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均偉 瞿學棟 李寶平 楊亮
(蘭州市榆中縣第三人民醫院 甘肅 蘭州 730101)
急性膽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是發生在人體腹部位置的最為常見的外科疾病類型之一,其中以急性結石性膽囊炎作為最為常見的病理表現類型,是在結石對人體膽囊管組織施加阻塞作用條件下引致發生的,具備急性化學性和細菌性特點的炎癥性疾病[1-2]。本文以我院收治的部分急性膽囊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為其實施了腹腔鏡下三孔法膽囊切除手術治療,報告如下。
2016年1月-2018年11月,將56例急性膽囊炎患者隨機等分為兩組,各28例。參照組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齡22~61歲,平均(46.1±9.6)歲。研究組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齡21~60歲,平均(47.1±10.1)歲。
研究組與參照組在性別以及年齡等無統計學差異(P>0.05)。本次研究中的所有入選患者均滿足急性膽囊炎的診斷參考標準,符合接受手術治療的基本條件,自愿參與本次調查研究過程,明確簽署知情同意書,已經獲取院倫理學委員會的審核批準。
參照組行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研究組實施腹腔鏡下三孔法膽囊切除手術治療,指派具備豐富臨床經驗的肝膽外科醫生,嚴格遵照標準化的臨床規程,為患者完成手術治療過程,支持和確保患者能夠切實獲取到優質良好的治療結果。
比較兩組的治療有效率,手術過程持續時間、術中累計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實現時間指標測算值,以及術后持續住院時間。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治療有效率指標測算值比較[n(%)]
研究組的手術過程持續時間、術中累計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實現時間及術后持續住院時間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相關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相關指標比較(±s)
術后住院時間(d)研究組2647.3±9.254.1±10.222.4±6.84.0±1.1參照組2678.5±9.1162.2±11.735.5±7.07.7±1.4 t 12.75836.8527.10310.996 P<0.05<0.05<0.05<0.05組別 例數手術持續時間(min)術中累計出血量(ml)術后肛門排氣時間(h)
急性膽囊炎未能獲取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通常會誘導患者并發膽囊壞疽、膽囊穿孔,以及膽源性胰腺炎等嚴重疾病,嚴重的甚至會誘導腹膜炎,或者是感染性休克,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手術治療方法是肝膽外科臨床中針對急性膽囊炎患者展開治療過程中應用的首選方法,選擇適當方法為急性膽囊炎患者展開治療,能和保障患者獲取到最佳治療結果[3-4]。
在急性膽囊炎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腹腔鏡下三孔法膽囊切除手術方法的運用,能夠在確保患者獲取較好結果條件下,優化患者的各項基礎臨床指標[5]。
本次結果表明,為急性膽囊炎患者實施腹腔鏡下三孔法膽囊切除手術治療,能獲取較好結果,值得推廣運用。
在肝膽外科臨床醫學實踐過程中,對于急性膽囊炎患者而言,為其實施腹腔鏡下三孔法膽囊切除手術治療,相較為其實施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能獲取較好治療結果,優化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在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條件下,為我國肝膽外科臨床醫學事業的良好發展創造支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