劑、覆膜、壓土一次多功能機械播種。
3合理施肥澆水
按照有機肥為主,輔以少量化肥的原則施加。要重視鈣肥和硼肥的施用,針對酸性土壤,選用堿性含鈣肥料,堿性土壤則使用酸性含鈣肥料,連作土壤可增施生物菌肥等,能顯著減少土壤中病菌、蟲卵數量,提高土壤肥力。如:中產田46%澳佳牌腐植酸復合肥30~35kg,鈣鎂硅肥5kg,硼肥1kg;高產田48%澳佳牌腐植酸復合肥35~40kg,鈣鎂硅肥5kg,硼肥1~1.5kg。
花生幼苗期一般不需澆水,適當干旱有利于根系發育,提高植株抗旱耐澇能力,增加飽果率;生育中期(花針期和結莢期)是花生對水分反應最敏感的時期,應及時澆水。生育后期(飽果期)遇旱應及時小水輕澆潤灌。灌水不宜在高溫時段進行,也不宜用低溫井水直接灌溉。
4嚴格田間管理
4.1及時查田放苗
播種后,要及時查田補苗,由于人工覆膜導致幼芽無法破膜出土,因此要要人工破膜放苗。并及時檢查并摳出壓埋在膜下的橫生側枝,使其健壯發育。
4.2適時中耕除草
花生播種后用乙草胺進行土壤封閉。當花生接近封壟時,進行中耕培土,在兩行花生行間穿溝培土,培土要做到溝清、土暄、壟腰胖、壟頂凹,有利于果針入土結實。
4.3合理化學控制
雨水偏大年份,當植株生長至35~40cm并完全封壟,大量果針入土時期,此時第一批入土的莢果有小手指頭肚粗,第二批果針頭部似雞嘴狀時,要針對生太過旺盛的地塊,并及時進行化學控制,一般于下午3點后進行葉面噴施。
4.4科學葉面噴肥
前期(苗期)應促苗早發,扎好根。結合防治病蟲葉面噴施甲殼素或海藻素。如:禧根田或田滿+蕓苔素內脂+殺菌劑。中期(花針期)主要是控制地上部枝葉生長,促進開花下針以及果針和幼果發育,結合防治病蟲葉面噴施微肥,如:雙傲+硼、鉬肥+殺菌劑。在進入莢果膨大,籽仁充實的時期,要加強排澇,并結合防治病蟲葉面噴施鈣鉀肥,可促進果實飽滿,提高產量。如:艷彩+磷酸二氫鉀+鈣肥+殺菌劑。(注:殺菌劑推薦使用參照第六項花生三噴多防殺菌劑)。
5病蟲安全防控
我地區近幾年花生根莖腐病、白絹病等土傳病害成為新流行病害,蟲害以蠐螬、地老虎、金針蟲為主的地下害蟲以及蚜蟲、棉鈴蟲等。
5.1花生常見病害及防治措施
5.1.1根腐病
莖基部水浸狀,黃褐色,植株較矮,葉片自下向上干枯,主側根變褐腐爛,后期只剩褐色干縮的主根;要選擇優質的抗病種子,并嚴格曬種,合理拌種,同時要科學輪作,可有效降低該病發病幾率。一旦發現病癥,喲啊及時進行噴霧防治,通常使用用50%的多菌靈1000倍液或惡霉靈。
5.1.2花生銹病
主要危害植株的葉片,導致葉片產生黃色病斑,隨著病情加重,病斑開裂,散出鐵銹色粉沫,直至葉片脫落;初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25%粉銹寧500倍液全田噴霧。
5.1.3根結線蟲病
主要危害植株的根部,導致根液滲流,損耗養分,且易引起次生病害。植株患病后主要表現為生長緩慢,矮小萎黃。在始花期,植株葉片瘦小且呈黃綠色,邊緣焦枯,加速脫落,且影響結果得質量與產量。如果當地發生病害,可使用2%的阿維菌素3000倍液淋根及時防治。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要加強檢疫,合理引種;科學實時輪作倒茬,與非寄主作物或不良寄主作物輪作2~3年;根據種植區域實際地況科學增施有機肥或生物菌肥;也可選用10%g線磷、噻唑膦等顆粒劑,均勻撒施后耕翻入土,提前預防地下蟲害。
5.2花生常見蟲害及防治措施
5.2.1地老虎、蠐螬、金針蟲
都是屬于地下害蟲,一旦發生可能造成缺苗斷壟現象,影響花生產量。
農業防治:合理輪作,花生良好前茬是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避免重茬。可以實施秋季深翻,降低地下蟲源基數。同時利用害蟲成蟲的趨光性,使用黑光燈頻振殺蟲燈誘殺金龜子、螻蛄等。
藥劑防治:整地時,每畝用10%毒死蜱顆粒劑2kg,均勻撒施于田面,翻入地下。6月下旬和7月下旬在金龜子孵化盛期和幼齡期每畝用5﹪辛硫磷顆粒劑3~5kg加細土250~300kg撒在花生根際,淺鋤入土。
5.2.2棉鈴蟲
棉鈴蟲幼蟲主要危害葉片,嚴重影響花生葉片光合作用,造成嚴重減產。棉鈴蟲發生初期可用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每畝60ml+2%的阿維菌素30ml兌水30kg噴霧,間隔3~5天重噴一次。
6適期收獲貯藏
收獲、干燥與貯藏是花生生產最后的重要環節。生產上一般以植株由綠變黃、主莖保留3~4片綠葉、大部分莢果飽滿成熟,及時收獲。
(作者單位:125000遼寧省葫蘆島市種子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