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近年來,協和鄉紅花園村把脫貧攻堅以及壯大集體經濟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通過黨建引領、緊扣“三變”改革、產業扶貧拔窮根、產業幫扶、鄉村治理等多舉措促脫貧壯經濟。
一、黨建引領,實行“合作社+支部+貧困戶”實現產業帶民
紅花園村創新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壯集體經濟工作思路,積極拓寬“黨建+產業扶貧+集體經濟”新途徑,以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為主線,以強化基層黨建為抓手,以激發人才內生動力為支撐,扎實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通過“合作社支撐,黨支部引領”的發展思路,由支部指導成立合作社、合作社拉動發展、吸納貧困戶加入合作社的模式,把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政策引導、發動群眾等優勢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技術、信息、市場、資金上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的渠道。重點推行“公司(合作社)+黨支部+農戶”、“能人+黨支部+農戶”等黨組織組建模式。
紅花園村于2015年8月6日與綿陽梓商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簽定了整村3000余畝(耕地1604.3畝、林地1437畝)土地流轉協議,同年9月開始基礎設施建設,以有效促進農民創業增收和充分滿足居民休閑旅游消費為核心,以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強農為方針,運用互聯網+現代生態農業,建設原味田園農業,綠色生態景觀休閑農業產業觀光景區和鄉土風情,休閑度假,文化娛樂,科普教育,農事體驗,產品創新,戶外山地運動等一體的鄉村旅游度假勝地,傾力打造四川貧困丘陵地區,最美鄉村樣板,現己完成景區內土地開墾1000畝,己修建26公里的觀光農業產業道路,蓄水塘30000立方米,高山紅牛千牛牧場修建中。種植水果(李子、桃子、梨子等)面積800畝,套種紫花牧菊600畝,栽植田香草800畝。七棵樹客棧有序運行。
二、緊扣“三變”核心,統籌推進專業合作社
黨員示范帶動,一本生動的“扶貧秘籍”。該村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根據群眾的發展意愿,確定了通過黨員干部示范帶動引領,采取“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在此基礎上成立四個合作社,即雙勝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萬利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多贏勞務專業合作社、旅游合作社,實現了全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全覆蓋。針對群眾對合作社懷疑的態度,村兩委班子多次組織召開全村會議。村上黨員干部更是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紅花園村支部書記擔任雙勝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紅花園村村主任擔任多贏勞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干部身先士卒示范帶動作用。鼓勵農戶積極創業加入合作社。村支部書記堅持村級合作社經營主體要實行內部分工,村委會黨員干部要勇于擔當,每一位委員都要能在脫貧攻堅和壯大集體經濟中打硬仗,各負其責,成為各自負責事務的帶頭人,為群眾做好模范帶頭。
1、土地股份合作社。將全村3000多畝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全部入股,農民以承包證換股權證成為股東,召開股東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合作社章程,選舉產生理事會、監事會,由農民對合作社進行自我管理。已由村委會與綿陽梓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定的土地流轉協議,改為由紅花園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與該公司簽約。其中,平整后新增的500畝作為集體機動地(作為村集體股)。
2、勞務股份合作社。將流轉出土地的農民組織起來,通過免費登記、免費培訓,年輕人組織外出務工、中老年開展就近務工,勞務合作社通過開展中介有償服務,承攬保潔、綠化、保安等業務,增加自營業務收入,然后按股分紅。
3、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將現有渠道、塘、堰、水池等數處,外加道路46條、提灌站兩個、村小學一處共計折合價值1289萬元作為集體資產量化到戶到人175.52元,作為資產入股到集體經濟。
三、“黨建+服務”為統領,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紅花園村堅持強農惠農政策不改變,積極推進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建設,與梓商公司集中力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村旅游。進一步拓寬思路、整合資源,多措并舉推進村集體經濟起步;著眼多元,培育人才,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活力;長遠謀劃,結合各村實際情況進行精準定位,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紅花園村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講政治、知敬畏、守規矩”專項治理一系列活動,并堅持“四議兩公開”制度。紅花園村抓住了制約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主要矛盾,著力補齊工作短板,扎實推進新形勢下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把開展農村基層黨建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講政治、知敬畏、守規矩”專項治理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將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下大力氣發展壯大集體經濟。2018年底,紅花園村集體經濟達12.8萬元,全村召開分紅大會,分紅10萬元。
(作者單位:621167 四川省三臺縣協和鄉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