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
植樹造林工作對于我國來說是尤為重要的。通過植樹造林工作的順利實施,不但能夠有效的擴大我國的森林覆蓋面積,還能夠促進我國林業領域的可持續性發展。在開展植樹造林工作的過程中,起苗技術與選苗技術是至關重要的技術措施,會對植樹造林工作的成效和林木的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一定要對起苗技術與選苗技術予以高度的重視。本文就植樹造林苗木的起苗和選苗技術做了相關的闡述和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我國越來越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優化。在此過程中,植樹造林工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植樹造林工作的實施,不但能夠有效的擴大我國的林地面積,還能夠對我國的生態環境進行有效的優化,進而起到美化環境和推動綠色經濟發展的作用。在開展植樹造林的過程中,起苗和選苗是兩個主要的工作環節,直接關系到植樹造林工作的最終成效。因此,一定要對起苗和選苗的相關技術展開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此來促進植樹造林工作的順利實施。
1起苗技術
1.1起苗的時間
在開展植樹造林工作的過程中,起苗期間的選擇是尤為重要的。在此過程中,如果選擇了不適宜的起苗時間,就會直接導致苗木成活率的降低。在通常情況下,苗木的休眠期是最佳的苗木起苗時間。例如國槐、垂槐、垂柳等落葉樹種,在秋季苗木停止地上生長的時候,到轉年春季樹液開始流動之前,都是比較合適的起苗時間。
對于秋季起苗而言,在此時對苗木進行起苗,不但能夠為秋季耕地創造出良好的條件,還能夠為相關的春季作業提供強大的助力。從苗木的生理特性角度來講,當秋季苗木地上的部分停止生長之后是最佳的起苗時間,此時起苗,能夠很有效的促進苗木根系愈傷組織的形成,進而促進苗木的生長發育。如果秋季起苗的時間過早,比如當苗梢還沒有充分木質化的時候起苗,就很容易使苗木在貯藏的過程中出現霉爛的情況。如果秋季起苗的時間過晚,比如在土壤已經凍結的時候起苗,就會容易損傷苗木的根系。總之,對于秋季起苗而言,一定要掌握合理的起苗時間。對于春季起苗而言,一定要在土壤充分的化凍之后,苗木逐漸的開始萌動之前進行起苗。這樣做的話,就可以很有效的提升苗木的生理機能。如果春季起苗的時間過早,比如當土壤還沒有化凍的時候進行起苗,就會對苗木的根系造成一定的損傷。如果春季起苗的時間過晚,比如當苗木的樹液已經開始萌動,芽孢已經開始開放的時候起苗,就會使苗木的水分平衡遭到破壞,進而對苗木的成活率產生直接的影響。
1.2起苗的技術措施
在開展起苗工作的過程中,技術措施的優劣將會對苗木的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在此過程中,第一,要確保苗木具有最多的根系,同時根系要具有一定的長度。第二,在起苗的時候,不能夠損傷到苗木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同時要確保苗木根系的水分。第三,在起苗的時候,起苗的深度和寬度要符合一定的標準。例如針葉播種苗和闊葉播種苗的起苗深度要保持在二十厘米到二十八厘米之間,移植苗和插條苗的起苗深度要保持在二十五厘米到三十五厘米之間。就起苗的寬度而言,要根據苗木的種類好行距來進行確定。
起苗主要有兩種起苗方式,一種是人工起苗,另一種是機械起苗。就人工起苗而言,先要利用鐵鍬等工具將土壤挖松,然后,把苗根挖掘出來。就機械起苗而言,主要是利用苗犁設備進行起苗。采用機械起苗方式,不但能夠有效的提升起苗的效率,還能夠有效的降低對苗木的傷害,促進苗木成活率的提升。
2選苗技術
通過選苗工作,能夠很有效的根據苗木質量的優劣將苗木分成不同的等級,以此來為后續的各項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在開展植樹造林工作的過程中,如果能夠確保苗木的質量,不但能夠有效的提升苗木的成活率,還能夠有效的促進林木的生長。在開展苗木品質評定工作的過程中,首先,要確保苗木具備粗壯的特征,同時苗木的高度還要符合相關的標準。對于相同樹種、相同樹齡以及相同高度的苗木而言,徑高比值越大的苗木質量越好。其次,要確保苗木的根系發達,具備不彎曲的特征。苗木的根系長度對苗木的成活和生長有著直接的影響。要注意一點的是,苗木的根系長度也不能夠過長,通常情況下,針葉樹苗的根系長度在十五厘米到二十厘米之間為最佳,闊葉樹苗的根系長度在二十厘米到二十五厘米之間為最佳。最后,還要確保苗木具有健壯的頂芽。另外,不能夠使用存在機械性損傷和病蟲害的苗木進行植樹造林。
目前,苗木的質量評級分為四個等級,包括一級苗木、二級苗木、三級苗木和廢苗。其中一級苗木和二級苗木屬于合格的苗木。三級苗木屬于不合格的小苗木,在對這類小苗木進行處理的過程中,具有培育價值的小苗木可以進行移植,對于沒有美與價值的小苗木可以作為廢苗來處理。另外,對于存在病蟲害的苗木,要及時的進行焚燒處理。
綜上所述,植樹造林苗木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造林成效和林木質量,苗木的起苗技術和選苗技術對于植樹造林工作是尤為重要的,因此,相關的工作人員一定要對此予以高度的重視,嚴格的按照相關的規范來進行操作。
(作者單位:164426黑龍江省遜克縣三間房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