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正錄
黨參栽培區域廣,各區域生態條件差異大,栽培方式不盡相同。黨參以甘肅白條黨、山西潞黨和臺黨、甘肅紋黨、川黨最著名。為了提高黨參生產的產量和品質,特提出甘肅“白條黨”栽培規范化技術,供全鄉黨參種植戶參考與借鑒。
一、黨參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黨參適應性強,喜溫和、冷涼濕潤氣候,對光照要求較嚴,耐干旱,較耐寒。氣溫在3℃~7℃時,開始萌芽,6℃~8℃出苗,日均氣溫18℃~20℃時,植株生長最快。最適宜的春化溫度為0℃~5℃。一般在8℃~30℃間能正常生長,溫度在30℃以上黨參的生長就受到抑制。黨參具有較強的抗寒性,黨參根在土壤中越冬,即使在零下25℃左右的嚴寒條件下也不會被凍死,仍能保持生命力。生長期持續高溫炎熱,地上部分易枯萎和患病害。黨參為深根系植物,土壤pH以6.5~7.0為宜,應選擇中性、偏酸、土質疏松、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以利黨參根系充分發育。黨參在播種期和苗期需水較多,缺水不易出苗,出苗后也易干死。定植后對水分要求不嚴格,但不宜過于潮濕,一般在年降水量400~1200mm,平均相對濕度70%左右的條件下即可正常生長。黨參對光的要求比較嚴格,幼苗喜陰,成株喜陽。苗期忌日曬,育苗多選背陰處。
二、 大田管理技術
1. 移栽
﹙1﹚整地與施肥 應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不宜選擇粘土、低洼地、鹽堿地種植。前茬以豆類、薯類、油菜、禾谷類等作物為好,不可連作,輪作周期要在3年以上。黨參施肥要以優質的農家肥為主,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使用,氮、磷、鉀肥平衡施用,要重施和一次施足基肥。基肥在整地前或整地時施用。以廄肥等大量遲效肥料為主。一般結合深耕進行,施用量為2500公斤/畝;在重施農家肥的同時,施入磷酸二銨40公斤/畝,或尿素25公斤/畝和過磷酸鈣40公斤/畝。先將基肥均勻撒施于地表,然后立即翻耕土壤,做到土肥充分均勻混合。若種植區山高路陡,運送大量農家肥有困難,建議配合施用腐殖酸含量高的豆餅,以補充有機質的消耗。
﹙2﹚移栽時間 春季移栽3月中下旬,只要土壤解凍,即可移栽,越早越好。
﹙3﹚栽子篩選 在移栽前,將腐爛、發霉、苗體有病斑蟲傷、割傷、擦傷、折斷的傷病苗除去;小老苗、分叉苗及根莖粗1mm以下難以快速生長的特小苗均應除去。
優質種苗的外觀特征是:健壯、無病蟲感染、無機械損傷、表面光滑、苗子質地柔軟,幼嫩、均勻、條長,直徑2~5mm,苗長15cm以上,百苗鮮重40~80g。
﹙4﹚栽植密度 移栽密度有兩種方案,一是以一、二等商品為主的密度方案,以高價獲得收益,可按株距10cm,行距30cm定植,選用較大的苗栽,保苗密度為33~34萬株/hm2。二是以二、三等商品為主的密度方案,以高產獲得收益,可按株距2cm,行距25cm定植,選用相對較小的苗栽,保苗密度為100萬株/hm2,前者適合雨水充足的年份,后者具有抗旱保產的功能。
﹙5﹚蘸根
腐殖酸浸根可較好解決連作地黨參栽培中死苗、爛根、品質退化的問題。方法是將選好待栽的參苗根部放在濃度0.06%腐殖酸鈉溶液里蘸一下,取出稍晾后便可栽植。
