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松, 李增華, 肖振華
(1.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信息研究中心, 北京 100142; 2. 空軍研究院, 北京 100076)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作為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亮點,已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撐和推動了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完善,民口企事業單位獲得了空前的發展機遇,積極引導優勢民口企事業單位參與武器裝備建設(簡稱“民參軍”),能夠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發揮民口企事業單位機制靈活、資金雄厚和技術先進等優勢,進而突破武器裝備關鍵技術,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國防科技工業生機和活力,實現國防和經濟建設的良性互動。
民參軍是指國家和軍隊通過需求牽引、市場運作、機制推動、政策引導、法規保障等方式,引導優勢民口企事業單位進入武器裝備建設領域,構建軍民兼容、分工合理、動態開放、有序競爭、創新高效的武器裝備建設體系。民參軍的根本目的是把武器裝備建設扎根于社會優勢資源之中,提高武器裝備的研發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和質量效益。本研究中,民參軍的“民”是指我國民用工業領域的企業和科研院所,包括公有制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軍”是指武器裝備建設領域[1]。
筆者按照“形勢分析-流程梳理-決策方案”的總體思路,從民口企事業單位的視角,分析了民參軍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運用IDEF(Intergrate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DEFinition)方法梳理了民參軍應綜合考慮的決策因素,提出了民參軍的決策流程,構建了基于決策樹的民參軍決策模型,為民口企事業單位客觀分析民參軍的優勢和劣勢,綜合權衡民參軍的時機提供參考。
近年來,我國民口企事業單位迅速崛起,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原動力之一,也是武器裝備建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隨著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民參軍的形勢處于歷史發展的最好時期。
隨著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新軍事變革的迅猛發展,國防建設與社會經濟建設、軍用技術與民用技術的融合點越來越多,融合面越來越廣,融合度越來越深,武器裝備建設軍民融合發展已是大勢所趨,勢不可擋。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決策部署下,軍隊有關部門、國家機關及地方政府對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認識進一步深化,正在合力解決制約軍民融合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同時,我國政治穩定、經濟轉型發展和技術快速發展,為民參軍提供了良好環境和發展空間,為優勢民口企事業單位參與武器裝備建設領域帶來了大好時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口企事業單位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發展,民營經濟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截至2017年底[2],我國民營企業數量達到2 726.3萬家,民營經濟對國家財政收入的貢獻占比超過50%,技術創新和新產品占比超過60%,對新增就業貢獻占比超過90%,并涌現了像華為、聯想集團等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我國民營企業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與傳統的軍工企業相比,我國民口企事業單位參與武器裝備建設具有明顯的體制優勢、機制優勢、人才優勢、創新優勢、市場優勢和技術優勢,是我國國防科技自主創新的生力軍和武器裝備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政府和軍隊有關部門出臺了多部政策法規來引導民口企事業單位參與武器裝備建設,通過降低準入門檻,為民口企事業單位進入武器裝備建設領域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如:2009年原總裝備部出臺了“關于加強競爭性裝備采購工作的意見”;2014年出臺了“競爭性裝備采購管理規定”,提出了推進競爭性裝備采購具體舉措和意見,并與國防科工局、國家保密局聯合出臺了“關于加快吸納優勢民口企事業單位進入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和維修領域的措施意見”,提出了引導優勢民口企事業單位進入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和維修領域的具體意見,發布了“關于發布裝備承制單位資格審查申請