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希波
更新造林對林區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更新造林不僅有利于維持森林砍伐的平衡,而且有利于擴大森林面積,促進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根據森林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退耕還林應當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針對退耕還林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簡要論述了退耕還林的有效措施。退耕還林的實質是根據林區的氣候和環境特點,采用優質樹種和正確的造林方法,提高林區的造林質量,搞好系統的撫育管理。目前,人工促進自然更新是造林更新的主要途徑。然而,在退耕還林過程中還存在著現實的需要,在退耕還林過程中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1、退耕還林中的主要問題
1.1改良木品種的研究開發效率較低。
造林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植樹造林工作的質量。研究和開發適應各種森林環境的優良樹種是造林工作的主要瓶頸。第一,我國林業產業建設水平較低,科技水平、管理體制和造林模式都需要快速發展。二是要加強優良木質品種研究開發的基礎建設,建立與現代生物技術相匹配的優良木質品種區域研發中心,造成樹種相對單一,環境較差。反向適應性三是現有樹種成活率低,樹木生長周期長,造林速度明顯慢于采伐速度,導致生態環境惡化,降低了造林的科學水平。
1.2樹種撫育管理落后
樹種撫育工作達不到相應的標準,撫育質量也不能滿足種植工作的實際需要。第一,我國育苗管理和植樹造林的總體水平遠遠落后于林業發達國家。大多數苗圃和撫育工作存在著撫育質量低的實際問題。第二,苗圃管理還比較傳統,沒有建立適合現代生物技術的苗圃管理體制和管理方法。大多數林業經營方式仍處于計劃經濟時代,不適應林業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第三是苗圃管理未能全面推進市場化,市場運作未能商品化,導致苗圃日均支出較大,支出與收入比例失衡,未能發揮苗圃的實際作用。
1.3造林不當操作
造林工作的細節對造林效率有重要影響。我國退耕還林工作細節有待進一步完善,從退耕還林的實際做法出發,繼續提高退耕還林質量。首先,造林樹種過于單一。一些林業系統往往只選擇一種樹種進行造林,這嚴重地導致了森林生長協調性低、死亡率高、免疫力差。其次,人工造林不注重市場導向,沒有充分考慮造林工作的商業價值,缺乏必要的前瞻性思考,導致森林資源不適應市場需求,嚴重影響現。
1.4因地制宜創新造林技術
目前主流的造林技術是人工促進自然更新,即人工更新與自然更新相結合。在自然更新的基礎上,根據林區的具體環境確定人工干預的程度。對于天然苗木分布不均勻的林區,人工造林可以使造林密度均勻,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此外,枯葉、雜草或灌木對土壤表面的過度覆蓋可能影響種子和幼苗的光照。及時人工清除林木種子和幼苗,改善林木種子和幼苗的生長環境,促進更新林木及時補充流失的樹木資源,加快森林更新進程。因此,有必要根據不同環境選擇合適的造林技術,以提高森林更新效率,實現再造林的經濟效益。
2、加強林業更新系統管理
2.1造林的主要途徑
發展森林更新造林必須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支撐,主要用于森林資源管理和森林建設人員。嚴格規范林業資源的使用,防止林業資源的浪費,同時也防止森林砍伐造成的不可逆轉的破壞。堅持森林資源更新速度快于森林資源利用速度的原則,促進林區可持續發展。只有加強森林管理人員對森林更新和造林技術培訓的重要性,將植樹造林結合起來,才能實現林區的生態平衡,促進林區的健康發展。
2.2種混交樹種
混交樹種是人工造林的主要方式。促進不同樹種的協調生長,全面提高造林的適應性。目前是一種常用的造林方法。首先,混交造林應根據區域氣候和地理條件,科學選擇混交造林樹種。在保證樹種適宜度的基礎上,努力提高各樹種的存活率,確保造林成功。其次,混交造林成功的關鍵在于不同樹種是否適合混交造林。尤其要注意不同樹種在生長過程中是否會遇到更嚴重的病蟲害。如果病蟲害發生較大沖突,就不能實行混播。在技術層面上科學選擇樹種,不應隨意匹配樹種,以保證各樹種特征的協調。應特別注意不同樹種之間是否存在相互抑制,以及上部樹種是否會影響下部樹種,以便通過有效的人工處理來解決相互阻礙的問題。
2.3自然再生
自然更新主要采取自然種植或科學發芽措施,科學合理地保護母樹,優質管理幼林撫育技術。首先,自然造林完全取決于樹木本身的種子。需要經驗豐富的林木育種者結合科學的采伐方法,合理地保護母樹,認真清理幼林環境,運用科學的撫育管理措施,全面加強管理。其次,用人工造林更新方法取代天然林的價值,要求更新造林人員具有遠見卓識,適當增加天然林的比例。當然,自然更新往往存在遺傳質量差、栽培質量差、次生林價值低、樹種轉化困難等問題。因此,有必要實施必要的封育造林措施。因此,必須確保天然更新林的合理郁閉度,注意森林砍伐的交叉點,用科學的設備避開各種動物保護區和植物隔離帶。
2.4造林撫育管理措施
更新造林撫育管理對提高撫育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根據退耕還林的具體情況,選擇科學的管理措施,全面提高退耕還林質量。首先,要實現樹種的均勻播種,目前的播種方式效率較低,成本過高,容易造成樹木的損失。在條件區域,機械鉆孔可以用來播種。播種后應采取覆土壓實處理,更有利于次生林改造。其次,針對不同樹種,采取不同的科學撫育措施,以光透射為主,有效解決不同樹種之間的競爭,做好造林前的規劃工作,不斷優化科學品種。全面提高栽培工作效率。要根據更新造林面積和需要補充價值的苗木,認真、科學地計算苗木需求。選擇優質肥料,加強免疫治療。為了保證苗木的生長,應添加適當的附加肥料,以有效地防止病蟲害的發生。
總之,森林資源的可再生性并不意味著不需要科學的造林管理。只有深入細致地研究種植技術,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才能全面提高種植效果和質量。我國目前的森林資源相對有限,過度采伐會導致生態環境的惡化。為保證生態環境的平衡,應注意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提高造林工作質量,通過必要的技術和管理提高造林效益。
(作者單位:150773黑龍江省延壽縣實驗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