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飛 李鵬緋 鄭育幸
以龍粳31為試驗品種,對其不同插秧行距進行田間栽培對比,研究不同行距下插秧對龍粳31的生長特性及產量的影響,經過綜合考慮不同行距處理的成熟期﹑豐產性狀等因素,推薦龍粳31的栽培方法為插秧行距26-28cm,插8-9株/穴。
1試驗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前茬作物水稻。土壤類型為草甸白漿土,基本理化性狀:有機質含量34.3g/kg,堿解氮191.5mg/kg,有效磷24.6mg/kg,速效鉀125.0mg/kg,pH 5.6。
1.2試驗設計
采用簡單對比法進行試驗,共設4個不同插秧行距試驗處理,每處理行長36.3m,面積333m2。所有管理措施和栽培條件保持一致。
處理1:插秧行距為24cm,穴距為12cm;
處理2:插秧行距為26cm,穴距為12cm;
處理3:插秧行距為28cm,穴距為12cm;
處理4(ck):插秧行距為30cm,穴距為12cm。
1.3田間管理及主要技術措施
采用大棚育秧,4月8日播種,4月18日出苗,5月13日移栽,葉齡3.1-3.5,插秧8-9株/穴。
4月5日放水泡田,4月10日耙地,5月5日第一次封閉滅草,每畝用丙炔噁草酮8g+丙草胺30ml+吡嘧磺隆20g,6月1日第二次封閉滅草,每畝用苯·芐·西80g+莎稗磷40ml。
耙最后一遍地前將底肥全部施入,每畝施肥量為30.0 kg,其中基肥為尿素5.0 kg、磷酸二銨8.0 kg、硫酸鉀7.0 kg;分蘗肥為尿素4.0kg;穗肥為尿素2.0kg、鉀肥4.0kg。
防稻瘟病三次:6月28日,第一次在水稻9.1-9.5葉期,畝用75%三環唑30g;7月11日,第二次在孕穗-破口期,畝用40%咪鮮胺酮鹽·氟環唑25g;7月23日,第三次在齊穗期,畝用39%春雷霉素·三環唑30g,兌水5L彌霧機莖葉噴霧。
6月15日防治水稻負泥蟲、潛葉蠅,藥劑配方為阿維毒死蜱,畝用量35ml,兌水20L莖葉噴霧。
整個生育期采用淺濕交替的灌溉方式。插秧后及時放水扶苗,水深為苗高的2/3,以不淹沒秧苗心葉為準,以水護苗,以水增溫,促進水稻早返青。水稻返青后,進行淺水灌溉,保持水層3-5cm,分蘗末期,在有效分蘗達到標準時曬田控蘗,晾田后采用間歇灌溉。出穗后保持淺水層3-5cm,齊穗后轉入間歇灌溉,進入臘熟末期再停灌,在黃熟期將水排干。
2 調查項目和方法
2.1水稻生育期調查
調查記錄水稻播種期、出苗期、插秧期、返青期、始穗期、抽穗期、齊穗期、成熟期。
2.2 水稻分蘗數調查
分蘗末期調查田間莖數。
2.3 產量測定
去掉行頭2m,選有代表性的穴株數平均的位置,定點1平方米,3次重復。測定株高、平方米有效穗數、穴穗數,取最接近平均穴穗數的3穴,測量穗長、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計算畝產量。
3 結果與分析
3.1 氣象條件
2015年終霜5月9日,初霜9月30日,無霜期143天。4-9月份水稻生育期平均氣溫15.8℃,總降雨量503.1mm,日照時數1085.1h,≥10℃活動積溫2608.8℃。
3.2 水稻生育期調查記錄
從調查結果看,各處理從播種到返青期沒有差異。處理1的始穗期、抽穗期均比其它3個處理晚1天,4個處理齊穗期和成熟期一致,都能安全成熟。
3.3水稻分蘗數調查
在一定范圍內,隨著插秧行距增大,水稻分蘗數增加,單穴莖數增多。處理3比處理1每穴莖數增多4株,處理2比處理1每穴莖數增多3株,處理3比處理2每穴莖數增多1株;當插秧行距增大到28-30厘米時,增大行距對增加單穴莖數的作用減小,處理4(CK)比處理3每穴莖數減少0.4株。
3.4 產量性狀調查
處理1的株高相對較高,100.5厘米,其它3個處理株高接近,在97.0厘米左右;處理2平方米有效穗數最高,其次是處理1,平方米有效穗數最少的是處理4;處理3穗粒數最多,平均每穗94.2粒,其它3個處理穗粒數相差不大,平均每穗在91.0粒左右;處理2、處理3和處理4結實率接近且最高,都在82.7%以上,處理1結實率相對較低,為78.1%;4個處理千粒重相差不大,無顯著區別。
從產量上看,產量最高的是處理2,畝產560.0kg,較處理4(CK)增產13.6%;其次是處理3,畝產559.3kg,增產率與處理1相近;處理1畝產520.8kg,僅比處理4(CK)增產5.7%;產量最低的是處理4(CK),畝產492.9kg。
4 結論
4.1不同插秧行距對水稻生育進程影響不大。
4.2 在一定范圍內,隨著插秧行距增大,水稻分蘗數增加,單穴莖數增多。行距26、28、30cm都比行距24cm單穴莖數多;但當插秧行距增大到28-30厘米時,增大行距對增加單穴莖數的作用減小。
4.3與插秧行距30cm相比,縮小兩行間距離為28cm或26cm,單位面積內有效收獲穗數增加,產量提高;但當繼續縮小到24cm時,單位面積有效收獲穗數不再繼續增多,并且穗粒數減少、空癟率上升,產量開始降低。
4.4 對品種龍粳31在不同行距下插秧的成熟期、豐產性狀等因素綜合考慮,推薦栽培方法為插秧行距為26-28cm,插8-9株/穴。
(作者單位:156331黑龍江省建三江管理局前進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