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麗美 王仁雄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屢屢發生,對社會經濟與穩定造成了十分重大的影響。最早有“三鹿奶粉”事件,到后來山東“毒生姜”、“假羊肉”事件,以及賀江水污染事件,都反映出當前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暴露出了的一系列問題。鑒于此,我們有必要針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進行探究。
鎮雄縣是云南省第一人口大縣,今年來,在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同時,鎮雄縣始終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以標準化生產農業投入品的監管,農產品抽樣檢測,“三品一標”認證等為重點,扎實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
1加強監管,優化產地環境。
強化農資市場管理,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整治、農產品安全專項整治“百日行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日”等活動,集中力量對重點品種、重點地區開展拉網式檢查,嚴厲打擊非法銷售假冒偽劣農資的違法行為,有力地凈化了農資市場環境。著重開展甲胺磷等42種禁用高毒農藥的專項治理,對假劣、禁用、限用農資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基本消除因農資質量問題引發的重大農業生產事故,各主要農資品種抽查合格率有大幅度提升,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業標準示范區也未發現使用違禁農藥,杜絕了甲胺磷、甲拌磷等高毒農藥的銷售和使用。
2著力抓好源頭監管,全過程監督農產品。
在農產品生產環節,以產品生產備案制度、責任監管、標準化生產管理制度及產品可追溯制度為手段,以強化種植業產品質量監測為保障,對種植大戶、合作社和基地的農產品實行重點監管,實行生產全過程記錄,實時掌握相關情況,對其產品的生產過程進行監控。對種植大戶、合作社、生產基地和農戶所購買使用的種子、農藥、化肥等投入品進行抽查,強化農業投入品的源頭安全管理。堅決杜絕違禁產品及高毒農藥流入我縣市場和農產品生產環節。
3加強對“三品”認證企業的監督管理。
為做好我縣“三品一標”認證及監管工作,堅持以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為推手、以三品一標認證為抓手、突出綠色(有機)食品基地建設,緊緊圍繞全面加快穩定發展、全力打造優質品牌的中心任務,扎實、有序地推進各項工作,積極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工作,對“三品一標”認證企業實行質量監管,推進我縣“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快速發展。
4加強抽檢力度,保障食品安全
為了進一步抓好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對天源蔬菜批發市場、東站水果批發市場、大型水果超市、蔬菜種植基地、水果種植基地、學校營養餐進行隨機抽樣檢測工作,通過檢測人員進行對農藥殘留檢測,如有超標農藥殘留,及時把檢測結果反饋給被抽檢單位當事人,進行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追溯力度。與全縣水果、蔬菜生產企業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真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責令農業生產企業建立安全生產臺帳,對種植過程中使用的投入品農藥品種、來源、使用量、使用次數以及整個種植過程進行記錄,以便行成可追溯痕跡資料。農藥殘留檢測事關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一項持之以恒的工作,將繼續與有關部門共同做好農藥替代產品的篩選推廣及農藥殘毒的監測工作,嚴格蔬菜產品準出制度,真正從源頭上抓起,使廣大市民吃上放心農產品,使全縣農產品市場規范化、優質化、安全化發展。
5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問題及建議
5.1質量安全監管能力有待提高。一是法治意識不夠強。對貫徹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習宣傳還不夠深入,公眾知曉面不夠廣,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不對稱,信息發布不規范、不全面,市場準入和標準化生產等相關知識普及不夠,群眾容易因為虛假信息形成片面認識。二是支撐保障乏力。縣鄉監測網絡、追溯平臺系統等建設不足,技術力量弱,定量檢測等許多基礎性檢測工作仍未能有效開展。生產企業、批發市場、重點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產品自檢體系尚未完全建成。
5.2生產技術標準有待完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數量多、小而分散,多數是個體經營戶,部分農民專業組織合作社組織化、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不高,也不能做到企業化生產要求,難以形成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嚴重影響農產品質量的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內容不夠細化,農產品安全標準的類型和級別以及相互之間的適用原則在實際工作中參照標準不統一,難以做好監管。就農藥殘留來說,一些農產品沒有對應的檢測標準,如葉菜類蔬菜就沒有相應的國家農藥殘留標準,參考茄果類蔬菜、黃瓜以及韭菜的殘留標準,檢測結果就有合格與超標之分。
5.3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有待加強。一是安全監管力量不足。農產品安全監管部門統一領導與協調的管理機制尚未完全形成,人員偏少,監管力量有限,特別是鄉鎮沒有技術力量支撐,難以應付日益繁重的監管任務。二是部分監管領域未到位。由于監管任務點多量大面廣線長,加之部分職責不明確、部門之間溝通協作不夠,三是支持保障能力弱。檢測經費投入不足,且鄉鎮監管站工作經費沒有納入財政預算,缺少經費保障。農業生產企業、農民合作組織、農產品生產基地尚無自檢能力,委托檢測也不多,而且投入大。有機認證費用大,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難以承受。農產品質量安全定量指標檢測時間長,極易造成人為經濟損失,與農產品銷售鮮活性、快捷性不相適應。
6在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被爆出后,社會各界相繼發出對食品質量安全的質疑聲,這些問題一旦處理不當,就會通過媒體的報道與傳播而持續發酵,最終產生連鎖反應,影響到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在影響農戶增收的同時,也給社會穩定構成了巨大的威脅。面對我國部分地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暴露出的問題,我們應該深入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結合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特點,制定完善的措施,基于此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為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奠定扎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1.657000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植保植檢站;2.657000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種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