受理點的通知”,明確了依托軍事代表機構或授權機構,在全國主要城市設立45個裝備承制單位資格審查申請受理點;2015年修訂頒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承制單位資格審查管理規定”,其重要內容是實施了分類審查,并與國防科工局聯合公布了“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專業(產品)目錄(新版)”,進一步放開了軍品市場;2016年以來,軍委裝備發展部先后制定并下發了推進民參軍的措施意見,從市場準入、信息互通、公平競爭、過程監管、配套保障5個方面提出了32項改革任務[3],并以此為基礎,結合新形勢、新任務、新問題,研究制定了“推進裝備領域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思路舉措”,從創新制度機制、降低準入門檻、完善信息交互、培育競爭環境、強化監督管理5個方面,提出了12條思路舉措、45項具體任務[4]。
長期以來,民口企事業單位進入武器裝備建設領域需要獲取“四證”: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格證(簡稱“保密資格證”)、武器裝備質量體系認證(簡稱“質量體系認證”)、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簡稱“科研生產許可證”)和裝備承制單位資格證(簡稱“承制資格證”)。在“4證”辦理方面,民口企事業單位要么不知道政府、軍隊相關部門的“衙門”在哪,要么受困于辦理政策的互為前提和邏輯陷阱。在某些情況下,“四證”如4座大山一樣堵住了優勢民口企事業單位進入軍品市場的渠道。2014年以來,軍隊和政府先后出臺了實施分類審查、減少重復審查、取消收費等暢通民參軍渠道的政策規定,特別是2017年以來,軍委裝備發展部實現了“質量體系認證”與“承制資格證”兩證合一,極大地降低了民參軍準入門檻。同時,自2015年1月,全軍武器裝備采購信息網建成并上線運行以來,民參軍信息獲取渠道更加直接,軍地需求信息對接更加便利,有效打通了軍方、軍工集團、傳統軍工企業、民口企事業單位多方的溝通渠道,打破了長期以來形成的信息不對稱的格局,解決了軍民融合需求對接的“最后一公里”。
據統計[5],目前已有1 000多家優勢民口企事業單位參與了武器裝備科研生產活動,在電子、航空、航天、艦船和兵器等多個行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優勢民口企事業單位這一“活水”的引入,逐漸打破了軍品市場“關門”搞競爭的固有格局,軍工集團坐地獨大的壟斷局面漸漸消解,對武器裝備建設的帶動效益和貢獻逐步凸顯,加快了國防科技創新與武器裝備跨越式發展的進程。
武器裝備建設領域屬于技術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產業,研發投入較大、準入門檻較高、技術風險較大,而一旦研發成功并投入使用,成本會大幅降低,市場壟斷性所帶來的附加值極高,利潤非常可觀。同時,民口企事業單位獲得軍方的訂單不僅能獲得高額利潤,也能得到政府各方面的扶持和幫助,獲得“國民待遇”。此外,民口企事業單位參與武器裝備建設能夠提升產品技術的可靠性、先進性和有效性,可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軍工品質”產品技術,促進企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
總體來看,民參軍的發展勢頭良好,已取得長足進步,成績可喜,但仍然存在政策宣傳貫徹不到位,準入機制尚未理順,軍民技術壁壘突出,政策法規不盡合理等問題,民參軍整體仍呈現出參與層次低、范圍小、程度淺的特點,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尚未完全解決,與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的目標相比,尚存在不小差距。
IDEF方法是美國空軍設計ICAM(Integrate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工程時提出并使用的開放式的方法體系,包括IDEF0、IDEF3、IDEF1x和IDEF5等。筆者運用IDEF0對民參軍決策流程進行建模。
IDEF0方法通過簡單圖形、文字和結構分析方式來描述復雜系統的功能和作用。IDEF0通過盒子來表示每項功能活動,盒子包括輸入、控制、輸出和機制。其中:輸入是指進入活動所消耗或轉移的資源;控制是指對于活動有規范性價值的信息或元素,如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度等;輸出是指活動所產生的結果;機制是指促進活動順利完成所需機構和資源。IDEF0不僅能較為詳細地描述單個活動,還可以描述活動之間的相互聯系和作用關系。
基于IDEF0方法的民參軍決策分析流程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技術優勢分析(A0)、成本優勢分析(A1)、政策優勢分析(A2)、基礎條件優勢分析(A3)、準入分析(A4)、機會分析(A5)和決策分析(A6)共7個環節[6-7],各項分析均包括輸入、活動、輸出、控制盒機制5個方面。
1) 輸入包括企業產品技術、同領域軍事產品技術、武器裝備發展趨勢、市場發展前景等。
2) 活動包括現狀對比和趨勢分析。現狀對比是指通過對比分析現有企業產品技術與同領域軍事產品技術,判斷企業產品技術是否具有領先于軍工企業的研發技術或生產技術;趨勢分析是指分析企業產品技術是否符合武器裝備發展趨勢,市場前景是否樂觀。
3) 輸出是指企事業單位進入軍品市場技術優勢分析報告。
4) 控制是指武器裝備建設政策法規、民參軍的政策法規,企業進入軍品市場的指導思想、方針和原則等。
5) 機制是指技術優勢分析所需的人、方法和工具等。
1) 輸入包括企業產品技術價格、同領域軍事產品技術價格、企業產品技術利潤等。
