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陽
農村居民對消費信貸的淡漠和疏離,一方面由于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依附性而產生的預期收入不確定性,以及因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而產生的以預防風險為目的的高儲蓄率,另一方面則是適合農村的消費信貸產品不多,金額偏小以及對農村消費信貸業務知之甚少。其制度安排應當引入農業生產保險制度,降低農業的自然風險損失,同時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減少儲蓄,增加農戶當期消費。
一、農村消費信貸影響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的經濟學分析
農村消費信貸通過兩個方面來影響農村居民的消費支出,一方面是通過農村居民消費效用水平直接影響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另一方面是通過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間接改善來影響農村居民消費支出。
引入預算線和無差異曲線來說明農村消費信貸是如何通過農村居民消費效用水平直接影響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的。在既定收入水平情況下農村居民購買的各種商品組合由預算線表示,預算線與無差異曲線的重合點是實現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組合。當農村居民有了農村消費信貸時,預算增多,預算線右移至CD,新的無差異曲線I2和預算線CD形成新的效用最大點F點。這就意味著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增加,消費水平有所提升。
當農村居民的超前消費意識普及時,農村消費信貸成為習慣,農村居民將增加消費支出,這就意味著改善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擴大農村地區內需。根據“三駕馬車”理論,擴大內需是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動力,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會進一步反過來增加農村居民收入,形成良性循環來增加農村居民消費支出。
二、農村金融發展建議
1提高農民的消費信貸需求
政府應增加對農村的財政投入,繼續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確保惠農、扶農、護農政策的貫徹落實,保障農民切身權益,實現未來收入的穩定增長,促進農民的消費觀念進一步轉變,增強改善生活的信心。其次,政府應加快農村各種制度的完善,降低農民未來支出及其不確定性。最后在消費目標和方式上,促使其由滿足基本生存需要型向追求生活質量型轉變,由物質需求向服務需求轉變,注重自身精神生活的的豐富,使農民的消費結構逐漸優化,進而增加消費信貸的需求。
2加強金融機構的消費信貸供給
基層政府和農村金融機構可以加大對消費信貸知識的宣傳力度,加強消費理念和消費信貸政策的宣傳,幫助農民轉變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引導農民樹立新的消費意識,提高對信用消費的認知程度。以農村金融機構為重點,形成對消費信貸的正確認識。積極引導農民更新消費觀念,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輿論宣傳媒介,引導農民合理消費,在擯棄鋪張浪費等陋習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健康積極的現代消費觀念。政府要運用市場經濟中“無形之手”的作用,引導開發適合農村需要的各種消費信貸品種,一是創新業務品種,二是創新金融產品。就現階段的情況,金融機構可根據農村和農民家庭實際,合理確定貸款條件、貸款程序和抵押擔保方式等,降低貸款門檻。
3提供多樣化的農村金融產品
不同地區的農村居民具有不同的金融需求,農村居民的主要金融需求可以分為生產性需求與生活需求兩大類。而當前的農村金融市場上,農村金融機構所提供的金融產品都為滿足農村居民的生產經營性需求,對于其生活借貸沒有提供充分的供給。金融機構的這一舉動與降低風險有關,因為農村信貸市場發展不完善缺乏健全的擔保機制。為了解決這一困境,推動農村居民消費的積極性,金融機構應當針對農村居民的消費特點推出針對性強的金融產品,滿足農村居民的生活消費與生產經營需求;創新信用模式滿足農村消費者的貸款需求,降低自身經營風險,提高農村信貸水平。
4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相對于城市,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教育資源的匹配較低,使得農村居民對金融的作用沒有清晰的認識。此外,農村金融機構在辦理金融業務時存在耗時長程序多等問題,這導致農村居民向金融機構申請資金的積極性降低。因此,農村金融在未來的發展與改善,不僅要得到相關政府部門與政策的大力支持,還要依靠創新與改革的力量,大力促進農村金融水平的發展,滿足農村居民對資金的需求以促進農村生產的發展,從而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建立起完善的農村金融體系。
5促進建立健全的農村信貸市場
農村居民對農村信貸市場的認識不足,便不會深入的涉獵農村信貸市場,對農村信貸的需求較低,這導致農村信貸市場供給遠遠大于需求。為了刺激農村居民信貸需求的增長,首先應加大農村居民對信貸的認識。
6提高農民收入與消費能力
增加農民的收入,讓其有良好的消費能力,是拓展消費信貸市場的前提。要求國家采用寬松貨幣政策的同時,全面落實收入政策,增加產業類型,從而增加農民的收入,并把市場作為生產的導向,投入科學技術,使用機械設備,使農業向機械化發展,提高農業的現代化水平,擴大農民收入來源的渠道,在原有收入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為信貸消費打下資金基礎,有物質保證。
7全面控制消費信貸
我們應該在中國農村傳統“重義守信”的美德基礎上完善涉農金融法規的制定,力圖在中國農村構造出一個低風險和合適的回報率相結合的農村金融環境。從而才能持續不斷的引導社會資金源源不斷的流向廣大農村,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農村消費信貸,一方面要科學控制消費信貸額度,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既滿足農民一定的消費需求,又要維護消費信貸資金的“三性”。另一方面,由于農村金融市場不活躍,缺乏農民信貸記錄,有關部門和機構必須加快建立農村征信系統,建立農民的消費信貸數據源,以防風險。
總之,由于受本身生活水平與教育環境的限制,農村居民對金融體系的了解較少,這導致農村金融發展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農村居民對于銀行的了解缺乏導致農村居民在需要資金支持的時候,不會優先選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支持。這導致農村的金融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阻礙增多,因此針對農村金融發展的這一特點,應制定有效的策略來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提高農村居民的金融意識,從根本上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
(作者單位:150001 黑龍江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