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適應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主要是根據集體所有制進行改革,按照股份制度將集體資產按比例分配到每一位農民手中,讓每一個農民手中都持有相應的股份,并且利用擁有的股份進行年底分紅獲取效益。雖然我國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仍然有一些問題存在,阻礙著農村產權制度的改革,這就要求在農村集體產權改革的過程中,要深入分析研究,統一改革戰線,促進產權制度改革順利進行。
1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價值
傳統的農村產權制度將獲取的效益歸所有農民共享,產權資產也是由農名集體共享,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懶散的不良風氣。而且,傳統的農村集體產權具有排他性的特征,嚴格規定農民必須在享受權利的同時也要承擔與之對應的義務,再加上大多數農民都是處于比較密封的環境中,一旦農民從集體產權中退出來,那就相當于失去了經濟來源,不再擁有利益分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出現,保證了農村集體組織的權利,還有效改善了農民享受利益分配的方式。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一方面,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是對集體產權做了統一的規劃,使其歸屬到統一的范圍內,在保證集體產權能力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實現城市和農村公平發展的目的。其次,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根據市場發展的規律從而創建出集體產權的新型體制,有效改善了集體產權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健全完善集體經濟制度。
另一方面,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對集體成員的組成部分做了重新的劃定,將農民放在獲取效益的最前端,使得土地承包切實落在農民身上。從而保證了農民的主體身份,保障農民的經濟效益。另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對農民實現當家做主的目標更進了一步,讓農民在權利的使用中發揮自己的主觀意識,逐漸形成一種良好的農村氛圍。
2 農村集體產權改革的原則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保證農民當家做主,農民是一切發展的源頭,在改革過程中要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突顯農民的民主性。可以先成立一個委員會,委員會的組成成員要經過農民一致選舉之后產生,在參與選舉的時候,要充分保證農民的民主性,并且充分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性,讓農民擁有自己的話語權。同時,農民在選舉的過程中要基于民主參與和民主決策的基礎上,遵守公平、透明、公正的原則,整個選舉過程不能對農民有絲毫的隱瞞,要做到一切透明化,將每一項工作的開展與落實都要告知農民,有關農民經濟效益的要尊重農民的意見,對于有不同意見的進行投票舉手表決。
3 農村集體產權改革的有效策略
要想實現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就要深入貫徹農村產權制度的改革思想,從而更好的加速發展農村經濟。筆者認為做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要從下面幾個點入手:建立領袖隊伍,起到積極帶頭作用;擴大集體經濟,促進產業發展;積極做好土地經營權轉換工作,有效緩解人地矛盾;引進股份制合作模式,發展旅游業,為擴大集體經濟提供基礎;利用黨建政工的積極作用,促進改革有序開展。總而言之,針對產權制度改革,我們要從根本問題著手,從根本上落實這項工作,深入推進農村經濟發展。
3.1建立領袖隊伍,起到帶頭作用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我國要深入貫徹落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心全意人民服務。這就可以體現出黨在農村經濟發展中所具有的深遠價值,農村產權制度要想實現改革,實現發展,最重要的是擁有一個能為農民辦好事、辦實事、辦小事的黨支部,黨支部也需要好的領頭羊,也就是黨部書記。由此可見,建立黨支部這樣的優秀隊伍對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只有隊伍強大,隊伍的成員強大,才能保證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有序進行。
3.2擴大集體經濟,健全完善產業發展
擴大集體經濟效益,是為了更好的實現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農村的經濟發展離不開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他們是處于同一戰線的“戰友”,進行著同步工作,只有農村產權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顯著成效,才能有效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才能確保農民的主體地位,從而獲取相應的經濟效益。不管是傳統的農村產權制度,還是現在新的改革理念,農村的整體建設都與集體經濟的發展不可分割,同時,農民要想從根本上富裕,就要有一定的產業來將其支撐起來。
3.3把控好土地流轉權,解決人地矛盾
農業發展,就是土地發展,農業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村土地這一基礎,在現代農業發展理念中,傳統的土地承包方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要將農民分散的土地模式轉變成集中的區域,進行土地的整合和散布。基于此,要充分認識到土地流轉權的重要性,并且將其當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核心內容,當成處理人地矛盾的有效措施。
3.4構建股份制合同,壯大發展旅游業
在一次重要會議上,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深刻指出,必須堅持發展農民股份制合作理念,明確集體經營股份制資產改革的主要方向,深入研究農民享受的所有權利,保證產權歸屬,構建滿足市場要求,符合農村經濟發展的經營新的體制。實現集體經濟所有制的重點就是推進股份合作,壯大發展旅游業。農村經濟發展要牢牢把握住股份合作制模式,它可以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壯大鄉村旅游產業。鄉村旅游業是以旅游度假為核心,將農村的環境作為游賞的景點,是一種無污染,無煩擾、具有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的旅游形式。鄉村旅游業是農民和集成服務組織勞動的結晶,也是帶領農民發家致富的重要舉措,由此可見,發展旅游業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手段。
3.5引入黨建政工,積極推動制度改革
黨建政工工作的開展,可以有效帶動基層人員發展農村經濟,堅持發揚自我精神,發揚帶頭實干的精神,最終實現自我的最大價值。引入黨建政工工作,是推動制度改革的有效戰略,是群眾和基層組織互相建立友好關系的橋梁,也是將理論知識轉換成實踐應用的關鍵措施。
總之,在實際的改革過程中,農村產權制度已經積累了不少的實踐經驗,不同地區要根據各自區域的特點在國家政策引導下按照自身實際狀況為切入點,將農民的主觀意識發揮到極致,并在此基礎上,對改革工作進行深入探究,從而減少農民的經濟壓力,確保農民效益最大化,進而推動農民經濟快速發展。
(作者單位:831100新疆昌吉市三工鎮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