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利民
一個生產單位或者是一個區域的作物種植制度和與之相互適應的土地保護培養法制度的綜合技術體系就是耕作栽培制度,耕作制度作為種植制度的主體它主要包括了土壤培肥和土地保護以及水分調控還有農田整治土壤耕作等方面工作。而對于農藝技術來說主要指的就是農業生產工作的過程中還有和它相應的各種操作技術,設計并制造相應的農機具還有不斷的運用其技術主要就是為了可以更好實現農藝過程以及耕作栽培制度,同時把農藝技術和耕作栽培制度與農業機械化進行結合還可以實現高產高效以及優質的農業。
一、 耕作制度對農機化發展產生的影響
(一) 影響的因素
我國國家的耕作制度長久以來主要都是使用傳統的鏵式犁并且連年的不斷翻耕,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耕作導致栽培作業以及耕作的標準化程度并不是十分高。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土壤的熟化大部分土壤之中的團粒結構遭到了十分嚴重的破壞,其中有機質的含量也在逐年的呈現著下降的趨勢而且就連保墑抗旱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斷的減弱。土壤的風蝕以及水土流失這樣的現象在現階段頻繁的出現主要就是因為形成的堅硬犁底層不但對作物的根系發育產生著影響同時土壤的蓄水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另外如果耕地長時間沒有對所需的機質進行補充那么就很有可能會導致耕地的荒漠化。
(二) 相關解決對策
針對耕地土壤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如果我們想要去有效的解決那么我們就需要采取相關的解決措施
1. 機械化旱作農業技術
這樣的技術主要針對的作物就是小麥大豆以及玉米等其他的經濟作物,根據農作物的茬口去進行輪流種植,并對疏松相結合的這樣的制度去不斷的推行充分的對肥料去進行循環的利用,而且還要實行開挖到種植再到填埋這種一次性完場的整體性工作。
在具體進行實施的時候我們要把耕作作為原則并把土壤耕作的相關制度作為基礎,在對土壤中的有機肥料進行增加的時候盡可能的去使用秸稈還田這樣的方法,尤其要注意水土流失方面的問題出現。
2. 土壤保護耕作技術
這樣的技術實質上就是對土壤的保護耕作技術,在實際使用這樣的技術的時候主要要求的就是我們要逐漸的減少耕作的次數,并且在除蟲除草的時候盡可能的采用化學的方法以此來保護耕地的結構,這樣做不但可以對農作物的整體經濟效益去進行保障同時也可以對農作物的質量以及產量去進行提高。
在對土壤進行保護的時候還需要對有機含量去及時的補充并防止水土流失和耕地荒漠化的現象出現,讓土壤可以一直保持著一定程度的質量來促進農作物的種植與收獲。
二、 農藝技術對農機化的影響及相互結合的措施
(一) 農藝技術對農機化的影響
農機和農藝在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歷程中來看在農機管理中兩者相互結合并始終貫穿在其中,而且對我國的農業機械化事業的不斷發展與深入進行著不斷的促進推進,農業生產的發展和現實收入低以及提高經濟效益還有減輕勞動者前度等方面的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但是農藝技術和農機配套中在現階段還存在著一定不協調的問題,首先就是農藝的發展遙遙領先于農機的研制和開發。這樣的現象也就造成了新式農機在選擇上余地十分小,特別是現在很多生物技術也并不是十分完善而且和農業機械可以配套的數量也嚴重不足,其中大多數環節都需要使用傳統的手工進行實際的操作,另外一些農業機械隨著現在農藝水平的不斷快速提高因為陳舊老化等方面的原因對農藝方面的要求很難再去進行滿足。
其次就是那些可以和農業相配套的農機技術的推廣應用以及成果轉化的進度并不是很快,在對新式農機選型的時候時常還會出現盲目的狀態,國家對農機的投資比例小的同時推廣應用的資金也投入的十分少。
另外農藝和農機配套措施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這樣的現象產生主要就是因為受到了傳統農業習慣的嚴重影響,導致在實際進行農業生產的時候輕視工程技術卻去對生物技術進行重視。最后就是農業經營的規模通常來講比較小,其中有很多農機配套技術和農藝措施很難去進行應用。
(二) 農機化和農藝技術結合的有效措施
1. 加強組織的協調力度對農機化和農藝技術相互結合的措施以及方案去認真貫徹的落實好并對那些比較新型的農業化機械去積極的引進。
2. 農藝和農機之間的相互配合去有效的加強,同時對新式農機引進實驗的步伐也要逐漸的加快。特別是在實際的農業生產過程中引進和推廣農業機械的時候農機相關的部門一定要遵循適應農藝方面各種要求的原則下去進行,而對于農業技術部門來說在各種作物的種植形式上去對農業進行布局與種植規劃的時候還需要嚴格按照當地農業機械的形式和性能去進行。
3. 在農業進行生產的時候也要去進行分區規劃,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對作物的種植以及栽培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要根據不同的條件去對作物的種類和種植的相關制度以及培育的方式進行改變。另外對于機械來說也需要針對這樣的情況去制定出不同的作業體系,并在進行農機和農藝技術的時候還需要實施與它相配套的機械化作業體系。
4. 農機與農藝技術相結合的時候一定要準確的突出重點,在我們國家現階段農藝與農機技術相結合的水平并不是十分高,所以在實際進行的時候針對重點的項目應該去每年都檢驗一次,以此來讓農機農藝之間的配合可以增長到一個新的高度。
綜上所述,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受到耕作制度以及農藝農機技術不協調的嚴重制約,在我國因為環境以及人為等方面的因素導致農業的發展比較落后,所以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就要去建立出一個農藝技術和耕作制度與農機化發展一致的發展機制,并以此為我國的農業發展去不斷的進行促進。
(作者單位:151100? 黑龍江省肇東市宣化鄉人民政府農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