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光 劉任峰 杜麗敏 張建華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制作優質的“建筑施工技術”網絡課程是創新建筑工程專業教學質量的關鍵。文章以信息技術在“建筑施工技術”網絡課程制作中的應用價值為切入點,論述當前高職院校網絡課程制作所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提高“建筑施工技術”網絡課程制作質量,構建網絡教學模式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信息技術;建筑施工技術;網絡課程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學資源共享化成為高職教育的主要特色。網絡精品課程是衡量高職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標準。實踐證明,信息技術在“建筑施工技術”網絡課程中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因此,實施精品網絡課程體系的環境下,充分借助信息技術提高網絡課程制作質量是開展建筑工程技術教學的必然手段。
1 信息技術在“建筑施工技術”網絡課程制作中的應用價值
網絡課程就是利用互聯網等平臺對專業課程知識以網絡課件的形式展現出來,以此滿足教學需要。基于“互聯網+”教學模式的深入實施,網絡課件已經成為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形式,尤其是在構建大職業教育體系的背景下,提高網絡課件的質量是培養社會應用型人才的關鍵。結合多年的實踐經驗,信息技術在“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網絡制作中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首先,信息技術是網絡課件制作的基礎技術。網絡課件制作的關鍵就是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因此,脫離信息技術的“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是不能稱之為網絡課件的。其次,信息技術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共享,提高了精品網絡課程的傳播范圍。傳統的“建筑工程技術”網絡課程往往依托于高職院校的多媒體設備而向學生傳遞,但是,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實現了網絡課程的無地域限制的傳播,尤其是精品課程借助信息技術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學習,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技術相關課程的共享。最后,信息技術在“建筑施工技術”網絡課程制作中的應用有效解決了制作成本過高,制作信息不對等的問題。傳統的網絡課件制作往往是教師憑借個人經驗制作的,而信息技術在網絡課件中的應用則有效解決了制作成本過高的問題,提高了課件的質量。例如,云計算技術在“建筑施工技術”網絡課程中的應用可以解決高職院校課程服務器配套設施不完善的問題,有效地為高職院校節省了大量的經濟費用[1]。
2 高職院校“建筑施工技術”網絡課程制作所面臨的問題
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建筑施工技術”網絡課程是高職教育適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制作精品網絡課件是高職院校高素質人才的關鍵。結合實踐調查高職院校在“建筑施工技術”網絡課件制作過程中還面臨以下問題:(1)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不足,導致網絡課件制作質量相對不高。網絡化教學是提高教學資源共享的重要舉措,但是習慣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得教學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不足導致“建筑施工技術”網絡課程制作的水平不高。例如,目前教師制作的“建筑施工技術”網絡課程缺乏互動功能,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以及時有效地將某處不懂的知識點及時通過網絡課件平臺向教師進行反饋。(2)網絡課件制作思想落后,仍然沒有擺脫傳統教學理念。“建筑施工技術”網絡課程制作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學習理論文化知識的同時掌握相應的實踐技能,以此培養高素質的社會應用型人才。資源共享是網絡課件制作的核心,但是根據調查教師在制作網絡課件的過程中存在抄襲、照搬的思維,例如,教師為了省事他們不考慮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而是通過互聯網平臺照搬其他優勢的課件資源,導致“建筑施工技術”網絡課件同質化現行突出。因此,某種程度上信息技術成為某些教師照搬其他優秀課件的工具。(3)網絡教學環境有待完善。“建筑施工技術”課件的實施需要師生的共同參與,例如高職院校需要為網絡課件提供硬件設備,而學生則需要通過平臺學習網絡課件知識,但是整體而言,高職院校的網絡課件教學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2]。
綜合分析高職院校“建筑施工技術”網絡課件制作所存在的問題,根本原因在于網絡課件制作的質量,因此,需要在立足于高職教育的本質目的基礎上,科學設計“建筑施工技術”網絡課程體系,以此滿足職業教育要求。
3 提升“建筑施工技術”網絡課程制作質量的對策
3.1 明確網絡課程設計目標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屬于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因此,在制作網絡課程的時候,需要明確課程設計目標。課程設計目標是網絡課程制作的統領,由于高職院校是以培養社會實用型人才為主的,因此,在建筑施工技術網絡課程制作前,教師必須要緊緊圍繞目標而制作。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教育的側重點是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因此,高職網絡課程設計目標為:(1)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實現建筑施工技術課程資源的共享。網絡課程制作的關鍵是實現精品課程的共享,因此,在網絡課件制作時,必須要擺脫傳統的單一教材內容的局限性,整合教學資源,實現知識模塊化教學。(2)實現網絡課程內容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網絡課程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制作出針對性的教學模塊體系,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通過網絡課件可以集中對某知識點進行講解,并且可以通過生動的案例分析等加深學生的理解力,讓學生可以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3)圍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平臺,完善實訓條件和師資隊伍建設,從而推動課程教學改革,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引導和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同時也為其他高職院校同類課程的授課教師和社會學習者提供豐富的課程學習資源。
3.2 優化課件內容,豐富教學資源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尤其是涵蓋大量的抽象知識點,通過常規的教學難以讓學生明白,而網絡課程的制作則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將復雜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學生容易接受的知識。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在制作“建筑施工技術”網絡課程時必須要選擇與網絡課件相適應的教學內容。例如,針對建筑施工技術體系內容比較多的特點,教師可以制作成微課的模式,以此滿足對若個細節技術問題的講解。例如,在建筑施工圖識讀中,可以包括總平面圖識讀、平面圖識讀、立面圖識讀、剖面圖識讀和建筑詳圖識讀等5段微課。另外,教師在制作網絡課程的時候必須要擺脫傳統的以某種形式開展的思維,形成多種形式的網絡課程資源體系。例如,本次制作的網絡課程資源主要包括論壇鏈接、網絡教材、思路習題以及教學錄像等,這樣就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對于基本知識非常清晰的學生,則可以通過網絡課程教學體系進行自我評價,根據做習題的方式檢驗自己的知識是否掌握牢靠。
3.3 合理安排網絡課程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內容特征,以教學點為單位進行教學過程設計。選擇適宜的微課展示形式,編排教學流程,設計并編寫微教案。以平屋頂的排水為例,如采用傳統課堂方式講授,不夠直觀,學生理解較為困難,現采用微課教學,將圖紙內容與3D實體對照講解,并通過動漫視頻模擬屋面排水全過程,整體教學設計清晰完整(見表1),教學內容生動直觀,教學效果良好。
總的來說,在信息化環境下,只有對高職院校的網絡教學課程進行有效的探索和實踐,才能保證高職院校教育質量和水平的提升,才能為社會輸送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并有效促進我國高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海義.基于Web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網絡課程設計與開發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0.
[2]李小梅,李偉.高職院校信息化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園林工程施工》網絡課教學為例[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17(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