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迪茜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新生兒科重癥 浙江 杭州 310000)
新生兒的呼吸窘迫綜合征是指患者的肺表面活性物質缺乏造成的[1]。而早產兒患有該病的幾率較大,其主要是因為早產兒的發育不完全[2]。而其根據研究的相關數據,分析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質聯合NCPAP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的效果。
本次實驗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選取醫院內的350例患有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在進行實驗前,首先需要在醫院內選取自愿參與實驗的患者,并且需要患者家長對此實驗了解的前提下,自愿簽署實驗同意書。并且在此期間需要對患者的各項身體情況、一般資料以及患者的發病史進行詳細的了解,將對試驗結果可能造成影響的患者進行排除,最終確認350例患者進行試驗。然后將選取的患者經患者及患者家屬的同意平均分成兩組,每組175例。在選取的患兒中,男性患者有200例、女性患兒有150例,出生時間為1天至30天,體重為700克至3800克 。
兩組患兒的治療方法。對照組患兒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質處理。患者在治療時,需要用鼻塞連接NCPAP進行通氣,而且需要保證使用的鼻塞的大小適合[3]。并且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定期的檢查患者的血氣分析以及調整NCPAP機的參數,從而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而研究組則是在使用呼吸機前,需要對患兒進行氣管插管,洗凈患兒氣管內的分泌物,然后均勻的將事前準備好的固爾蘇注入氣管中[4]。除此之外,醫生在進行注入藥物時,需要不停的變化體位,這樣可以保證藥物在患者的肺內分布均勻,從而促進患者的治療和恢復[5]。與此同時,還需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并且保證護理方法相同,這樣可以避免因護理方法的不同,而影響實驗結果[6]。
在本次實驗中主要調查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住院情況和并發癥。而患者的治療效果可以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住院情況包括吸氧天數、NCPAP治療事假以及住院時間。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患者的治療效果。對照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顯效70例、有效80例、無效25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7.14%;而研究組顯效125例、有效45例、無效5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5.71%。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患者的治療效果
患者的住院情況。對照組患者吸氧天數約為15天、NCPAP治療時間約為5天、住院時間約為32天。研究組患者的吸氧天數約為10天、NCPAP治療時間約為4天、住院時間約為26天。兩組數據差別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的住院情況(天)
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對照組患者中發生不良反應25例發生率為14.3%、研究組患者中不良反應7例發生率為4.0%。其具體表現為對照組出現肺炎12例、腦白質軟化8例、死亡的有5例;研究組患者發生肺炎3例、腦白質軟化4例、死亡為0。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患者的并發癥情況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高頻發人群為早產兒,其具體的臨床病癥為呼吸困難、呼吸衰竭、紫紺等。而這對于新生兒來說,具有較高的危險系數,并且每年都有許多新生兒因此而喪命。而本次實驗主要是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質聯合NCPAP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的效果。經過對選取的研究對象調查發現,對患者的肺表面活性物質進行處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的蛀牙情況,提高患者的血氣情況,從而促進了患者的治療和恢復,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因此,該種治療方法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