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鐵,徐潔,王麗媛,于洋,崔學彬,孫維言
原發性腎小球疾病作為臨床常見疾病,是引起終末期腎臟疾病的重要原因。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MsPGN)屬于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的一種類型,主要由彌漫性系膜細胞異常增生導致,加之患者腎臟細胞外基質病理性聚集共同作用導致發病[1-2]。研究發現,腎小球系膜細胞(HMC)凋亡與MsPGN的發病密切相關,這是因為在HMC細胞凋亡的過程中會大量消耗增殖細胞,加速致病進程[3]。因此在MsPGN治療過程中,對系膜細胞的增殖進行抑制、加快細胞凋亡,能對過度增殖性系膜細胞進行消除,獲得治療效果。相關研究顯示,1,25(OH)2D3能抑制HMC增殖速度,加速凋亡,但其具體機制仍未闡明[4]。Caspase蛋白因子在細胞凋亡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其中Caspase-3活性能反映細胞凋亡程度。而表皮生長因子(EGF)對細胞體外增殖存在促進作用[5]。基于此,本研究對1,25(OH)2D3對腎小球系膜細胞凋亡相關因子表達的影響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 材料 (1)HMC細胞株:由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普仁醫院實驗中心提供,并經免疫熒光實驗、形態學觀察鑒定;(2)試藥與試劑:1,25(OH)2D3;Caspase-3活性檢測試劑盒、BCA蛋白定量試劑盒(美國Sigma公司);兔抗人Caspase-3單克隆抗體、p-Akt(磷酸化Akt)單克隆抗體、Caspase-8單克隆抗體、Caspase-9單克隆抗體(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3)儀器設備:T100型PCR 儀(美國Bio-Rad公司)、MCO-18AIC型CO2培養箱(日本SANYO)、Falcon 96孔懸浮細胞培養板(美國BD公司,貨號 CM001923);低溫冰箱(日本 SANYO公司)。
1.2 實驗方法
1.2.1 細胞培養及分組: 2017年10月—2018年9月在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普仁醫院腎內科實驗室進行實驗。選擇由鏈霉素100 mg/L、10% 胎牛血清(FBS)及青霉素100 U/ml組成的L-DMEM完全培養基實施HMC細胞株復蘇,在37℃飽和濕度的CO2(濃度為5%)培養箱內進行培養。根據2×105/ml密度將對數期HMC接種在6孔板內,待細胞徹底貼壁后,再于饑餓條件下持續培養24 h,分成A組(空白對照組)、B組(EGF組)、C組[1,25(OH)2D3組]、D組[EGF、1,25(OH)2D3聯合組]。其中A組于5%胎牛血清DMEM培養基內進行培養,B組于培養基內加入EGF(10 ng/ml)培養液,C組加入1,25(OH)2D3(10-8mol/L)培養液,D組加入EGF(10 ng/ml)培養液和1,25(OH)2D3(10-8mol/L)培養液。
1.2.2 Caspase-3蛋白活性檢測:4組經48 h干預培養后,開展細胞裂解實驗[6],并經BCA蛋白定量試劑盒對提取蛋白表達進行測定,在96孔板底酶標板內準確配置等量的反應體系,其中包括緩沖液80 μl、Ac-DEVD-pNA 10 μl、待測樣品10 μl,混勻后孵育4 h。待顏色變化,測定吸光度值。
1.2.3 細胞凋亡相關因子測定[7]:采用Western blot法對4組的Akt、p-Akt及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蛋白進行測定。細胞裂解后,經高速離心25 min,分離上清液;置入Loading Buffer煮沸10 min,促使蛋白變性。再分別開展上樣電泳及PVDF轉膜,用TBST溶液洗滌6次(每次5 min),滴入ECL發光試劑,經X線片曝光;Akt、p-Akt及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蛋白表達量以其與GAPDH的灰度比值表示。
1.2.4 Caspase mRNA水平測定[8]: 選擇熒光實時定量PCR法對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mRNA表達進行測定,選取4組細胞,應用TRIzol法對RNA進行提取,并經反轉錄試劑盒使總RNA反轉錄為cDNA,所有操作全部參照說明書執行,參照說明書設計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引物的上游、下游、引物長度。將PCR反應體系設置為25 μl,在42℃環境下開展反轉錄30 min,99℃ 5 min,促使反轉錄酶的活性喪失。記錄基因擴增Ct閾值,選擇2-△△ct計算各個mRNA基因表達量。

2.1 Caspase-3蛋白活性比較 A組、B組、C組及D組Caspase-3蛋白活性分別為(0.890±0.004)、(0.362±0.005)、(1.376±0.010)、(1.001±0.002); B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