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鈺
林業發展的根本前提,即保護生態環境和生態平衡。林業是實現森林資源有效利用、促進環境、資源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基礎性、公益性事業。對實現我國持續可發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曾經一段時期內簡單粗放的經濟增長模式造成了生態的嚴重破壞和資源的大量浪費。尤其是森林的大面積砍伐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和林木資源的浪費。隨著城市化建設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口的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林地被蠶食。與此同時,城市污染、工藝污染的程度不斷惡化,森林對環境的保護作用完全無法彌補環境破壞的損失。居民生活水平在提高的同時,生活質量卻得不到保障。因此,加強林業發展,發揮林業對生態和環境的保護作用,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在當今時代具有十分緊迫的需求。
1林業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作用
1.1提供物質基礎保障
林業的主要生產對象便是森林資源。隨著近年來我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林業針對森林資源的工作重點,已經從原來的利用資源逐漸向保護培養資源,充實森林多樣性,實現可持續經營傾斜。管理制度、管理模式不斷進行創新和革命,不斷地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以及現代化智能化的科學技術。極大地提高了林業生產效率,對森林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更加科學合理,推動了林業的快速發展。而林業的高速發展一方面提高了經濟效益,滿足了人民的物質需求,另一方面也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物質基礎。
1.2促進生態環境和人口經濟可持續發展
人民大眾是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的主體。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同樣離不開人民大眾的參與。但維護生態意識的建立僅僅依靠政府號召是不夠的。林業發展只有滿足社會大眾切身的利益才能被大眾所理解和認同,并積極地投入到生態環境建設中來。林業通過提高森林資源的價值,推動林業經濟發展,為社會大眾提供更多就業和森林資源的附加價值,如凈化空氣、保持水土等。使得大眾真切認識到森林資源對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經濟發展、實現就業等多方面的重要價值。自覺地投入到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中去。
1.3對生態保護有著決定性作用
森林對生態的保護作用主要體現在其自然特性中。首先,森林大面積覆蓋土地,使得地表水分蒸發減少,其地下根系縱橫,如網絡一般將地下水和土壤鎖住。其次,森林的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具有調節溫度的作用,這種調節地域氣候的作用十分利于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再次,森林如同屏障一般具有良好的防風固沙作用,對于治理沙漠化具有突出的作用。最后,減少污染也是其重要的作用。光合作用能夠吸收二氧化碳和污染性氣體,釋放氧氣,改善大氣質量。可以說,森林可以多方面促進生態的良性發展,起到對生態保護決定性的作用。
2林業發展中生態保護存在的問題
2.1森林資源質量不高,分布不均
我國森林覆蓋率不高,人均森林占有率更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十分巨大。同時森林的分布呈現不均勻的情況,主要分布在東北和西南。人口密集區森林覆蓋率極低。森林質量不高,樹齡結構以幼齡林、中齡林和人工林為主。森林資源的短缺已經成為制約生態平衡的關鍵因素
2.2林業生態建設政策不完善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生態建設保護意識起步較晚,普及率較低。保護體制不夠完善。管理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執法力度不強。林業保護部門權責不清、界限不清、管理難度大,邊管邊毀,缺乏激勵機制,人民參與意識不足。
2.3林業生態建設實施力度不足
我國政府部門已經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陸續出臺了一些政策法規和方針政策,但真正落實到林區生態建設時卻呈現執行不足,后繼無力的現象。
同時,針對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科技研發不足;保護形式單一,缺乏對有害物質的防治;現有科技成果的利用率相對較低。
3實現林業促進生態建設的對策
3.1科技興林
將先進的科學技術應用于林業發展之中,促進生態的可持續發展,被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一種方式。生態建設的要求在逐步提高,社會對森林資源總量的追求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提高森林質量成為新的發展方向。第一要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實施綠色無公害培養;第二要求合理配置林齡和林種,這都需要加強科學技術的運用。因此,政府扶持林業科研所和高校合作的模式值得推廣。與此同時,可以通過林業生態科技推廣部門,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合理利用科研成果。2004年來,“四制”造林在大連、葫蘆島市興起,保證了造林質量和生態建設的全面發展。
3.2優化林業經濟結構
首先應確立林業分類經營理念。在天然林資源基礎上,發揮特色林和優勢原材料林的樹種優勢,加大科研力度,實現林業生產和市場需求的有效結合。其次,打造核心生產項目和名牌產品。森工企業可以選擇受市場和消費者歡迎的一些項目,如野菜加工,生態旅游、木制工藝等方面進行產品研發和產業調整,樹立品牌效應,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度項目。再次,走出綠色農業和特色林業相結合的道路有利于帶動經濟和生態的協調發展。最后,加強林產品工藝的科技含量,推進規模化和現代化生產。此外,林業中的第三產業特別是旅游業將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3.3建立良性循環機制
為了實現森林資源的保護,關鍵是要使得森林成長的速度大于森林消耗的速度。這就需要政府、林業、企業各個環節建立起良性的互動。例如,加強政府資金支持、政策約束;推進林業隊伍建設、科技研發;推動設備現代化等等,全面解決林業發展和生態建設中的各種問題,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綜上所述,林業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順應了世界林業發展的客觀規律,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本質要求。最大限度發揮林業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用,是中國社會發展提出的必然要求。
(作者單位:125100興城市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