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艷
農村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農村土地的承包、流轉關系到農村的穩定,農業的發展,農民的增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是農村土地流轉中的核心內容。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土地經營模式的變化,農村土地流轉在發展中也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加快解決這些問題,實現農村土地的合理流轉,不斷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機制對我國農村經濟的改革發展和今后城鎮化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此,文章對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探索。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村土地市場處于發展初期,農村集體土地流轉交易機制尚未健全,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土地流轉交易程序混亂,流轉形式不規范,一些地方違背農民意愿,損害農民利益,甚至隨意改變土地農業用地用途等。健全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流轉機制,對實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農村的長治久安,農民的安居樂業有著及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我國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 農地流轉侵權現象嚴重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享有土地所有權,農民作為集體成員獲得土地承包經營權。但在農地流轉過程中,土地所有權主體代表與農民集體成員之間存在嚴重的相互侵權問題。一方面,基層政府出于種種原因,不顧客觀條件,強制推動流轉,隨意改變土地承包關系,侵犯了農民的承包經營權,影響了農民正常的生產生活。另一方面,農戶之間自發的農地流轉行為許多未經村民委員會同意,又使土地所有權主體的管理權受到侵犯,給土地稅費征收、承包合同管理等工作帶來諸多不便。
2、 農地流轉過程操作無序
對于農地流轉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農地流轉中產生的矛盾與糾紛怎么處理;農地流轉價格怎么確定;農地流轉合同的簽定、仲裁如何操作等,現行的政策、法規未能做出更為具體的規定,給農地流轉的規范化運作帶來困難。這樣,一方面削弱了集體土地管理者的管理職能和監督職能,造成了土地承包關系的混亂,為今后的農地流轉工作埋下隱患。另一方面,造成土地利用當事人的短期行為,因為土地受讓方獲得的是沒有長期保障的土地使用權,當然不愿對土地作較大投入,只愿意維持現狀或搞掠奪式經營,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
3、土地承包期限不穩定,影響農戶生產經營
國家規定土地的承包使用期在延長15年的基礎上再延長30年不變。而在現實生活中,農民的土地承包期不斷地被調整,使土地經營周期人為縮短,不利于對土地進行長期投資和土地保護。頻繁調整緣于土地所有者,因為承包期越短,對所有者越有利。這種土地承包期不定,最大危害是不利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和損害了農民的利益。
4、農村土地流轉缺乏市場化機制
(1)土地流轉市場尚未形成,缺乏中介服務。土地流轉主要依靠自發進行和政府推動,想轉出土地的農戶尋找流轉對象難度較大,而具有一定規模的種植大戶、農業企業卻苦于談判費時費力又不能保證連片發展的規模,使土地流轉空間狹窄,流轉成本增大,嚴重影響了土地流轉的速度、規模和效益。土地流轉缺乏中介組織,信息傳播渠道的不通暢,在很大程度上延緩了土地流轉的進程。
(2)土地流轉存在較大風險,缺乏對農民利益的保護機制。在土地流轉前,缺乏對種植大戶和企業業主農業經營能力的資格審查和評估的市場準入機制。在土地流轉后,又缺乏對農民利益的保護機制。流轉業主一旦經營上出現失誤,無法履約,一跑了之,常常給參與流轉的農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造成損失后,又沒有有效的補償辦法,風險由農民和政府承擔。再者,農民的流轉收益缺乏增長機制。流轉收益沒有隨經濟的不斷發展得到相應增長。
二、對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的探索
1、明確管理機構和職能,加強土地流轉管理監督。營管理部門要認真負起農業土地使用權流轉管理的工作責任,制定土地使用權流轉的措施,形成配套的流轉管理辦法和經常性的工作制度,積極地去引導、實施、管理和監督。首先是確立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具體范圍、原則,規范流轉的形式,明確流轉的操作程序,規定對違規失范行為的處理辦法;二是規范流轉合同,建立流轉合同的指導、簽證、仲裁制度;三是建立土地使用權流轉檔案,重點對擬出讓方的土地情況基本條件和擬受讓方的土地需求情況進行登記造冊,促進土地的順利流轉。
2、 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農民聯合起來進入市場,可以大大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大幅度提高農民收益,促進農業優勢產業形成,提高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水平。還能延伸農業產業鏈,推進農產品加工業、旅游觀光業等二三產業的發展,有效拓展農業發展空間。
3、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中介機制
我國農村土地一切服務工作都由集體經濟組織越俎代庖,免不了干涉交易主體合法的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分配權,有必要建立獨立與集體和土地使用者之外地中介服務機構。中介服務機構主要由三類組成:第一類使土地交易所;第二類使土地評估事務所;第三類使土地銀行或土地融資就構。
4、建立農村社會保障機制
已經進入城鎮并且有了穩定工作和住所的農民因為戶籍問題仍然享受不到同城鎮居民一樣地待遇,始終存在生活上的后顧之憂,寧可拋荒也不愿轉讓。為了剝離農地使用權的社會保障功能,就必須建立農地社會保障替代體系,使農戶在社會保險、福利制度等方面與城鎮居民享受同等的待遇。盡管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也只有這樣,農地使用權流轉機制才能真正建立起來。
5、創新觀念,推動土地流轉順利完成。
廣大干部要立足為民辦實事出發,加強土地流轉工作的引導,把土地流轉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結合各地實際,多形式、多渠道、積極穩妥地開展土地流轉工作,把土地流轉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機結合起來,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同時,對土地流轉法規政策要進行廣泛的宣傳,促進農民積極參與土地流轉工作,改變傳統的農業耕種模式,擴大種植規模,有效地推動農村土地流轉。
(作者單位:152100黑龍江省望奎縣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