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永光
泗縣是農業大縣,農機化技術的推廣應用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起到了不可估量作用。到2018年底,全縣農機總動力達161萬千瓦,拖拉機總量達到5.9萬臺。泗縣農機化綜合水平達87.17%。這些成績取得與農機化技術推廣人員的努力分不開。
1基本情況
1.1結構狀況
泗縣農機化技術推廣由縣級和鄉鎮兩部分組成,縣級單位是“泗縣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中心”,實有人數32人。16個鄉鎮和1個開發區共設7個“農機管理服務中心站”,實有人數80人。
1.2人員組成狀況
全縣農機化技術推廣隊伍中本科學歷有6人,大專學歷有21人,其余為中專以下學歷;中級職稱有17人,初級職稱有27人,初級以下有17人,其余為工人。50~55歲有7人,36~49歲有101人,26~35歲有4人,男性78人,女性有34人。
2存在問題
2.1學歷問題
目前,泗縣農機化技術推廣體系中112人,本科學歷的有6人,占總人數的5.3%;大專學歷有21人,占總人數的18.7%。學歷總體偏低,說明知識結構和總體水平偏低,對農機化技術的推廣應用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2.2職稱評審問題
中級職稱有17人,占總人數的15%;初級職稱有27人,占總人數的24%、初級以下有17人,其余為工人,他們占總人數的61%,職稱總數偏低,結構不合理。當前我省人事部門對農業部門的職稱評審是有嚴格要求的,在學歷上要求達到一定年限,工作業績有一定的突出表現,還要求英語和計算機達到一定級別。這對早年畢業于中專和大專學歷的農技人員來說,有一定難度,而取得職稱就意味著工資的增加。存在以下矛盾:取得業績的人員常年在外,在英語和計算機方面通過率低;在機關的英語和計算機有特長,但業績一般不突出。高職稱就高工資現狀,嚴重打擊著基層農機推廣人員的信心和決心,很難讓他們看到希望和未來。
2.3年齡問題
在泗縣農機推廣體系中50~55歲有7人,占總人數的6.2%;36~49歲有101人,占總人數的90.1%;26~35歲有4人。從以上情況看,泗縣農機推廣體系主要依靠中青年,這批人中他們最少的畢業已經10年了,工齡長,工作經驗豐富,這是非常難得的寶貴財富,也是泗縣農機化技術推廣成功的關鍵因素。但斷層明顯,必須加快后備人才的培養和招收,為農機化高級階段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2.4知識更新問題
36~49歲有101人,占總人數的90.1%;從他們年齡結構也能清晰看出,占推廣優勢的比例最高的中青年,他們畢業已有10年以上,隨著社會發展,他們所學的知識也面臨淘汰,必須加快知識更新,才能把更好的農業科學技術推廣應用到農業中。那么如何提高和更新他們知識水平,是很必要的。
2.5推廣辦公經費問題
泗縣農機化技術推廣部門不論縣級還是鄉鎮的,都存在辦公經費短缺問題。在省級沒有示范、試驗項目時,基本是沒有專有辦公經費來開展符合縣情的示范、試驗項目。因此辦公經費短缺嚴重制約泗縣農機化技術推廣應用。
2.6工資待遇問題
在歷史形成中,泗縣鄉鎮農機化技術推廣為全額拔款的公益事業單位,但人員工資待遇分為全額撥款和差額撥款兩種情形,相對于同級的公務員和教師等其他單位職工,鄉鎮農機推廣人員工資待遇整體偏低。縣級農機化技術推廣中心工作人員工資待遇為差額拔款,工資待遇也偏低,工資水平低嚴重制約著他們對事業的追求與探索,也沉重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和自尊。
2.7推廣服務中其他問題
在推廣應用農機化技術和農業機械上不可避免遇到劣質、假冒商品或消費者難以維權等狀況,推廣部門沒有執法權很難為他們維權,保護好農民朋友合法權益;推廣農機化技術是一項投資多、見效慢,長期性的、系統性工作,因此,各級政府都不愿投入過多。
3政策建議
3.1貫徹執行好農機化法規政策
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明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發展規劃,各級財政要加大經費投入。省市要對縣級開展督查檢查,復制和推廣先進可行的好做法,確保農民收入能提高,農民利益得到維護。
3.2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
縣鄉兩級農機推廣部門都靠財政轉移支付作為人員工資保障。首先要在確保人員工資的基礎上,穩步增加推廣經費,使推廣有成效、推廣能見效。各級政府要做到年初有預算,年終有決算,不做無米之炊,無水之源,把農業技術推廣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
3.3爭取示范基地建設
要在新形勢下開拓創新,依托農機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為基地,開展試驗、示范,以“專家+技術員+示范戶+輻射農戶+一般農戶”模式開展好包村聯戶工作,把新機具、新技術推廣開來,做到不等、不靠、不要,以膽識和魄力創新,迎難而上,爭取新常態下把農機化工作推上新臺階。
3.4加強學習,更新知識
在當今知識日新月異的時代,積極組織好農技人員學習是非常必要,特別是物聯網的技術發展,為現代農業提供了更高支撐,可以輕松做到精準農業、綠色農業,節水、節能、環保,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因此,組織技術人員學習先進知識和掌握先進技術,才能有的放失做好農技推廣應用工作。
3.5充實基層人員
基層農技推廣人員面臨斷層問題,加快基層推廣人員選拔和進入已經刻不容緩。只有輸入新鮮血液,補充新能量,才能有新動力,才能促進農業推廣應用的可持續發展。
3.6獎罰分明
基層農技人員需要經常性下鄉開展業務,如果沒有下鄉補助,很難開展好這項工作,因此,及時按規定提高標準和發放補助是推動農技推廣工作開展的有效手段。另外,也可按相關規定制定一系例的獎勵扶持措施,對有突出貢獻的人員給予優厚獎勵,對后位的進行相應處罰。
3.7其他建議
農機推廣人員為事業編制,不是公務員,既是你業績再突出,也很難有提拔機會,在不同程度上也是對工作的一種否定。建議探索出合理提拔使用途徑,開辟留住人才,激勵人才的新途徑。
(作者單位:234300安徽泗縣枯河農機管理服務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