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民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而畜牧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推動畜牧業的發展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近年來養殖業發展速度很快,推動著農業經濟的發展。然而在畜牧養殖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動物疾病,會導致畜牧養殖的經濟效益受到損失。所以,深入解析動物疾病的病因,并做好相關防控工作勢在必行。基于此,本文以畜牧養殖為研究視角,集中針對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方法展開分析討論。希望為相關工作的開展帶去參考借鑒。
一、 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分析
就目前發展實際情況來看,畜牧養殖過程中動物疾病主要分為傳染性疾病、寄生蟲病以及普通疾病三種,這三種疾病對于畜牧養殖都會帶來嚴重的影響,而導致動物疾病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總結起來主要包括以下三種:
(一) 養殖環境
現階段,動物疾病的種類越來越多,并且逐漸普及化,而養殖環境是導致動物疾病的主要原因。動物如果長時間處于惡劣的生存環境,就會出現不適應性,同時還會受到環境中的病菌、病毒的影響滋生各類疾病,甚至引發傳染性疾病,導致動物疾病的擴散。導致環境不科學的主要原因包括,一部分飼養人員對于飼養環境的重視程度不足,在飼養動物的過程中打掃的不夠及時,衛生工作不到位,或者沒有按照規定要求對動物成長環境進行消毒,尤其在潮濕的季節中,病毒、病菌的滋生與蔓延將會更快,最終也就容易導致各類動物疾病的出現。
(二) 管理方式
動物飼養過程中需要精心的呵護與精細的管理,如果飼養方式不科學、管理不夠細致就容易導致動物疾病的出現。例如,養殖戶所采取的養殖方法不夠科學,飼養過程中的管理活動比較粗放,缺少細致合理的養殖計劃都容易導致各類疾病的出現;在飼養過程中沒有科學把握動物成長的規律與習性,就會使得動物的成長發育出現紊亂,動物自身的免疫力就會出現問題,從而就容易受到各類病毒、病菌或者傳染性疾病的侵害;在選擇或者配置飼料的時候,如果不能滿足動物的成長需求也容易導致各類疾病的出現。
(三) 人為因素
動物疾病與飼養人員的技能也是息息相關的,包括飼養人員的責任意識以及專業技術能力等。例如一部分飼養人員在開展動物飼養的過程中不注意對環境的清潔、消毒工作,將會引發環境問題,導致動物疾病的出現;由于飼養人員的專業知識匱乏,不能及時的發現動物疾病,很可能導致病菌、病毒的蔓延與擴散,直接導致動物疾病的擴大化;在預防動物疾病的過程中,由于粗心大意而導致的藥物用量、用法不科學,也會導致動物疾病嚴重惡化;在飼養活動中如果沒有完善相關設施,或者選擇的飼料不符合標準,也容易引發動物疾病。總而言之,動物疾病的出現與飼養人員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
二、 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的防控措施
在畜牧業規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下,動物疾病發病率也在不斷提高,寄生蟲病、傳染病等屢見不鮮,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收益,不利于畜牧業的進一步發展。做好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的防控工作是進一步推動能畜牧業以及農業經濟發展的需要,是提高畜牧養殖戶經濟效益的需要,也是確保食品安全的需要。本文結合具體情況,從多個角度分析了導致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做好科學防護工作的幾點建議,期望通過各個措施的有效落實,如:在前期選址過程中務必考慮各個影響因素,如:光照、水源等,加強飼養環境管理,確保安全;注重日常管理,包括飼養、檢查等;積極開展相關培訓,提高有關人員的綜合素質,以此大幅度提高畜牧養殖業的安全性,推動養殖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具體內容如下:
(一) 確保養殖環境良好
養殖環境是動物長期棲息的場所,也是影響動物健康的主要因素。為了有效防控動物疾病,必須確保養殖環境的科學合理。一方面,養殖戶一定要重視科學化飼養環境的建設,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逐步完善養殖場所中的各類基礎設施,尤其要注意防疫設備、檢疫設備的購進,完善疾病防控硬件設備,使得各類疾病能夠早發現,進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提高動物疾病的防控效果。另一方面,在建設養殖場的過程中,要做好地理位置的考察與選擇,科學選擇養殖場所,具體來講要對氣候條件、通風條件等做出綜合性的分析,從而確保場地選擇的合理性。通常情況下來講,需要選擇通風條件比較好、地勢比較高、排水通常的位置,同時也要考慮到動物養殖過程中對于周邊居民的影響。另外,在飼養活動中,一定要樹立科學飼養的理念,及時清理動物糞便,做好清潔清掃工作,還要按照要求定期消毒,從而為動物的成長營造健康的環境,有效預防動物疾病。
(二) 強化日常管理
第一,要加強飼料管理。飼料是保證動物健康成長的基礎,所以飼料管理是做好疾病預防的關鍵所在。養殖戶或者養殖場在采購飼料的時候一定要選擇質量合格的產品,不要為了降低成本去選擇那些劣質飼料,從而為動物帶去營養支持,提高動物的免疫力,免收各類疾病的侵襲。第二,做好疾病檢查。動物疾病防控的根本原則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所以一定要定期開展檢疫工作。另外,要結合相關規定做好防疫工作,在疾病多發季節中要及時喂藥,以免動物受到流行病的侵襲,進而保證動物的健康成長,最終達到提高畜牧養殖的經濟效益。
(三) 提高養殖人員素養
做好動物疾病防控工作也需要挺好養殖人員的素質。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定期組織飼養人員的培訓教育,為飼養人員帶去專業的疾病防疫知識,逐步提高養殖人員的防疫意識。養殖場方面也要組織培訓活動,如開展專題講座等等,使得飼養人員可以清晰的了解常見動物疾病的病因、病癥以及預防措施,進而在開展飼養工作的時候可以及時發現出現病情的動物,進而做好應急處理,防止動物疾病的蔓延。與此同時,還要提高養殖人員的責任意識,進而使得養殖人員可以在結合專業飼養知識與要求科學的展開飼養活動,確保動物的健康成長,提高畜牧養殖的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158306 黑龍江省密山市裴德鎮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