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華
奶牛子宮內膜炎是一種常見的、多發性奶牛生殖系統疾病,可造成奶牛生 殖障礙甚至不孕,從而給牧場效益帶來損失。據報道,產后早期階段有90%的奶牛會發生子宮細菌感染,其中約20%的分娩奶牛患有子宮內膜炎,由子宮內膜炎引起的奶牛不孕比例可達49.63%,可見正確認識奶牛子宮內膜炎的發生、發展和治療是提高牧場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
1發病原因
1.1病原微生物感染 引起子宮內膜炎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感染,其中細菌感染是引發奶牛子宮內膜炎的主因。分娩前后是奶牛體質相對虛弱時期,加之產后細菌聚集加速感染子宮和陰道容易引起子宮內膜炎,造成感染的細菌種類很多,主要有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埃希菌、棒狀桿菌、假單胞菌、變形桿菌、生殖器桿菌、嗜血桿菌、乳酸菌、化膿性放線桿菌、壞死性梭菌和擬桿菌等,并且是單一和混合細菌感染同時存在。繼發性的病毒也能引發奶 牛 子 宮 內 膜 炎 的 發 生,導 致 奶 牛 發 生 死胎、流產和不孕或其他生殖道疾病的病毒有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牛病毒性腹瀉病毒、副流感3型病毒及腸道病毒,這些病毒可間接引起子宮內膜炎。真菌感染也是引發奶牛發生子宮內膜炎的主要原因之一,酵母菌、葡萄毛球菌、耐熱念珠菌、毛霉菌可引發奶牛發生急性和慢性子宮內膜炎,其中酵 母菌是重要病原微生物之一,且細菌和真菌混合感染毒力最強。毛滴蟲、胎毛滴蟲、陰道滴蟲等寄生蟲通常寄生于母牛生殖器內,也可以引起奶牛發生子宮內膜炎。
1.2繼發因素 引起奶牛發生子宮內膜炎的繼發因素較多,與牧場綜合管理技術水平、機體自身狀態等有關。
1.2.1牧場綜合管理技術水平:技術員的人工授精水平和助產方式能引起奶牛發生子宮內 膜炎。例如在日常操作中,人工授精不當極易引發子宮黏膜損傷導致誘發感染,助產時消毒不嚴、野蠻助產、產后胎衣不下、子宮脫出處理不當等引發子宮內膜炎。牧場牛舍消毒不嚴、環境潮濕。奶牛日糧配比不合理,日糧中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缺乏,奶牛抵抗力下降,發生胎衣不下或子宮自凈能力較弱。日糧中缺乏粗蛋白,干奶期精飼料過多、粗飼料攝入較少,母牛栓養過多,運動較少,容易引起奶牛肥胖或者胎兒過大,導致產時無力,分娩困難。
1.2.2奶牛自身狀態:激素水平的高低也決定著子宮內感染的輕重,雌激素能 夠抑制子宮 內 感染,而孕酮會促進子宮內感 染發生。大部分奶牛生殖系統疾病,血液中的球蛋白、纖維 蛋白等急性期反應物質增多,使血液黏度升高;或者血液阻力受壓、血液灌注量減少,血 液供血不足,物質代 謝失調后引發生殖系統的生理功能紊亂。
2發病癥狀 根據臨床發病體征和炎癥經過過程,可以分成顯性和隱性子宮內膜炎。
2.1顯性子宮內膜炎 顯性子宮內膜炎臨床特征較明顯,流出黏膿性和纖維蛋白性黏液,臨床表現為陰道及其周圍流出黃色膿性或者白色 黏液性分泌物,有腥臭味,直腸檢查一側或者兩側子宮角粗實、子宮內壁較厚,收縮反應弱。顯性子宮內膜炎如果治愈不及時,則轉變成慢性子宮內膜炎,病牛定期或者不定期排出黏膿性、白色渾濁分泌物,陰道黏膜較充血,直腸檢查一側或者兩側子宮角稍大,子宮壁厚實,如有子宮積液時,子宮增大,波動明顯。
2.2隱性子宮內膜炎 臨床表現癥狀不明顯,有時流出渾濁或者透明帶氣泡型黏液,直腸檢查 子宮和陰道癥狀不明顯,病牛發情癥狀明顯但屢配不孕,或者發生習慣性流產。由于隱性子宮內膜炎的發病癥狀不明顯,極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病牛往往表 現各項生 理、生產機能正常,但頑固性不孕,導致經濟 價值較少而被淘汰。鑒別子宮內膜炎,除了根據臨床特征感觀判斷外,還可根據條件,采用陰道內窺鏡檢查、實驗室細胞學診斷、超聲波診斷等方法進行判斷。
3治療方法 對患病的奶牛,除了要做好牧場衛生消毒、強化飼料管理外,臨床上以子宮灌注法和全身治療的方式進行治療。
3.1子宮灌注法 子宮灌注法是治療奶牛子宮內膜炎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分娩初期子宮頸尚未閉合,用土霉素粉5g溶于500ml的生理鹽水中直接進行子宮灌注,每2d一次,以4~7次為1個療程。對于子宮頸已關閉但癥狀明顯、有黏膿性分泌物的病牛,可先 用0.5%碘溶液進行子宮內沖洗,過2d后用240萬IU 青霉素、200萬IU 鏈霉素,溶于200ml的生理鹽水中直接進行子宮灌注,以4~7次為1個療程。對于癥狀較輕的,可使用10%的濃鹽水加2.5%的普魯卡因,約100ml 沖洗量進行子宮灌注。同時可結合激素進行治療,縮宮素、乙烯雌酚、雌二醇和前列腺素等可增強子宮運 動、改善血液循環、提高機體免疫力,加快子宮內炎癥分泌物的排出。值得注意的是,灌注過多高濃度 抗生素,反而會引起子宮內膜炎癥和細胞壞死。
3.2 全身治療法? 對于癥狀嚴重并繼發其他感染的奶牛,全身使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效果較好,靜脈注射土霉素14mg/kg配合靜脈注射50萬IU 催產素,機體衰弱的病牛還要配合靜脈注射維生素 C、維生素 B1、安納咖,以刺激肌肉和神經的興奮、恢復子宮收縮性,用藥1~2次/d,連用 3d,同時肌注頭 孢噻呋鈉 1~2mg/kg,1次/d,連用3d。但值得注意的是,經抗生素全身治療的乳汁不能使用,這會給牧場帶來損失,目前該療法在臨床上應用較少。子宮內膜炎雖是奶牛繁殖系統疾病之一,但如果發病率較高,可反映出 該牧場在綜 合 管理水平、硬件基礎設施、技術操作水平等方面的問題。一般認為本病是條件性疾病,以預防為主。在實際管理中,應著重執行人工授精無菌 操作、加強 奶牛分娩前后的飼養管理、規范分娩時 的 技術操作手 段等,加以避免和預防。
(作者單位:473000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動物衛生監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