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富 屈海龍
文縣位于甘肅省最南端,處在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區域,海拔550-4187米之間,境內山巒起伏,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5℃左右,年降雨量400-1000毫米,年日照時數1680小時,無霜期280以上,光、熱、水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好,土層深厚,是發展蔬菜生產的理想區域。全縣宜發展蔬菜產業面積18萬畝。白水江和白龍江川壩河谷地帶,冬春季露地蔬菜能夠正常生長,病蟲害較少發生,發展蔬菜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宜發展蔬菜8萬畝,半山宜發展蔬菜面積10萬畝。近年來,縣委、政府制定了“東南茶葉、西北藥材、半山林果、川壩蔬菜、庫區水產”的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方針,蔬菜成了我縣五大農業支柱產業之一。
1.文縣蔬菜產業發展現狀
1.1文縣蔬菜產業發展概況
2018年底全縣蔬菜產業規模7.8萬畝,蔬菜總產量達18.84萬噸,總產值達25223萬元。蔬菜產業成了農戶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我縣蔬菜在總量擴大的同時,生產結構不斷得到優化,蔬菜生產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蔬菜產業化經營初具規模,無公害蔬菜生產從無到有,由小到大,蔬菜實現了周年生產,周年供應,探索出了總結出了多種豐產栽培模式,基地建設日見成效。
1.2蔬菜產業取得的成效
1.2.1基地建設初具規模
經過多年的總結并根據市場需求,建成了三大蔬菜基地,一是冬春露地蔬菜基地:主要是白龍江流域川壩河谷區以“三蒜(蒜苗、蒜薹、蒜頭)”為主、萵筍、甘藍、大白菜為輔的冬春露地蔬菜基地和白水江流域川壩河谷區以甘藍為主、大白菜、蘿卜、花菜、架豆為輔的冬春露地蔬菜基地。二是高半山區蔬菜基地,主要是在梨坪鎮、舍書鄉、尖山鄉、橋頭鎮、天池鎮、堡子壩鎮、石坊鎮、石雞壩鎮、中寨鎮、劉家坪鄉、丹堡鎮、尚德鎮、鐵樓鄉等13個鄉(鎮),建成以架豆、辣椒、白菜為主的高半山蔬菜基地27300畝。三是設施蔬菜基地:主要是在城關鎮、石雞壩鎮、丹堡鎮、中寨鎮、尚德鎮等鄉(鎮)建成以溫室、大棚為主的設施蔬菜6800畝,主要進行茄果類、豆類、瓜類等反季節蔬菜的栽培。
1.2.2蔬菜生產結構不斷優化
在總量增長的同時,我省蔬菜生產結構不斷得到優化,由正茬蔬菜為主快速朝著以冬春菜為主,設施蔬菜和高原夏菜為輔的方向發展;冬早春露地蔬菜面積不斷增加,保護地蔬菜面積基本穩定。蔬菜種類齊全,主次分明,蔬菜生產已實現了周年生產、均衡供應,基本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爛”。蔬菜上市品種日益豐富,種植結構更加合理。
1.2.3蔬菜生產科技含量不斷提高
依靠科學技術、增加蔬菜生產的科技含量是提高蔬菜產量、改善產品品質和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在蔬菜總量迅速擴張的同時,我縣積極推廣應用蔬菜無公害栽培技術,不斷促進蔬菜產業提質增效。重點推廣了蔬菜無公害標準化栽培操作規程、無公害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蔬菜配方施肥等技術,先后引進推廣蔬菜優良品種一百多個。設施蔬菜上大量選用優型棚室結構、引進一大批配套的先進設備設施和技術如:優良種苗、新型棚膜、自動卷簾保溫被、微滴灌技術、工廠化育苗和生物液肥施用技術、CO2施肥技術、嫁接技術和病蟲綜合防治技術。
1.2.4總結探索出了多種豐產栽培模式
