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振
林業是農業中的重要部分,不僅對環境有著重要的影響,還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林業兼并經濟與環境,在現今社會林業也更為重要,為了推動國家林業的發展,當務之急要解決林業種苗的存活率問題,需要先進的種苗管理與生產技術。本文分析林業種苗管理與生產技術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促進林業的繁榮,有助于“綠色經濟”的發展。
林業的繁榮發展必須依靠于優質的種苗,先進的林業管理措施與生產技術能夠提高種苗的質量,提高種苗的抗病能力。我國積極的學習外國的種苗培育技術,緊密的結合國內林業生產的實情,不斷提高國內的種苗培育能力。在種苗培育中我國由于在學習與改進階段,仍然存有較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林業相關人才緊缺,林業種苗培育中機器設備落后,沒有充足資金支持、種苗市場不規范、種苗種植結構不合理等方面,針對這些問題要進一步推廣與宣傳林業種苗,規范種苗市場,提高種苗培育技術,推動林業的發展。
一、 林業種苗管理與生產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林業種苗培育技術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依舊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 從事林業專業人才緊缺
林業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林業雖然有很長的存在歷史,但是發展卻較為緩慢,主要是由于從事林業的專業人才緊缺。我國林業仍然為粗放型,從事林業的工作人員薪資少,無法吸引優秀的林業專業人才。我國林業從事人員素質較低,很多林業種苗種植上的專業知識缺乏,不能很好的進行種苗的培育,影響了我國林業的發展;其次,我國林業很多工作都處在深山僻壤,交通不便,人跡罕至,條件較為艱苦,很多優秀的林業種苗培育人才望而卻步,不愿在這種環境中工作,我國林業建設工作舉步維艱,面臨很多的挑戰;最后,由于林業的從事人員素質較低,還導致了我國林業種苗培育質量較低,種苗的抗病能力以及生存率低,浪費了大量的物資與人力。
(二) 林業種苗培育中機器設備落后
我國在林業上使用的機器設備落后,沒有建立自動化、信息化的集約型設備,這樣不僅降低了勞動的效率,還不利于種苗的培育,影響了種苗的質量,損耗更多的人力,林業的發展受阻,實現林業種苗培育機器的現代化也更加刻不容緩,需要國家進一步的設備支持與資金投入。
(三)缺乏充足資金支持
林業是獲取效益周期長的產業,資金的回收十分的漫長,在此期間需要大量的維護成本與人工成本,容易出現資金問題。資金如果出現問題,林業的種苗培育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也會進一步影響人才的引進,造成我國林業建設事業受阻。除此之外,林業發展中對資金的使用效率極低,沒有發揮出資金的作用,不利于林業的長久發展。
(四)種苗市場不規范,種植結構不合理
種苗市場不規范,交易市場混亂,以好充次,假種苗、劣種苗多,種苗受檢率低,很多地方種苗檢測儀器落后,有些地方甚至根本沒有檢測的儀器,導致種苗市場越來越混亂,行政監察人員缺乏專業的種苗知識,種苗管理的手段十分落后,對我國林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阻礙;其次,種苗種植的結構不合理,存在嚴重的跟風現象,種苗類型單一,常規種苗過多,綠化種苗緊缺,種苗市場價格混亂,價格不理想。
二、 解決措施
針對在林業種苗管理與生產技術上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應對措施:
(一) 加強林業種苗人才培養,提高林業工作人員待遇
首先,加強林業種苗專業人才的培養,對現有的工作人員實行定期的教學與考核,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種苗專業知識,制定考核制度,對考核不通過的工作人員作出一定的懲罰,進一步加強對其的教育,提高工作人員的能力。林業部門也要積極的加強對林業人才的培養,積極的為林業建設工作輸入人才;其次,提高林業工作人員的薪資待遇,由于林業建設工作較為艱苦,提高薪資待遇增強工作的吸引力,改善工作人員的食宿條件,積極做好引進人才的相關工作。
(二) 加大資金投入,積極引進先進設備
第一,資金緊缺是林業發展的重大阻力,林業部門要積極的申請資金,加大對林業的資金投入,確保林業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為林業建設工作保駕護航;第二,引進先進設備,提高工作效率,實現設備智能化、信息化,提高對種苗的檢驗率,控制種苗質量;第三,利用資金積極地引入新品種,提高對種苗的培育能力,加強種苗培育上的創新,以此培育出更加優質的種苗,推動我國林業的發展,增強種苗的競爭力。
(三)加強種苗市場監管,實現種苗種植規范化
首先,加強對種苗市場的監管,嚴查假苗,提高對種苗的檢驗,篩選優質的種苗,堅決淘汰劣苗;其次,提高種苗行業門檻,實現種苗種植合法化,實行生產經營證制度,對于無證經營的取消經營資格,保證種苗的質量,淘汰低水平的種苗經營者,從而使種苗的整體質量得到提高;再次,實現種苗種植的規范化,由于種苗種植還屬于粗放型,很多零散的種植不能夠提升種苗的質量,可以建立種苗種植基地,實現大規模集約型的種植,優選種苗,使種苗成林木,豐富種苗的類型,提高綠化種苗的種植,進一步加大對綠植抗病、抗蟲、繁殖等培育工作,提高種苗的市場競爭力;最后,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進行種苗種植。要根據所在地區的特點選擇種苗的培育,積極促進各個地區的溝通交流,實現種苗市場的互動。
(四)加強政策指導,提高服務意識
針對種苗市場的混亂局面,地方林業部要給予政策上的指導,規范種苗的價格,調節種苗的供求,積極為種苗種植戶提供種植意見,以此防止跟風種植的情況出現,更好的調節市場的供求關系。另外,還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建立種苗信息網,發布有關種苗的最新情況,展示最新的種苗品種,發布種苗相關的最新政策,使信息暢通,靈活調整種苗種植的相關工作。
綜上所述,林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一部分,對于種苗的管理與生產上,要嚴格把關,提高種苗的質量。加強林業種苗人才培養,提高林業工作人員待遇,加強種苗市場監管,實現種苗種植規范化,同時林業部門也要加強政策指導,提高服務意識,建立種苗信息網,使信息暢通,共同促進林業的繁榮發展,培育出優質種苗。
(作者單位:122000朝陽市林業調查規劃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