﹙6﹚栽植方法 栽植通常溝栽,按溝距25cm(或30cm),深25cm開溝,大中小苗相間按4cm(或10cm)株距順斜放于溝旁一側,苗頭低于地面1cm,再用開第二個溝的土將前一個溝覆土,厚度3cm左右,然后適當鎮壓。
2. 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黨參移栽后雜草生長迅速,與黨參苗爭肥、爭水、爭光,如不及時拔除,將會造成草荒。除草要及時,在出苗期,苗藤蔓長5~10cm時及苗藤蔓長25cm時分別進行三次中耕除草。除草時不要切傷或碰壞黨參苗。
﹙2﹚整枝打尖 為了抑制地上部分生長過旺,減少養分過分消耗,使地上和地下生長平衡,在生長中期,地上部分生長過旺,藤蔓層過厚,光照不足時,可適當整枝,即割去地上生長過旺的枝蔓莖尖15~20cm左右,可抑制地上部分生長,改善光照條件,減少藤蔓底層的呼吸消耗。
﹙3﹚搭架 黨參為纏繞藤本植物,莖蔓長度多在1m以上,無限花序,生育后期莖蔓層較厚,郁蔽地面,常導致下部爛蔓,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傳統栽培技術長期以來忽略這一問題。通過近年的研究,采用搭架栽培新技術,在苗高30cm時在畦間用細竹竿或樹枝等作為搭架材料進行搭架,三枝或四枝一組插在田間,頂端捆扎,以利纏繞生長,從而加強通風、透氣和透光性能。
﹙4﹚追肥 合理追肥是黨參增產的關鍵,其目的是及時補給黨參代謝旺盛時對肥分的大量需要。追肥以速效肥料為主,葉面噴施以便及時供應不足的養分。一般黨參追肥以鉀肥為主,6~7月盛花期出現缺肥癥狀,用水配成0.2%硫酸鉀復合肥或0.2%磷酸二氫鉀噴灑葉面,隔10天噴1次,連噴3~4次。缺其它微肥時可隨時配液噴灑補充。由于葉面噴灑后肥料溶液或懸液容易干燥,濃度稍高就可立即灼傷葉子,在施用且不可濃度過高。
追肥的同時要注意及時清除田間雜草,以免雜草與黨參爭肥。
3.病、蟲、鼠害防治
黨參病蟲害較少,病害主要有銹病和根腐病;蟲害有螻蛄、小地老虎、蠐螬、蚜蟲、紅蜘蛛等。
﹙1﹚根腐病 根腐病(也稱爛根)是真菌性病害。高溫多雨時易發病,在靠近地面的側根和須根變黑褐色,重者根腐爛、植株枯死。
注意倒茬,雨季及時排澇,發現病株連根拔除并用石灰消毒病穴;也可用65%可濕性代森鋅500倍液噴灑或灌根。發病初期噴灑或澆灌5%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2﹚銹病 病原是真菌性病害。秋季為害葉片,病葉背面隆起呈黃色斑點,后期破裂散出橙黃孢子。
清潔田園、燒毀殘株、清除病源菌、以及通過搭架來增加田間通風透光能力等均可減輕銹病的危害。化學防治要做到早發現,早防治,才能把銹病的危害減少到最小。用20%三唑酮乳油50ml或15%粉銹寧可濕性粉0.1公斤/畝兌水噴霧防治。另外把農藥和化肥混合噴施,效果更好,如在菌蟲靈和粉銹寧中加入少量的磷酸二氫鉀進行噴施,防治銹病和促進增產的效果更為顯著。
﹙3﹚害蟲 黨參蟲害主要是蠐螬,地老虎,螻蛄和紅蜘蛛。前三種地下害蟲可用撒毒餌的方法加以防治。先將餌料(秕谷、麥麩、豆餅、玉米碎粒)5kg炒香,而后用90%敵百蟲30倍液O.15kg拌勻,適量加水,拌潮為度,撒在苗間,施用量為2~3公斤/畝,在無風悶熱的傍晚施撒效果最佳。
﹙4﹚鼠害 黨參具有芳香味,鼠害十分重,最佳的防治方法是弓箭射殺。
(作者單位:741300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咀頭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