根據當地氣候等自然資源條件,總結出了 “三蒜(蒜苗、蒜薹、蒜頭)”為主、萵筍、甘藍、大白菜為輔的露地蔬菜18700畝,總結推廣了“三蒜——萵筍——黃瓜”、“三蒜——甜玉米——西紅柿”、“大白菜——冬播馬鈴薯——蘿卜——架豆” 、“越冬甘藍——西葫蘆——西紅柿”、 “越冬甘藍——萵筍——架豆”、“冬播馬鈴薯——西瓜——西紅柿”等為主的一年三到四熟的豐產栽培模式十多種,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1.2.5推廣了“專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產業形式。
文縣在蔬菜產業發展過程中,總結推廣了“專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模式。充分發揮合作社橋梁紐帶作用,一是由合作社帶領本社社員和周邊農戶發蔬菜生產,建設集中連片的蔬菜生產基地,統一安排生產,統一技術規程,確保蔬菜產品品質;二是在蔬菜銷售中,由合作社與蔬菜經銷商聯系,解決蔬菜銷售問題。三是建立和完善村級電子商務,實現了蔬菜鮮果網上銷售渠道。
2.文縣蔬菜產業存在的問題
2.1產業發展缺少資金扶持。
近年來冬春露地蔬菜種植面積較之以往雖有所增長,但距我縣蔬菜產業發展的實際目標還有較大差距,缺少發展資金是其主要原因。
2.2蔬菜基地建設有待改進。
文縣蔬菜產業的發展盡管相關技術部門在政策引導、技術指導、信息服務發揮了一定作用,但菜農一般根據自己對市場的把握自主進行調節,不利于蔬菜產業專業化、規?;l展,影響蔬菜產業整體規劃和基地建設。
2.3技術服務體系不健全,產業發展的技術含量不高。
產業發展科技先行,文縣在發展蔬菜過程中就面臨技術服務體系不健全的問題,縣、鄉級蔬菜種植科技人才缺乏,技術力量薄弱,抑制了蔬菜產業發展。
2.4蔬菜加工貯存能力低。
在蔬菜加工、貯存方面投入的資金量嚴重不足,蔬菜的商品質量、包裝及營銷手段仍處于初級階段,新鮮蔬菜目前尚無商品標準,產品無包裝,運輸車輛不具備保鮮和遠途運輸條件,沒有大型專業化的貯藏設施。蔬菜出售多為原始產品,延伸增值能力低,生產效益不高。
3. 蔬菜產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及對策
3.1積極申報項目,增加資金扶持。
我縣蔬菜發展應按照“吃透政策、搶抓機遇、選好項目、積極申報”的工作要求,把爭取國家專項資金扶持作為當前工作重要環節來抓,加強與上級單位聯系和相關部門溝通協作,在農田水利、道路建設、土地整理、土壤改良等重大基礎項目建設,以及新品種、新技術創新應用方面積極進行項目申報,增加蔬菜產業的資金投入。
3.2穩步推進三大蔬菜基地建設。
為了加快我縣蔬菜產業發展步伐,不斷做大做強蔬菜產業,應繼續鞏固并擴大冬春露地蔬菜基地、高原夏菜基地、設施蔬菜基地等三大蔬菜基地。對全縣的蔬菜產業資源進行合理布局、統一規劃、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地方優勢,建成獨具特色的蔬菜產業基地。
3.3加強技術服務,提高產品品質。
要充實技術隊伍,健全科技服務體系,加大科技培訓力度,特別是縣、鄉、村三級蔬菜種植技術人員的培訓,提高蔬菜種植水平、蔬菜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益。利用各種培訓班繼續加大蔬菜種植技術,特別是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的推廣力度,加強無公害蔬菜栽培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以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和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為突破口,全面提高蔬菜產品質量。
3.4加強化專業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建設。
組建蔬菜專業合作組織和蔬菜加工營銷企業,使其在優良品種的選定、引進及供應、產品加工與銷售、市場營銷、技術服務、信息共享等方面為產業發展提供服務。充分發揮其在連接市場、農戶中的紐帶作用,及時提供蔬菜市場信息,預測市場行情,調節市場供需,解決產業發展的后顧之憂。
(作者單位:746400甘肅省隴南市文縣蔬菜產業開發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