2) 活動包括價格對比分析和利潤分析。價格對比分析是指通過對比分析現有企業產品技術與同領域軍事產品技術價格,判斷企業產品技術是否具有價格優勢;利潤分析是指分析判斷進入武器裝備建設領域獲得的利潤是否高于民品利潤。

圖1 基于IDEF0的民參軍決策分析流程
3) 輸出是指企事業單位進入軍品市場成本優勢分析報告。
4) 控制是指武器裝備建設政策法規、民參軍的政策法規,企業進入軍品市場的指導思想、方針和原則等。
5) 機制是指成本優勢分析所需的人、方法和工具等。
1) 輸入包括武器裝備建設政策法規、軍民融合等方面的政策法規,以及稅收、貸款、資源使用等方面的政策法規。
2) 活動主要是分析判斷參與武器裝備建設是否能夠獲得相關的優惠政策,如稅收、貸款、資源調配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3) 輸出是指企事業單位進入軍品市場政策優勢分析報告。
4) 控制是指武器裝備建設政策法規、民參軍的政策法規,企業進入軍品市場的指導思想、方針和原則等。
5) 機制是指政策優勢分析所需的人、方法和工具等。
1) 輸入包括企業現有的科研生產基礎條件、武器裝備建設所需的科研生產條件等。
2) 活動包括需求分析和成本分析。需求分析是指通過分析判斷企業技術、工藝和設備條件是否達到武器裝備建設要求;成本分析是指分析判斷升級改造現有條件是否經濟有效。
3) 輸出是指企事業單位進入軍品市場基礎條件分析報告。
4) 控制是指武器裝備建設政策法規、民參軍的政策法規,企業進入軍品市場的指導思想、方針和原則等。
5) 機制是指基礎條件分析所需的人、方法和工具等。
1) 輸入包括“四證”辦理規定、基本條件分析報告等。
2) 活動包括需求分析、準入自查和成本分析。需求分析是指企業根據參與武器裝備建設的領域、層次和階段,分析判斷需要辦理哪些資格證書;準入自查是指企業根據現有的科研生產條件,分析判斷是否能夠達到準入資格審查要求;成本分析是指分析判斷是否能夠接受資格審查成本、費用和周期等方面的要求以及所帶來的相關費用。
3) 輸出是指企事業單位進入軍品市場準入分析報告。
4) 控制是指武器裝備建設政策法規、民參軍的政策法規,企業進入軍品市場的指導思想、方針和原則等。
5) 機制是指民參軍準入分析所需的人、方法和工具等。
1) 輸入包括技術優勢分析報告、成本優勢分析報告、軍品市場競爭態勢和軍事需求量等。
2) 活動包括市場分析、需求量分析、任務量預測和技術發展分析。市場分析是指分析判斷現有的準備進入武器裝備建設領域的企業數量、規模,以及競爭的基本情況;需求量分析是指分析判斷所進入的武器裝備建設領域需求是否旺盛,是否具有規模效益;任務量預測是指分析判斷是否能夠獲得穩定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任務;技術發展分析是指分析判斷是否能夠通過參與武器裝備建設,提升技術水平,促進軍轉民,帶動民用市場發展。
3) 輸出是指企事業單位進入軍品市場機會分析報告。
4) 控制是指武器裝備建設政策法規、民參軍的政策法規,企業進入軍品市場的指導思想、方針和原則等。
5) 機制是指民參軍機會分析所需的人、方法和工具等。
1) 輸入包括技術優勢分析報告、成本優勢分析報告、政策優勢分析報告、基礎條件分析報告、準入分析報告和機會分析報告等。
2) 活動是指企業根據自身的技術優勢、成本優勢、政策優勢、基礎條件現狀、準入情況,以及潛在的機會,綜合分析決策企業是否進入武器裝備建設領域。
3) 輸出是指民參軍決策結論。
4) 控制是指武器裝備建設政策法規、民參軍的政策法規,企業進入軍品市場的指導思想、方針和原則等。
5) 機制是指民參軍決策分析所需的人、方法和工具等。
民參軍決策需要綜合考慮技術、成本、政策、基礎條件、準入情況等因素,是典型的多條件、多階段決策問題。決策樹是以方框和圓圈為節點的樹形結構,可向決策者解釋或說明決策的科學依據和過程,讓決策者更容易作出決策。決策樹中,用決策點延伸出來的每條直線代表一個方案(即方案枝),從狀態點延伸出的每條直線代表一種自然狀態(即狀態枝)。在狀態枝最末端的數值表示不同方案在不同狀態下可能的損益值。典型的決策樹模型如圖2所示[8-11]。

圖2 典型的決策樹模型
筆者運用決策樹方法,建立民參軍決策模型,計算在多條件(其中應重點考慮技術、成本、政策和基礎條件情況)約束下,民口企事業單位參與武器裝備領域的最可行決策方案。各狀態點的期望值
(1)
式中:Ei為狀態點i(i=1,2…,11)的期望值;Pj為狀態j(j=1,表示正向狀態;j=2,表示反向狀態)發生的概率;Xj為狀態j的損益值。
以某民口企業是否參與武器裝備建設領域為例,驗證該決策流程的可行性和決策模型的合理性。設該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對其優勢程度的自我判斷如下:具有技術優勢的概率為0.6,無技術優勢的概率為0.4;具有成本優勢的概率為0.7,無成本優勢的概率為0.3;具有政策優勢的概率為0.55,無政策優勢的概率為0.45;具有基礎條件優勢的概率為0.12,無基礎條件優勢的概率為0.88。由此可得該企業參與武器裝備建設的決策樹,如圖3所示。
根據式(1)可得狀態點11的期望值為1×(0.7+(-0.4)×(0.3=0.58;同理可得,其他各狀態點的期望值,如表1所示。
對比狀態點2、3的期望值可知:E2>E3,即準備進入武器裝備建設領域是該企業的最佳選擇。

圖3 某民口企業參與武器裝備建設領域的決策樹

表1 各狀態點的期望值
在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戰略背景下,民口企事業單位要充分認識武器裝備建設的復雜性、長期性和高風險性,不能“一時興起”和“頭腦發熱”,盲目參與武器裝備建設,要充分考慮自身的技術優勢、成本優勢、政策優勢、基礎條件優勢、準入優勢、機會優勢等,在綜合權衡、補齊短板后,按照有關要求和流程進入武器裝備建設領域。同時,政府和軍隊一方面要加強政策法規的宣貫,使企業少走彎路。另一方面,也要適應軍民融合要求,不斷完善準入、價格、收稅、投資、成果轉化、知識產權和質量監督等方面的政策,確保民參軍政策公平、機會公平、待遇公平、權利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