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靜
四川省甘孜州氣候、土壤類型復雜多樣,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尤其是氣候冷涼、土壤質地疏松、光照充足、環境無污染等,特別適宜馬鈴薯的生長。同時馬鈴薯是當地群眾的主要馬鈴薯作物之一,在生產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發展好甘孜的馬鈴薯產業,對當地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和地區穩定的意義重大。馬鈴薯是甘孜州的主要農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在17萬畝以上,隨著馬鈴薯主糧化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種植面積還將繼續擴大,而馬鈴薯機械化水平低一直是制約其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一、甘孜州馬鈴薯生產農戶行為存在的主要問題
(1)馬鈴薯農戶生產行為趨于短期化
一直以來,馬鈴薯農戶生產行為都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主要目的是獲取最高的經濟收入,但是忽視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馬鈴薯農戶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利潤,在馬鈴薯種植的過程中,使用很多的農藥、化肥和其他化學物質,嚴重影響到了馬鈴薯的品質,同時也對生態環境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隨著人們對綠色食品需求的逐步增長和生態意識的不斷提高,甘孜州馬鈴薯的品質結構有待進一步改善,馬鈴薯農戶生產眼光要面向更遠。
(2)馬鈴薯農戶生產行為趨同化
甘孜州馬鈴薯農戶生產行為具有相當的一致性,馬鈴薯農戶生產行為存在跟風現象和盲目性生產的情況比較普遍。此外由于農戶對于市場信息接收和農業技術學習上存在不對稱性,使馬鈴薯農戶的生產結構形成趨同化,比如經常會出現對馬鈴薯價格的“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種植同一種馬鈴薯,體現了農戶在馬鈴薯種植品種選擇上隨大流的現象非常嚴重。因此,造成市場上同一品種價格波動很大。
(3)農戶生產行為組織化程度偏低
馬鈴薯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由從事同類農產品生產、加工、經營、服務的農民、組織和其他人員自愿組織起來,以搞好服務,促進發展,增加成員收入為目的,通過提供技術、信息、購銷、加工、儲運等服務,實行自我管理、民主決策、互助合作的經濟組織。現階段,甘孜州馬鈴薯農戶生產行為從購買種子、化肥到銷售均是單個經營,農業生產環節和流通環節組織化程度不高,馬鈴薯豐收后的“賣難”問題長期困擾當地的農業發展。相對于其他區市,甘孜州農戶在接新事物和新觀念上相對保守,加上農村基層政府的支持不到位等外在條件,所以無法很快地提高農戶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民的素質,加之地方政府和農戶的市場開拓意識很淡薄,忽視了市場的作用,這種現象影響了農民增加生產馬鈴薯的積極性。所以要加快推進甘孜州馬鈴薯產業化的進程中,加快發展馬鈴薯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4)馬鈴薯農戶生產行為缺乏主動性
作為甘孜州農業基本生產單位的農戶仍然屬于小規模經營,馬鈴薯生產農戶普遍存在活力不夠,能力不夠強的問題。這種“大生產與小農戶”的不對稱格局將長期制約甘孜州農業和農村的發展。目前,馬鈴薯生產農戶的科技素質偏低及其對現代科技的認知行為偏差較大,馬鈴薯農戶在生產中對存在問題時的解決途徑很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馬鈴薯生產。
(5)種薯繁殖體系不完全,脫毒種薯推廣率低
甘孜州目前還沒有完全建立馬鈴薯繁殖育種基地,當下種植的馬鈴薯品種仍是農戶自己留用的種薯或是自己調配的品種,種薯的引進繁殖培育工作沒有任何秩序。而目前建立起來的培育中心規模較小,技術落后,條件設備簡陋。從外地引入的薯種成本較高,對于普通小農戶也無法承擔高費用,導致甘孜州脫毒種薯普及率很低。
二、優化馬鈴薯農戶生產行為的政府政策建議
第一,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優化產業布局。加大馬鈴薯生產政策引導,支撐馬鈴薯產業的起步,為馬鈴薯主糧化奠定基礎,貫徹落實政府對于馬鈴薯種植的補貼政策,優先把優質農業資源配置給馬鈴薯產業,降低馬鈴薯農戶、企業的生產成本,推廣馬鈴薯先進生產技術,幫助農戶建設馬鈴薯儲窖、專用薯基地,建設馬鈴薯批發市場,有效銜接馬鈴薯的生產和銷售。引導馬鈴薯主糧化相關經濟組織合理集聚,吸引馬鈴薯產業龍頭企業和鄉鎮馬鈴薯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集中布局,重點發展馬鈴薯生態農業,推進馬鈴薯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轉變,利用本地資源,與周邊區域互相補充,互相協調。
第二,加強財稅金融支持,營造良好金融環境。建立馬鈴薯安全風險基金。馬鈴薯生產種植管理部門要關注馬鈴薯生產風險,依據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這樣才能降低馬鈴薯生產風險。甘孜州應該組織、協調地方政府相關部門、馬鈴薯產業科研機構、馬鈴薯產業協會、馬鈴薯龍頭企業、馬鈴薯種植大戶以及地區主要涉農金融機構負責人經常開展座談、洽談,改善了馬鈴薯產業多邊信息的不對稱性。多途徑為馬鈴薯生產農戶打通資金融通的渠道,提升馬鈴薯農戶生產種植的積極性。
第三,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促進技術創新。要在馬鈴薯科研方面加大財政投入,通過農業科研來保障馬鈴薯安全生產,提升馬鈴薯生產產量。科技發展程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當地的馬鈴薯生產能力的提升,農業科技對農業生產的促進作用沒有完全凸顯出來。加強馬鈴薯科技自主創新。激發企業開展馬鈴薯科研的積極性,發展和培育各級馬鈴薯生產經營組織成為馬鈴薯科研的主體,對于科技創新成果要及時轉化落地,讓馬鈴薯生產農戶可以直接獲益,通過馬鈴薯新產品獲得更大的收益。
第四,加快馬鈴薯市場體系建設,集中力量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建立馬鈴薯新型農業服務體系,應將馬鈴薯經營性服務和公益性服務相結合。要更好地發展馬鈴薯公益性服務,可以著重鼓勵和支持馬鈴薯新型經營主體發揮服務作用。
(作者單位:611130成都市溫江區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